古代数学中的化圆为方,极具挑战的难题

化圆为方,与三等分角、倍立方体并称古希腊三大几何作图问题。给定一个圆,它要求我们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这个坑一挖开,从古希腊到现在不断有人往里跳。

化圆为方传说

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Eudoxus,约公元前~年),略早于阿基米德早一些,被称为“柏拉图同时代的最杰出的数学家”,除了数学,还精通天文学、地理学。欧多克索斯有许多数学成就,今天介绍他所建立的严谨的穷竭法,也是微积分最初的思想。穷竭法思想,最早由古希腊人安提芬在研究“化圆为方”这个问题时提出。他试图使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穷竭”圆面积的思想。

尺规作图,来源于古希腊的数学题目,意思是只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作图,通过有限次数的操作,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题。

化圆为方,指的是求一正方形,其面积等于一给定圆的面积。化圆为方的问题与古希腊哲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有关。传说,阿纳克萨哥拉曾在狱中服刑。一天晚上,他突然看到:圆圆的月亮透过正方形的铁窗照进牢房……他对圆的月亮和方的铁窗产生了兴趣,突发灵感,想出了这个问题。

安提芬听说了“化圆为方”的问题,就开始思考。他想出一种方法:先做这个圆的内接正方形,然后每次将边数加倍,分别得到内接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正三十二边形……一系列边数加倍的正多边形。安提芬认为,最后的正多边形必与圆周重合,而且任何正多边形都可以作出与之面积相当的正方形,这样就可以化圆为方了。

实际上安提芬的结论并不正确,因为尺规作图是有限次数的操作,而有限次操作画出的,一定是边数有限的多边形。不管边数多大,这样的多边形实际上不可能与圆相合。圆形和内接正多边形“相合”、“一致”是一种朴素的直觉观念。安提芬的思路,是穷竭法的开端,也是近代极限论的雏形。

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求做一个正方形,使得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的作图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化圆为方的问题。问题可转化为:已知圆的半径为1,所求作的正方形边长为x,则需满足x2-π=0,即x=√π.化圆为方的问题则转化为用尺规作图作出长度为√π线段。同样,化圆为方的问题用尺规作图仍然是不能解决的!

然而这个问题,他自己没有能够解决,整个古希腊的数学家也没能解决,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三大几何难题之一。后来,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无数数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证,可还是没有得出答案。

达·芬奇的“解法”

有人跳坑,也就肯定有人耍点小聪明绕道而行。天才总是不拘一格的……,达芬奇给出的解法,是这样的:用一个以已知圆为底,高度为已知圆的半径的一半的圆柱体,在平面上滚动一周,所得出来的矩形的面积即为:S=2πr·1/2r=πr,然后将这个矩形化为等面积的正方形即可。(如下图),

这个方法相当狡猾,用“度量”的方法巧妙避开了“作出π的平方根”这个问题。当然,在欧几里德这些希腊人的眼中,这种方法只是取巧,因为一来不精确,二来太犯规,用了直尺圆规以外的工具。即使用直尺和圆规来度量也不行,尺规作图的规定就是,直尺只能拿来画直线,圆规则是画圆,它们不能有“度量”的功能。

但是这并不能怪希腊人,因为到了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才证明圆周率π是一个“超越数”。而同样在19世纪,有人证明了如果设任意给定长度单位,则标尺可作的线段段长必为“代数数”(代数数指能满足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数,而超越数则是不能满足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数,如2的平方根是代数数,因为它满足方程x-2=0;而π则是超越数)。

由此可见,化圆为方的问题和π值的计算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古代,对于π值的研究和计算却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对π的研究和计算有很大的贡献。远在公元年他就求出π的值是:3.

简单的说,化圆为方的本质是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做出长度为π的平方根的线段,由上面给出的信息可知,根本不可能用标尺做出长度为π的平方根的线段,所以此题无解。

塔斯基的问题

那如果我们用更基本的东西来完成任务呢?比如说将圆切成几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那虽然不能说是“尺规作图”,但在某种意义上比尺规作图更基本,不是吗?

数学家塔斯基(AlfredTarski)在年提出的,正是这样一个挑战。用更精确的数学语言来说,就是要求把平面上的单位圆盘分割成有限块,每一块是一个点集,然后通过平移和旋转这些保持面积的方法,将这些点集拼成面积相同的正方形。怎么分割都无所谓,甚至是没办法做出来的分割也可以,唯独是“有限块”这种限制不能去掉。如果能分割成无限块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只要把单位圆盘“磨成细末”,每一块都只有一个点的话,那别说是拼成正方形,就是拼成一幅对联也问题不大。即使是犯规,也是有底线的。

这乍听起来是个很无理的问题。别的先不说,要把圆变成正方形,总要先处理那弯弯的圆周吧?看起来无论怎么切,只要是有限块,那恐怕也不能将弯曲的边界拗成直线。实际上,可以证明,如果只用剪刀这样的工具的话(从数学上来说就是如果每一块的边界都是简单闭合曲线的话),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原来的题目中也没有限制只能用剪刀。只要是“点集”,无论是否连在一起,都符合要求,所以希望还有,不过就是更“犯规”一点而已。

从化圆为方到选择公理,拉兹柯维奇的答案

在年,匈牙利数学家拉兹柯维奇(MiklósLaczkovich)终于肯定地解答了塔斯基的这个问题。他证明了这样的先割后补的“化圆为方”方法是存在的。美中不足的是,他并没有实际给出一个割补的方法,而只是证明了这样的方法存在,而且粗略估计需要将圆切成大约10的50次方个点集。而更为犯规的是,这些点集是没有面积的。这些点集甚至不是面积为0,而是我们根本无法定义它们的面积。在数学上,这些无法定义面积的点集叫不可测集。为了定义这些集合,拉兹柯维奇在证明中大量使用了选择公理,这是定义不可测集的唯一方法,也是令我们不能明确构造分割方法的原因。

尽管现在大多数数学家都会自然地运用选择公理和它的各种变种,但在20世纪初,公理集合论起步伊始之时,是否允许使用选择公理曾经是热门的争论话题之一,直接与针对数学基础的第三次数学革命扯上了关系。整场风波围绕着一个问题:什么是可以被接受的数学推理?这场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才慢慢平息下来。

结语

这一问题既引人入胜,又十分困难。问题的妙处在于它们从形式上看非常简单,而实际上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们都要求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而且只能有限次地使用直尺和圆规。但直尺和圆规所能做的基本图形只有:过两点画一条直线、作圆、作两条直线的交点、作两圆的交点、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交点。某个图形是可作的就是指从若干点出发,可以通过有限个上述基本图形复合得到。这一过程中隐含了近代代数学的思想。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数学家们终于弄清楚了这3个古典难题是“不可能用尺规完成的作图题”。认识到有些事情确实是不可能的,这是数学思想的一大飞跃。

这一问题的无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数学发展的动力。而作为促进发现这些知识的问题,则是数学的真正生命力所在。可以这么说,如果哪一天,数学不能够再提出新的问题,那这门学科就已经走到尽头了。当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来看数学界中种种不可思议的谜题时,是不是突然觉得:

1,顶级数学家究竟有多厉害?思维超乎你的想象

2,奥数是怎么“来”的?小学奥数该学的是什么?

参考文献:木遥在科学松鼠会上的文章,长度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老张文史杂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