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2/5590714.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必妥星期三,准时开讲!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难治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以2型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可累及各年龄段的人群。AD患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成人AD患病率为3.7%-8.7%,虽与欧美(2%-10%)相差不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我国成人AD患者数量逐年提升,而儿童AD患病率比成人更甚[1-4]。
AD给患者个人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诊疗亟待改善和突破。聚焦于此,国内外顶级专家汇聚于线上学术交流平台,与大家一同探讨AD诊疗进展。1月19日晚,医院杨连娟教授来到“必妥星期三”直播间,为我们带来主题为《AD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探讨》的精彩内容,并分享了有关临床诊疗案例。
诊断标准不一而足,
“张氏”和“姚氏”标准适合中国人群
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AD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诊断需要依据一定标准。然而,目前国内外就AD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共识[5]。
杨连娟教授指出,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6]——Hanifin-Rajka标准内容丰富、全面,包含4项必须条件和23项次要条件,必须条件和次要条件各有至少3项符合标准,即可诊断AD(图1)。Hanifin-Rajka标准经充分验证,已被公认为AD诊断“金标准”,但内容过于繁杂、难以记忆,缺乏特异性和临床可操作性;相较于Hanifin-Rajka标准,Williams标准简单易行,包括1项主要标准和5项次要标准,符合主要标准且≥3条次要标准时,即可诊断AD(图2)。但Williams标准在成人患者的诊断中有效性欠佳,年中国AD诊疗指南推荐使用Williams标准应用于临床实践[1]。
图1:Hanifin-Rajka标准
图2:Williams标准
由于中国AD患者人群的独特性和特殊性,AD“中国标准”的建立尤为必要。年,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主任张建中教授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及国内临床皮肤科医生特点,提出了符合国内实际“中国AD诊断标准”,适用于成人/青少AD临床诊断[4]。“张氏”标准共计三条判断条目(图3),简单易行,已得到《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版)》的推荐;年,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姚志荣教授提出了中国婴儿(0-1岁)[7]及儿童(1-12岁)AD诊断标准[8](图4),其中,婴儿期AD诊断标准的建立,填补了国际上针对3个月以前婴儿期AD诊断标准的空白。
图3:“张氏”中国成人/青少年AD诊断标准
图4:“姚氏”中国婴儿及儿童AD诊断标准
相比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张氏”标准和“姚氏”标准在临床中更加简单易行,它们的提出建立在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更适用于中国患者人群的AD诊断。
长期控制、减少复发,
中重度AD的治疗需求如何满足?
AD是一种慢性疾病,复发和缓解交替,病程可能持续数十年。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EADV)立场文件指出,对于AD这样的慢性疾病,长期的管理策略是必须要考虑的[9]。《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年版)》中提到,AD治疗目标为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图5)。
图5:AD治疗目标
那么,现有AD治疗药物有没有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呢?杨连娟教授介绍,AD的传统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光疗、中医中药以及系统治疗(图6),种类繁多[5,10]。尽管如此,大多数的中重度AD患者的病情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11]——首先,由于传统系统治疗有效性低,部分中重度AD患者使用系统性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和/或因缺乏疗效而停止治疗[12];其次,传统系统治疗的安全性也令人堪忧,系统免疫抑制剂往往对各类细胞因子具有普遍抑制作用,可能干扰正常免疫过程而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升高,因传统系统治疗的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比例较高[12-13]。由此,中重度AD患者的长期治疗和管理因传统药物的疗效差和副作用多而陷入两难困境。
图6:AD传统治疗方法
如何为中重度AD患者长期控制提供规范化治疗呢?杨连娟教授建议,在选择系统治疗药物时,医生需综合考虑适应症、疗效以及安全性等因素[13-14]。“靶向药物(包括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的引入为AD系统治疗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极大地改善了当前中重度AD患者的治疗现状。”杨连娟教授表示,IL-4/IL-13抑制剂度普利尤单抗是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六岁及以上治疗中重度AD的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皮损和瘙痒症状,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年欧洲皮肤性病学会特应性皮炎工作小组(ETFAD)/EADV建议,可使用度普利尤单抗作为成人中重度AD的一线治疗药物,与外用药及保湿剂配合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图7)[9]。
图7:ETFAD/EADV——AD系统治疗,度普利尤单抗的推荐意见
案例多样、繁简不一,
这些AD患者的治疗经验值得借鉴
除了介绍AD诊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杨连娟教授还带来了多种临床诊疗案例,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不同性别、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荨麻疹、鼻炎等)的AD患者。下面,我们对部分代表性病例进行介绍。
▌(1)传统治疗控制不佳的中重度老年AD患者
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者(74岁),病程长达10年,血清IgE升高,诊断为中重度AD。由于传统治疗药物控制不佳,患者瘙痒严重影响睡眠,考虑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给予度普利尤单抗(首剂量mg,后mgQ2W)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患者的皮疹、瘙痒症状均明显改善,持续治疗期间,皮损逐渐清除,病情控制良好(图8)。
图8:老年AD患者治疗期间,背部和头部的皮损改善情况
▌(2)传统治疗控制不佳的中重度成人AD患者患者为中年女性,有鼻炎等过敏体质病史和家族遗传性过敏体质史,身上反复发作湿疹样皮疹伴瘙痒多年,诊断为中重度AD。同样,由于传统治疗控制不佳,给予度普利尤单抗(首剂量mg,后mgQ2W)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皮疹、瘙痒明显改善,鼻炎同时也好转;至第8周,皮疹大多消除,仅留少量色沉(图9)。
图9:中重度成人女性AD患者治疗改善情况
▌(3)传统治疗控制不佳的中重度青少年AD患者该名青少年男性患者(17岁)既往有明确的婴儿湿疹、鼻炎病史,近1年半来由于学习压力和作息不规律等,身上湿疹样皮疹和瘙痒加重,严重影响睡眠。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外用糖皮质激素和他克莫司软膏等传统治疗控制不佳,故给予度普利尤单抗(首剂量mg,后mgQ2W)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皮疹、瘙痒改善显著,患者自诉睡眠质量明显提高,鼻炎也好转;持续治疗至18周时,皮损已基本清除(图10)。
图10:中重度青少年AD患者治疗改善情况
▌(4)传统治疗控制不佳的儿童AD患者
一例男性患儿(12岁),既往有婴儿哮喘史,自7岁开始身上及面部反复发作皮疹伴有瘙痒,逐渐加重,搔抓明显。长期传统治疗疗效不佳,故给予度普利尤单抗(首剂量mg,后mgQ3W)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皮疹、瘙痒快速好转;治疗至12周时,皮损略有反复(考虑是否因药物剂量不足的原因),但瘙痒和睡眠情况在治疗期间持续改善(图11)。
图11:儿童AD患者治疗改善情况
通过多种病例的介绍,杨连娟教授总结道,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其他2型炎症性疾病的AD患者,度普利尤单抗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度普利尤单抗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答疑最后,杨连娟教授针对线上观众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随着生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医生和患者对度普利尤单抗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如果AD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可考虑启用生物制剂。其次,从传统治疗过渡到生物制剂治疗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减少传统药物的同时启用生物制剂,叠用过渡的时间大约为4-8周,“不建议立刻停用原来的治疗药物”。另外,杨连娟教授指出,度普利尤单抗已获批青少年和儿童中重度AD的适应症,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传统药物选择较成人更加受限,度普利尤单抗对缓解儿童和青少年AD病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专家简介杨连娟教授
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甲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病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协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12(6):-.[2]MaliyarK,etal.AdvSkinWoundCare.,31(12):-.[3]WangX,etal.Medicine(Baltimore).,96(11):e.[4]LiuP,etal.ChineseMedicalJournal.,(7):-.[5]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皮肤科杂志.,53(2):81-88.[6]FishbeinAB,etal.JAllergyClinImmunolPract.,doi:10./j.jaip..06..[7]GuoY,etal.JEurAcadDermatolVenereol.,33(8):-.[8]ChengR,etal.JEurAcadDermatolVenereol.,doi:10./jdv..[9]WollenbergA.JEurAcadDermatolVenereol.,34(12):-.[10]李邻峰.中国社区医师,,30.[11]BoguniewiczM,etal.JAllergyClinImmunolPract.,5(6):-.[12]GarritsenF,etal.JournaloftheEuropeanAcademy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29(10):-.[13]ArmstrongAW,etal.PloSOne.,14(1):e.[14]vanderSchaftJ,etal.ExpertOpinBiolTher.,19(5):-.MAT-CN-,有效期年4月本编号仅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所涉及的赛诺菲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认和保证;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学术交流或了解医学资讯目的使用,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本文章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