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细读41非对称性环境规制的标尺现象及

原文信息:

于亚卓,张惠琳,张平淡.非对称性环境规制的标尺现象及其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37(09):-.DOI:10./j.cnki.11-/f...

01

摘要

本文借助年3个行业率先实施清洁生产标准这一准自然实验,辨识环境规制内容的非对称性,检验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文实证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绩效改进并不矛盾,清洁生产标准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工业企业的TFP,不过,存在显著的标尺现象:污染企业着力改进,清洁企业则可能静而不动,即这种改进作用主要在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未达标企业和满足清洁生产等级最低标准的达标企业中存在,而对污染排放强度较低的清洁企业收效甚微。

进一步研究发现,TFP改进主要是通过企业总体优化而实现,创新补偿效应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清洁生产标准的实施并没有实质性扭转落后的生产方式,污染企业还在通过购买设备、扩大产能来应对清洁生产标准的实施,这加剧了生产规模扩张和污染排放的紧张关系,对环境质量造成压力。

02

引言

1.非对称性环境规制

内容:针对不同污染排放水平企业设定不同的达标标准(这种非对称性环境规制自然对污染企业和清洁企业有着显著不同的政策效应)

目的:推动企业“劣者趋良、良者趋优、优者更优”

政策冲击:清洁生产标准是监管机构预先根据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排序得到的特定于行业的生产力参数标准,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产品、环境管理等指标设定不同层级的达标标准

2.标尺效应

应非对称性环境规制,追逐利润的企业往往会追求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污染排放达标,在满足环境绩效最低要求的同时期待经济绩效最优,也就是说,不同污染排放水平的企业,其反应行为大不相同:

污染排放水平低的企业,其因应环境规制的压力较小,可以着眼于产品创新或环保技术的创新,全面降低环境成本,抢占绿色竞争优势,并能收获创新所带来的经济绩效改进,即环境规制有利于企业创新,推动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改进;

减排压力大的企业,则可能借助投资更低排放强度的产能扩张来实现企业总体生产规模的污染排放标准达标,这往往能收获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经济绩效改进,不过,原有高排放强度产能的存续仍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挑战。

3.为什么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