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觉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

对于记录真实的照片,还是拍摄漂亮到不真实的照片,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我认识有一些朋友就不太喜欢后期修图,拍人不修,拍风景也是。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在之前也是比较模糊,感觉心里会有一些想法,但要总结出来个所以然的话,又似乎没有头绪。我跟一些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朋友问出了这个问题:摄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要讲述一段故事,还是要还原一下事实本身,还是要做好各种准备,做一系列前后期工作之后,拍出和真实相差很大的照片。如果是这样,那照片还是真实的吗?摄影岂不是变成了画画?老实说,我当时真的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但现在我想我应该能给出自己的一个看法。记录真实或者记录美,这其实已经给自己的拍摄划分了类别不管是记录真实还是记录美,这其实就是给摄影划分了类别,并且定了一个标准。因为每一个类别的创作都有一个基础标准,我个人认为创作的基础标准就是:直观的,能让观众看到的内容。其中就包含了构图、颜色、主体等的把控。同样,因为每个人喜欢拍摄的照片不同,个人的摄影类别不同,因此他的基础标准也就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欢纪实摄影,有的人喜欢拍人像,有的喜欢拍摄静物,有的人爱好拍摄风光。正因为有不同的题材,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标准有所区别。如果是新闻摄影,那自然是拍到真实的照片比拍到漂亮的照片要重要很多了。如果是拍摄风景,那是不是拍的很美很漂亮更重要。如果是拍摄女孩儿人像,那必须是是记录美最重要了。拍人像,自然是要拍漂亮才行,否则对方风景如果不美,那照片不耐看也就没人看相信每个拍照的人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我拍的照片就是好看,就是没问题,你不喜欢那是因为你不懂。”先不要着急反驳,仔细想想之后,再决定是不是要反驳。我承认一些带有强烈个人主观的照片,确实会好看。正如同奶茶一样,有的人就是觉得超市袋装的优乐美好喝,有的人就是觉得几十块奈雪の茶更加好喝。但不管是优乐美还是奈雪の茶,他都有一个标准,就是满足一个基本的、人们都可以接受的口味。这就是能拿出来售卖的奶茶的标准。正如同照片一样,不论是你自己拍的、个人觉得真实的纪实照片,还是别人拍的特别美的风光照片,他们也都有一个基础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摄影比赛会分类评比,因为不同的照片类别都得有一个看起来让人信服的标准支持。下面谈谈照片的基础标准现在很多人喜欢上拍照,手里的器材大多都是从智能手机开始的。然后会在互联网上看到许多手机摄影小技巧,慢慢的就喜欢上用手机拍出漂亮的照片。但如果你在这期间有多看一点儿教材的话,或许会让你在心里有一把标尺——好照片的标准。在《纽约摄影学院》这本教材中,开头就提出了一张好的照片的标准。我知道会有一些人会认为《纽约摄影学院》这本教材已经过时了,老实说我也会觉得里头有些内容确实已经不太适用于数码时代。但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好照片的三个特点,我觉得现在依旧不过时。一张好的照片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张好的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一张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如果单纯看着三句话,我们好像会有一点感受。但总体来说还是会有点儿不清晰,比较模糊。最开始我看着三句话也是这种感觉,后来慢慢的摸索之后理清楚一个自己的思路。我整理为两部分:一是视觉部分,二是内涵部分。一、视觉部分还记得文章开头所说的吗?我个人认为照片的基础标准是:很直观的,能让观众看到的内容。包括了构图、颜色、主体等。这其实说的很明白了,就是照片给人第一眼的感觉。不论你是拍新闻照片,为了真实。还是拍风光,为了漂亮。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注重第一眼视觉体验的,你不会买包装简陋的商品;不会看拍摄粗糙的广告;不会喜欢样式丑陋的衣服……这就是我们的视觉体验在作怪。这个用在照片上也是一样的,我们都不会认真去看一张画面杂乱的照片;不会去看颜色让人不舒服的照片;不会在意角度平平的照片……相反,如果一张照片可以让你停留几秒钟,那就说明这张照片中起码有个点吸引到你了(搞笑动图不算哈)。下面我大体拆分开来说一下:构图方面:构图方面在许多书本上都有写过,尤其是许多网红摄影师出的书都会写上一些构图法则。这是为什么呢?构图是画面的骨骼,一定程度决定着你想法的实现,构图就是为了表现你的主题。将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作出恰当安排,利用后期手段强化或者削弱某些部分,最终达到主体突出、布局合理的效果。这样即使照片没有更多内涵,至少还能以单纯的美感给观看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比如下方图片,其实没什么内涵,就是一张普通的照片。但画面中,将房屋和山峰安排到了比较合适的位置,两相呼应就保证了这张照片的下限——做到了基本的耐看。颜色方面:我们拍的照片哪怕是黑白的,也有不同程度的黑灰白,更别说彩色照片了。你应该见过很多种色彩搭配,比如说之前挺火的那个赛博朋克,还有青橙色调等等。为什么这种照片会吸引人群的目光,这都是大众的视觉心理。不论是哪位摄影师,色彩基础理论都是应该知道点儿的。而合适的色彩搭配,也是决定这张照片是否吸引你的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下图中就是个挺好说明的案例,本来原图那个样子不会让人觉得有啥好看的。但我们经过后期粗略修饰一下,观看者第一眼会被颜色所吸引,紧接着会多看两眼人物、云彩、日出的太阳等等。这也是视觉的一部分。主体方面:刚才我说过有的人会觉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但如果其他人get不到他的点,就不会觉得照片有意思。如果有人get到他照片中的点,也有一定几率会觉得这张照片好像还挺有意思。这就是主体方面的把控,这也是挺多人认为“我觉得照片好看,那就是好照片”的理论由来。那么为什么这类照片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这其实就是因为他照片中的趣味点“隐藏的太深了”,导致观众一眼看过去什么都看不到。说到这个点我想你应该发现了吧,这跟《纽约摄影学员》教材中对“一张好照片”的标准中的两点吻合了。一张好的照片需要有一个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主体,而画面的简洁,则更容易让观众把注意力快速转到主体上。二、内涵部分说到一张照片的内涵,在之前我自己有想过怎么用文字来表达清楚。因为如果你拍的照片已经能满足视觉部分的要求,那么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已经是比较好的照片了。更厉害一些,那就是照片能表达更多的深意。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照片能体现什么想法;照片能传递什么情感等等。、我曾经想过一个取巧的办法,那就是采用写文章中的拟人或者比喻手法去拍摄风景照。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有点儿作用。因为这样做之后,能给照片起个挺好听的名字。文字加照片,可以让观看照片的人有一定的情感共鸣。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不想举我写文章的例子,我想用下面这张图来举例。下面这张照片,乍一看你不会觉得这个照片有什么好看的,这只是拍了一双手,而且这双手还长的不好看,我们甚至能看到手指有些关节都变形了,你甚至可以说这双手有点儿“丑”。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科比的手呢?喜欢打篮球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篮球而受伤,除了脚,还有手指。20年的NBA生涯,科比的手指严重变形。如果你知道了这个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不是会产生比较强的情感共鸣。因为你也喜欢篮球、喜欢NBA、喜欢科比。视觉部分可以让我们的照片抓住观看者的眼球,视觉之外的故事,所表达的情感等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情感共鸣。其实许多大师拍的照片常常“违反”教材上的构图法则,他们拍的照片表面来看其实并不漂亮,就是很真实的一张照片,并不会做更多漂亮的修饰,但作品却常常能让观看者产生情感共鸣。视觉部分美的照片集可以很好看,记录真实的照片也可以很感人。这就是我想说的内涵部分了。下面我想做个简单的总结通以上视觉部分和内涵部分的解释,我想大家也应该有所了解,为什么我会说摄影在不通类别的评判标准下是不同的。而不同类别,也会有一个“好照片”的基础标准。不能说随手拍的照片就是好照片,照片本身也应该满足基本的可观赏性。而美的照片则是在某一领域下,在基础标准之上做了更多修饰,让照片更加具有观赏性。高真实度的照片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好看,也是因为照片的本身意义让观看者产生了更多情感,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虽然全民摄影时代已经到来,但真不是每个人都是大师级的摄影师,绝大多数看似“打破规则”的照片都不是好照片。不要总觉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张废片。另外,在没有划定类别的时候,将拍摄真实和拍摄美放在一起讨论是有失偏颇的,不同类别有不同的标准,即便是摄影比赛也没将纪实类和风光类放在一起比较。还是纽摄中提到的好照片的标准:一张好的照片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张好的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一张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这三个原则,放在各个类别中都比较适用。不论是记录真实,还是记录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