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相观而善之谓摩”的反面,其意为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学习才能有收获,反之,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孤陋寡闻,导致学习的失败。
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学习就是做学问,做学问需要求学问。
提倡全方位开展
除了动脑,还得动嘴。若是想祈求做个闷葫芦,以为自己一个人学习会有所成,那学出来的是什么?孤陋寡闻,兴许遇上个自己懂得,但从你口中讲出来的并不为人信服。学习是要结合书本,也要结合外界。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顾炎武曾在他的著作《与友人书》中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就是朋友的作用。朋友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
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这里头还提倡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汉代董仲舒的经学吸收了先秦阴阳家的大量理论,宋明理学家更是把佛家,道家的禁欲主义和儒家的伦理纲常结合起来。
这就说明了任何一种学术理想,一旦固步自封,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定会走向消亡。
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是强调了学习需要交流的必然性。文化因为交流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也因为借鉴而丰富。
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源自中国,千年的碰撞带给对方的不是一方毁灭,而是二者择善而从,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更是提倡广纳贤言,广交良友。
学习不能只是学习,更要在与人交流中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完善自己。要深刻地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改善;优良的地方,争取进步。
一个人当然不可能学会世间的一切,有了良师益友,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自然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