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外用 http://m.39.net/pf/a_6985657.html
作者:肖明江、章瑞(分别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副处长,均系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领导干部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切实发挥重要作用,把是否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领导干部肩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角色
领导干部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的言行体现着党的意志和主张,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和主心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各项民生工作抓在手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扛在肩上,带领人民群众做大民生“蛋糕”、分好民生“蛋糕”。要充分发挥“风向标”的作用,向全社会昭示我们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示范引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引导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辛勤劳动,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各方面利益。
领导干部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挥员”。领导干部对民生工作的认识程度、执行力度、落实程度直接决定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效。是否敢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民生工作,做好民生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否善于反映民生需求,按照民生工作规律,推进民生工作,是否愿意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不怕矛盾,直面问题,扎实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都是决定民生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各级领导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领导干部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守护者”。民生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直面矛盾利益纠葛,直面困难风险挑战,倾力守护民生事业发展;无私无畏、挺身而出、敢于亮剑,反对损害民生的错误决策,坚定守护民生福祉。领导干部为民解难、守护民生、奉献民生,就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
民生工作体现政治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工作集中体现了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说话、为谁办事、实现谁的利益等价值追求,民生问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坚定自觉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检验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立场的试金石。
民生工作体现发展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内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共建与共享的有机统一。
民生工作体现底线思维。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需要把民生工作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民生是想问题办事情的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突破民生底线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发展、所谓的政绩。要运用好底线思维的方法,管控好民生风险,发展好民生事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路径
在强化宗旨意识中重视民生工作。对于民生工作,领导干部需要想清楚“当初入党为了什么”,解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问题;想清楚“权力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树立民生导向的权力观;想清楚“要什么样的政绩、什么是最大的政绩”,树立民生导向的政绩观。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自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求,自觉地把对民生工作的重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在破除旧观念中认识民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旧的观念:只把民生看作是一项“分蛋糕”的工作,没有看作是一个“做大蛋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民生的认识不系统;只把民生看作是物质文化层面的,没有看到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民生的认识不全面等等。破除这些旧观念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把握民生实际,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深化对民生工作认识的过程。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民生工作。领导干部要把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主战场、主阵地,把握民生需求热点,聚焦民生工作难点,找准民生工程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工作。特别是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通过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实践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整体水平。
在强化考核中落实民生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有利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民生工作分工,落实民生工作责任,规范考核程序,细化奖惩机制,用硬杠杠、铁纪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光明日报》(年01月25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