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t52mall.com/m/
接着分享我的山西行,本次快乐的山西行从大同开始,一路经平遥、祁县和太谷,今天到了太原,
山西博物院是我到太原后的第一个参观行程,此行把共享单车用到了极致,从大同旅行后,暂别共享单车,到太原后,又见共享单车,有些小兴奋。以前总是想用徒步感受一座城市的细节,如今的共享单车就太方便了,我爱共享单车,它完美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
本图为山西博物院的主馆,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主馆的外观酷似“斗”和“鼎”,“斗”象征丰收喜悦,“鼎”更是有着安定吉祥的寓意。
山西博物院采用的是分三个时段的预约参观制,每天共计人。目前这个预约非常紧俏,记得要提前预约。入口处不断有失望的参观者,就是随性而来没有提前预约的,本日的预约人数已满,只能打道回府了。巧的是本日是周日,博物院周一闭馆,最早能预约的是下周二,很多游客可能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了。
进入山西博物院后,这个中央大厅比较震撼,这里仿自应县木塔。一般来山西的游客,大同也是必到之处,在大同可以顺路去看看应县木塔,看看像不像?
在一层的展厅里正在展出“黄河文明的标识”,这是一个于年9月18日开始的新展,一直会持续到年底。展览的序言中写道:从距今年前开始,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两岸,河汾之东,陶寺人夯土建都;晋陕高原,石峁人砌石筑城。从此,双城并峙数百年。土城恢宏,石城巍峨,人口密集,规划井然,社会分工明确,初现王权和礼制,以及中国早期国家基本面貌。陶寺与石峁,隔河遥望,南北呼应,在交流与碰撞中,共同推进了中华文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成为黄河文明的显著标识。
走进今天要介绍的“帝尧之都”展厅,这个展厅介绍的是距今年前后黄河中游规模最大的都邑性遗址。规模空前的城址,秩序井然的分区,气势恢宏的宫殿,中国最早的观象台,等级分明的墓葬,内涵丰富的文物。陶寺遗址的历史年代、地理位置、文化内涵、规模等级、文明程度等,与史籍所载的“尧都”契合。学界普遍认同:这里就是帝尧之都。
陶寺文化主要分布于临汾盆地,遗址多达百余处,形成以陶寺为中心的聚落群,呈现出早期国家的都邑形态。陶寺文化吸纳草原大漠的游牧文化、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在碰撞与交融中,将东西南北的多元文明基因根植于晋南,繁衍出中华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在这里,导游看到大家有点兴致不高,他突然提高声调,别的不用记,就记住这个遗址是年前的就行。好吧,我一直记着呢。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市襄汾具陶寺村,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年至今40多年,考古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确认遗址年代为距今至年。清理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王陵区、礼制建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等功能区域。发掘墓葬千余座,出土了铜器、彩绘龙盘、土鼓、鼍鼓、特磬、玉器、漆木器、圭尺、壁画等精美文物。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遗址,对复原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陶寺城址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万平方米。是迄今全国已发现的同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城市之一。城址内,宫城、外郭城、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窖穴仓储区、礼制性建筑井然有序,构成了完备的都城功能区划。宫城与外郭城组成的“双城制”格局延续到魏晋洛阳城,在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三城制”,一直沿用到明清。陶寺城址“选址”时所体现的“择中”理念,对后世王朝定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里展出了陶寺出土的礼乐器,造型独特。礼器,是“礼”的物化载体,既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又是区别等级的标志。陶寺墓葬依照等级高低,随葬规格不同的成套礼器,并形成一定的规制。大型墓葬中,随葬品颇为丰富,都发现有石罄、土鼓、鼍鼓组成的乐器组合,是“王”的身份象征,开创了三代礼乐制度的先河。图为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的特罄,属新石器时代,长79厘米,高32厘米。
这个“奇怪”的家伙是“土鼓”,也是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通高80.4厘米。
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朱书扁壶,出土于陶寺遗址,高30.2厘米,临汾市博物馆收藏,这里展出的是一件复制品。这件扁壶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上面的“朱书”。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古代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陶寺遗址的朱书扁壶出土于城址内的居住区,上面有红色颜料书写的“文”字,另外一个字,学界有“尧”、“命”、“邑”等多种解释。朱书文字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判定“尧都”具有重要意义。
牙璧是外缘有多个齿牙的异形王璧,多为三齿,也有二齿和五齿的。始于距今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大汉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山东和辽东两个地区,后来逐渐外传播。在陶寺遗址和清凉寺等墓地都有牙璧发现。据研究,牙璧可能是带有礼仪或宗教性质的装饰品,也可能有天文观测的用途。夏代以后数量骤减,到东周退出历史舞台。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标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陶寺遗址中期王墓中出土有黑、绿、红三色相间髹漆木杆、玉琮、玉戚,有学者推测它们是我国最早的“圭表”测影仪器,不仅可以确定农时节令,还用以进行天地测量,确定“地中”,表当时已经存在“王者逐中”的意识。图为考古人员用复原的圭表进行测影实验。
在展厅的显著位置,有一个复原的陶寺观象台。陶寺观象台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观测遗迹,代表了陶寺时期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观象台遗址为直径约60米的半圆形建筑基址,面积平方米。以观测点为圆心,由北向南呈扇状排列着13士坑,即原有夯土柱。经模拟观测验证,通过土柱间缝隙向东观测塔儿山日出,可以确定时令、节气,安排农耕,具备授时功能,印证了史籍有关帝尧“敬授人时”记载的真实性,也为“尧都”的确认提供了有力证据。
一位参观者在认真地录着视频。通过展览,走进多年前已经进入文明阶段的的陶寺社会,一个阶级分化明显,王权和礼制诞的初期国家呼之欲出,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展览有些枯燥吗?不要紧,就像导游说的,记住是千前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