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发明的时间计时方式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商朝时期,古人发明了圭表,也就是在地上垂直放一根杆子,通过影子长短变化,来判断时间。立在地面上的竿子叫做表,平放在地上的刻度板叫做圭。从这时开始,就有了光阴的说法,并且用分寸来形容时间长短,圭表虽然很方便,但是竿子万一被谁碰到了,碰歪了,位置动了,都会影响影子的长短,时间就计算不准了。

后来古人发现,把竿子倾斜一定角度,无论什么时候,影子都能均匀地投射到一个圆形的平面上,于是日晷就诞生了。古人还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刻在了日晷上,日晷虽然很方便,但要是碰到天气不好,比如阴雨天、起雾、大雪的天气或者到了晚上,那它只能当个摆设。

汉朝时期古人发明了更靠谱地漏刻计时,在水壶里装满水,中间插上有刻度的标尺,这样通过水位降低来计算时间了,最常见的漏壶为一刻之漏,当时的人们把一天分成了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漏完一壶刚好一刻,所以我们会把15分钟叫成一刻钟。不过这种计时方式必须时刻有人往里面加水,非常地麻烦,一旦管理人员有所懈怠,记录的时间就会出现混乱。

到了宋朝,古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每隔一刻钟就会有小木人自动敲鼓一次,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有小人打铃一次。时间上的误差不超过10秒。然而这个东西造价昂贵,老百姓日常还是需要更夫打更,宵禁制度实行之后,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炷香的时间为一更,差不多为一个时辰,老百姓二更就不能出门了,更夫这个职业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才慢慢消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