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事勘测工作60年,期间三登珠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海拔米以上雪山地图集,耄耋之年荣获国际大奖,被称为山峰地图大师。他就是中国冰川学领域资深学者、东南大学校友米德生,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米德生出生于年,江苏南京人,年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后并入东南大学),毕业后他被调到急需冰川研究人才的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室工作。年仅21岁的米德生告别父母、告别南京,只身北上。刚到兰州,他便出现了高山反应。等慢慢适应了环境和工作后,年第一次上雪山,他所在的研究小组就发现了老虎沟20号冰川(现梦柯冰川)。这个发现一下子燃起了一个年轻人对冰川的好感与好奇。两年后,米德生第二次上雪山。当时研究小组只能用最原始的标尺和滑竿,用苏联专家带来的摄影经纬仪拍照,回到兰州再画图,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米德生有了绘制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的想法。
年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合作,首次对珠峰高程进行测定,当时米德生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旱区寒区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他回忆道:当时的珠峰科考队分为五个专题组,他所在的专题组任务就是给珠峰量身高和测绘珠峰北侧绒布冰川的地形图,他们在珠峰北侧绒布冰川上连续奋战了50天,他们在珠穆朗玛峰环抱中奔波了余公里,最终取得了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
但是在58天的连续工作后,米德生的身体极度恶化,经队医检查,队部决定让他提前下山回到兰州复查。等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的资料一运抵兰州,他们就在立体自动测图仪上安置干板,逐一建立立体相对恢复野外景物,就这样,珠峰北坡绒布冰川被他们“搬”到了兰州。
年春季,他们完成业内成图,一幅较完整的绒布冰川地形图呈现出来了。年该图送厂印刷,同年7月1日将该地图呈送北京献礼。这次测定的珠峰高度是.75米,曾在国庆20周年以彩车的形式通过天安门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是我国首次对世界最高峰高度测定。
年由国家测绘总局、总参测绘局组成49人的测量分队加入中国登山队,对珠峰进行科考测量。米德生当时也参与其中,测绘工作者最终得出来珠穆朗玛峰.13这一精确数据,最大正负误差小于0.36米。这一数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从年开始,米德生在喜马拉雅(山区域)进行冰川冰湖考察,就下定决心将八千米以上的山峰地图描绘在纸上。为此,他利用科学考察的机会,在全世界交了不少科学家朋友,通过与他们交换资料,直到年,拥有了张来自不同国家的雪山地图,最终集齐了世界八千米雪山资料。但是在这张世界各地的地图上,将冰川过滤出来,并根据经纬度、地形点合成一张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退休后为了早日将地图出版,米德生自学电脑绘图,早七晚五,有的时候也要加班。年8月,中科院寒旱研究所选送的地图作品《世界米以上雪山图集》荣获国际地图展览参会代表票选奖。
从年开始,米德生着手绘制《世界海拔八千米以上雪山地图集》,33年后这部世界上首部以海拔八千米以上雪山为主题的地图集终于出版。图集囊括了世界海拔八千米以上雪山,由序言、绪论、自序、7幅大比例尺极高山地图及相应的文字介绍组成。以地貌晕渲叠加等高线、植被要素和手绘冰川符号的形式,直观、详细地展现了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表形态和植被覆盖状况,突出表现了我国青藏高原雪海冰原,反映了区域冰川资源现状和环境的关系。
这是米德生近60年野外勘测、摄影测量、室内绘图和冰川学研究的成果,是我国雪山地图编制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填补了我国极高山地图的空白,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海拔米以上雪山地图集,对于促进国际冰川研究的学术交流、服务寒区科学研究、推动极高山区生命科学研究和冰雪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特种旅游事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该图集于第26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上荣获唯一参会代表票选大奖。
60年野外勘测,米德生的足迹遍布中国以及世界知名的冰川雪山,不畏艰苦、勇于攀登、顽强拼搏,参加多项重大科考和珠峰测绘工作,才取得一系列可喜可歌的成绩,完成了终生的血汗结晶。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东南大学校友总会南京地质学校分会、澎湃新闻、新华社、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