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故事烈日下的野外奔波

云南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24567.html

近期,江苏地区持续高温40℃以上,室外温度甚至超过50℃,开启“炭烤”模式。此时,江苏地震台观测技术中心、流动监测中心全体成员及各中心站职工正冒着酷暑,在野外连续奔波执行国家预警工程观测站建设质量排查、跨断层水准测量、流动重力测量观测任务。

江苏持续高温

23天、个站点

7月27日开始,江苏地震台观测技术中心及无锡、南通、宿迁、淮安、南京中心站组成5支队伍,由瞿旻、王恒知、戴波、张扬、张敏带队,奔赴全省个站点,开始国家预警工程观测站建设质量巡检工作。他们在出发前确定了详细的检查内容和检查标准,增加配备了检查设备和工具。检查过程中,他们对每一个台站的土建外观、设备安装运行、配置信息等逐项核查后上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瞿旻介绍,“时间紧,任务重,为防止突发性疫情影响进程,只有连轴转。我们早8点出发,晚8点收工,除了吃午饭,全程一直在工作。23天完成了全部检查任务。”“巡检不分早晚,不分室内室外,一天中太阳最毒辣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在户外暴晒,皮肤都晒伤了。”张扬说道。站房内高温高湿,队员们一身汗水、一丝不苟。他们解决了个别台站供电故障,完善了各类基础信息备份等工作。郑江蓉表示:“此次巡检采取地震台与中心站共同参与的模式,锻炼了各中心站的队伍,为将来国家预警工程的长期运维和江苏省预警工程实施打下了基础。”

不仅暴晒,台站植被多,蚊子成群

4个人、8个场

8月10日一大早,江苏地震台流动监测中心吴晓峰、代宪鹏和宿迁中心站李万宏便出发了,开始了新一期全省郯庐断裂带、茅山断裂带跨断层水准测量任务。江苏省有8个跨断层水准测量场地,贯穿苏北苏南。测量工作人员要进行水准观测,及时分析产出的数据,绘制各场地形变曲线图,并研判异常信息,还要在测完24小时内,将观测数据上报中国地震局大地形变测量技术管理部。烈日炎炎,走几步便满身是汗,更何况测量队员还要扛起沉重的仪器和标尺,徒步三四公里,在每个场地连续工作3个多小时。开工没多久,吴晓峰的汗水就湿透了衣服:“往年队员有中暑的,我们都提前喝藿香正气水,口袋里装着龙虎人丹,备两瓶矿泉水,脖子上挂着毛巾随时擦汗,就是为了避免中暑,保证测量进程。”

天气炎热,蚊虫叮咬,他们对数据质量毫不含糊。正是有了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江苏局流动监测中心的观测资料才能连续7年获得全国观测资料评比前三名。

对跨断层水准点进行GPS精定位

个测段、4万多公里

与此同时,江苏地震台另一支队伍正在浙江测量。江浙地区的流动重力测量观测任务均由江苏局承担。流动重力测量的特点是工作量大、覆盖面广,因此持续野外作业时间较长,完成本次观测任务需要两个多月。其中,江苏地区流动重力测量观测任务是重头戏,全境覆盖个测段,行程4万多公里。队员们逐个对重力点进行数据采集,一个点测量约需5至10分钟。

由于大多数测点地处偏僻,方圆几里地没有吃饭的地方,宋浩、刘利、胡俊在野外就以泡面充当午饭。“每天扛着十多公斤的仪器工作,队员们的腰和脊椎都受伤了。”在江苏地震台流动监测中心干了24年的宋浩,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最严重的时候曾靠打封闭针坚持工作。年轻同志蒋成去年3月份加入测量队,曾连续20多天在野外跑着:“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这是我们测量队的传统。”

一碗泡面就是一顿午餐

迎战高温,一路奔波,在野外经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江苏地震台用行动诠释了地震监测人的责任担当。

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作者:江苏局通讯站安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