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标尺 >> 标尺介绍 >> 首发规律机制与秩序

首发规律机制与秩序

一、规律

规律是指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世界上的事物、现象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自的互不相同的规律,其根本内容来说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运行法则,它们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规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思维规律是人对物质世界客观反映的逻辑关系的思想推演形式。

与现代“规律”对应的古汉语是“道”。《道德经》开章写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用现代语言是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存在粒子性和波动性两种状态(同出而异名),当在牛顿力学科学层次上观察对象时,物质呈粒子态,它是有形的,有关信息是显性的,如经济活动中的有形资源、企业、法规条例、国家机器等,我们可以对它定义(可名)用以观其徼(状态、模式、结构、边界、终结、结果);当在量子物理科学层次上观察对象时,物质呈现波的性状,有关信息是隐性的,如意识形态、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对这种非常状态,我们用以观其妙(趋势、频率、概率、联系、程序、过程);物质处在常态(有,粒子态),我们可以对其描述、分析和测度(可名),揭示其规律(可道);物质处于非常态(无,量子态),其机理是一种非常道,我们只能利用现有技术将其隐性信息转换为显性信息,将非常道转换为常道。在这种信息传递、变通、转换(玄之又玄)中,重在把握转换的机制与要领(门),这种信息转换的法门就是中华《易》的法则。

“道”揭示了宇宙起源、地球产生、世界万物生育成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给出了包容一切人间秩序和价值观念的超越的理想世界,是人类理性思维延伸的极限,它是一种终极的唯一的绝对真理,因而同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遥相呼应。

《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近代学者郑观应()认为,所谓道,是万事万物与人的性之本源。性之本源是决定事物本质变化的动因及其演变机理。

以器载道,道以器而显;以道统器,器以道而灵。器是道的化身,道是器的灵魂。道是规律,器是机制。

二、机制

机制用以说明物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成和动作原理,其内涵包括两部分:一是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和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二是机器是怎样工作和为什么要这样工作。

机制是机理的实现形式,即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也是协调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被称为人为设计的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工具、手段。

将机制的基本涵义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机制。如引申到社会经济领域,就产生了社会经济机制,社会经济机制是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形式,是其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要约。

与现代“机制”对应的古汉语是“德”。“德”一般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反映行为者操守和品行。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循道从事。道是规律,在昭示一切,德是道的载体,体现道的细节。大道无言无形,吾辈唯德而践行。德是机制,是实现道的形式、途径和程式。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视为《有关规律与机制的学说》。

“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王弼,)规律是无形的,它给出了世界所有事物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机理。虽然规律很难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但人们可以用某种手段将其“复制”出来。复制“道”的过程称为“建德”,即建立机制。

老子曰:“建德若偷”。王弼注:“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在不施,故若偷匹”。道为阳,德为阴。阴受阳影。建德就是接受道的投影,即建德犹如复制“道痕”。道虽无方,但可聴(听)之,“聴”为“德”之假。有道是,“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王弼,)。

机制由九部分构成。《周易》的《系辞》(下)第七章对此论述如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机制是可以根据事物发展规律人为设计的,设计者怀有忧患意识,目标是摆脱困境,防止衰败,设置九个部件,通过其相互作用,保障事物运转自如,经久不衰。

机制的表现形式为秩序。

三、秩序

秩序指的是系统要素有序化动态排列关系的演化形式,即要素利用规律运行的体现程式。经济秩序是能够导致资源利用效果达到社会理想标准结果的一种格局。秩序是效率的载体与条件,效率是秩序的运行成果。管子曰:道“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秩序)其成”。秩序是机制的表现形式,是行为规范,既有底线,又有规矩。《论语·为政》子曰:“道(规律)之以德(机制),齐之以礼(秩序),有耻(底线)有格(规矩)”(孟子,)。

秩序分纵向秩序和横向秩序。纵向所表示的是需求侧要素相位关系;横向所表达的是供给侧结构功能联系。

要素相位关系是要素异质性时空差异变化的相对距离。如果要素有阴阳之分,其阖、辟、往、来就会形成八种状态:“元”、“亨”、“利”、“贞”、“悔(渐吉)”、“吝”、“害(厉)”、“凶(咎)”(陈凯,)。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除去“吝”、“害(厉)”、“凶(咎)”,留下的“元”、“亨”、“利”、“贞”、“悔(渐吉)”为“安、平、泰”。“害(厉)”原始定义为阴阳分离,即两变量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一种秩序混乱状态。老子认为,社会永远向前发展,只要不出现两极分化,就能维持其安全、平稳和健康。

结构功能联系是系统要素功能的匹配程度。要素所做贡献大小取决于系统整体对之要求及其与其它要素的协调程度。要素不能脱离系统整体而单独冒进,必须在系统运行规律作用下行动。如果要素是一个行为主体,该如何把握系统运行规律呢?《庄子·齐物论》曰:“道隐于小成”(庄子,)。《周易·系辞》曰:“八卦而小成”。“小成”,也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未发之中”。“未发之中”是“致良知”的关键,是把握规律“道”的基准。“中只是天理,只是易”。“中”,即为小成图的“中宫”,是社会某一动态与心性某一瞬间之本,是事物动态的实质,决定于系统结构要素构成,是系统整体地位和功能的体现,可通过易学“归藏法”求得。“小成”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瞬间之“截图”与“切片”,将其连接起来,规律尽显。既然系统运行规律可以揭示,那么系统要素状态就可以确定。“小成”模型测度的要素状态有八种,由优到劣依次为“延年”、“天医”、“生气”、“辅弼”、“禄存”、“廉贞”、“破军”、“文曲”。

秩序以轻重度之。管子曰:“以轻重御天下之道也,谓之数应”。重者,紧于道,秩序平稳;轻者,松于道,秩序混乱。秩序轻重之标尺刻度如下。

旧制中一斤为十六两,故而中国传统经济理论中为要素利用秩序设立纵向和横向各8个梯度,即纵向和横向各“半斤八两”,合之为一斤,即十六两。

(1)纵向标尺。纵向秩序轻重对应关系为:元,8两;亨,7两;利,6两;贞,5两;悔,4两;吝,3两;厉,2两;咎,1两。

(2)横向标尺。横纵向秩序轻重对应关系为:延年,8两;天医,7两;生气,6两;辅弼,5两;禄存,4两;廉贞,3两;破军,2两;文曲,1两。

参考文献

[战国]孟子等.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7.

[汉]河上公注,[三国]王弼注,[汉]严遵指归,刘思禾校点.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1.

[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刘晓艺校点.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王阳明,张靖杰译注.传习录[M].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36、51.

[清]庄子,王先谦集解,方勇校点.莊子[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7.

郑观应.盛世危言[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5.

陈凯.道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5-41.

杨天才,张善文.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

注:本文摘自:陈凯,郭峰,陈钰.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经济治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6:50-5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