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6个孩子,8个家长,围坐在一起,准备着稍后的5分钟演讲。孩子的演讲主题是“假如我是妈妈(或爸爸),我会……”,而爸爸妈妈们的演讲主题则是“假如我是孩子,我会……”
“假如我是我是妈妈,我就不会总和爸爸吵架,我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一个神情有些木讷的男孩儿这样说道。“假如我是爸爸的话,我不会过分要求我的孩子,对他有多过的约束;我不会在外面过多喝酒,我会提升自己的酒品;如果我是爸爸,我不会跟妈妈吵架,我要更有耐心,不去打我的孩子。”说话的男孩儿子是个初中生,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喜欢表现自己,是我们组的副队长。“如果我是妈妈,我会尽量收起我的脾气,不把工作中的强势和情绪带回家;我会把工作和生活尽量区分开,在生活中减少唠叨多些倾听。”女孩看了眼妈妈,不好意思地说道。
很快,几个孩子依次完成了自己的发言。出现频率最多的内容就是少发脾气,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多倾听多陪伴。貌似只是一个对假设性问题的回答,其实则是孩子们对爱深深的渴求和呐喊。
“如果我是孩子,我就要感恩父母,因为父母赋予了我生命;我要有自己的主见并且能独立思考,但是如果我还不能独立思考,那么我会听父母的话照做;如果我是孩子,我还要吃苦耐劳并且有目标感。”“如果我是孩子,我就要全力以赴学习,而且我还会孝顺父母;此外,我还会学一种乐器丰富我自己的生活,并且我要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这位妈妈说完了顺势补充说自己小时候没坚持学乐器,结果现在生活忙碌起来了根本没有什么丰富闲暇时间的方式,所以特别希望自己要是会乐器就好了,并且带有点得意地说“我正在让自己儿子学吉他,我感觉他好像还算喜欢”。
“如果我是孩子,我就要多倾听父母,学会不带情绪地适时适地地表达;我会做事前尽量争取父母的同意;生活中节俭,态度积极向上、乐观开放;父母不让做的事不去做,多交朋友,而且要多交各种层次的朋友,和他们保持不同的远近,而且我会多看书。“
“如果我是孩子,我就要知道自己的本分,那就是学习;我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如果我是孩子,我就不玩电脑游戏,不玩手机;我会和父母和平相处,多交流多理解他们。“
随着发言的进行,我发现场中的孩子渐渐变得缄默。
“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听到这种连称谓都混乱的所谓“换位思考”,我不得不打断这位父亲:“不好意思,我们的发言主题是,假如我是孩子我会。”“哦哦,假如我是孩子,我就会乖巧、活泼、可爱、善解人意;我不会要求他学习,但作为一个学生还是要做好学生,以后出人头地,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我会多和父母交流,父母毕竟是过来人有很多经验;而且我会替父母做家务。”说这番话的正是副队长的爸爸。我下意识看了看他的儿子,刚才眼睛发亮的儿子,此刻眼光已经黯淡下来,身体软软地靠在椅背上。正是这位父亲,在前天晚上还在群里发信息说自己因为不喜欢儿子调皮的性格而经常控制不住情绪打他并为此感到很抱歉。
家长发言结束了,然而导师给的时间还剩余不少,组中的父母开始了非常热烈的关于“孩子”的讨论。而孩子们呢?面面相觑,沉默无言地坐在座位上或不知所措,或心烦意乱。家长们不亦乐乎地向彼此诉说着自己“理想的孩子”,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孩子此刻的感受和状态。
每个父母都曾经是个孩子,但当他们成为父母时,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心情。
当孩子们发言时,更多基于当下,往往表达的都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希望爸爸妈妈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