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干净又卫生嗷!”,嘈杂的市井,邋遢的街道,配上网红博主刘庸熟悉的口头禅,让印度“干净又卫生”的街头美食在中文互联网爆火。
看着那些令我们眉头一皱的美食制作过程,不难发现印度美食中的“科技与狠活”一点也不少。
印度街头美食
色素、香精是印度小吃摊的常客,再加上极具地域特色的“红黄粉”,让印度美食看起来颇有“科技”的味道。但彼时还在嘲笑印度的网友们,近期却被“一勺三花淡奶”给整焦虑了。
三花淡奶的梗出自抖音博主刘怂,指的是本来需要用牛骨熬制很久才会变成奶白色的羊杂汤,在刘怂一勺三花淡奶+味精的操作下一分钟不到就完成了,并且味道不输真正的羊杂汤。
这通骚操作让熬羊汤的老师傅陷入了沉默,网友也反讽这是“海克斯科技”(游戏《英雄联盟》里一种魔法与科技的技术)。
与此同时,另一位捣鼓科技美食的博主辛吉飞也因“科技与狠活”爆红网络,视频中辛吉飞借助食品添加剂,三两下就制作出了大家常见的食物,让人瞠目结舌。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大家对于食品安全担忧,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网友认为,这些博主揭穿了市场上的一些食品黑幕,是食品安全的“吹哨人”,也有人认为视频无指向性攻击的行为,有制造“恐慌”之嫌,会一棒子将正规的商家打死。
就在“科技与狠活”的话题梗火了后不久,中国最大的调味品企业,被誉为“酱油茅台”的海天味业就中招了。
事件起因,是博主辛吉飞展示了用“黑科技”制作酱油的过程,有网友翻看自家酱油配料表,发现也有视频中出现的添加剂,因此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海天酱油立刻成为了众矢之的,被网友口诛笔伐;
紧接着,又有网友发现海天在日本商超的酱油配料表简单干净,没有像国内一样有添加剂,因此海天被质疑是“双标”!
中日海天酱油配料表对比
陷入危机公关的海天味业连发两份声明自证清白,但网友似乎并不买单,反而对海天不承认错误的傲慢态度更加愤怒。周一开盘时,海天味业大跌逾9%,市值蒸发亿,足以说明这次危机的效力。
对于海天的危机公关能力暂且不表,今天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海天是否做错了?以及谈谈大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态度。
回到事件本身,网友发现海天酱油含有辛吉飞视频中的添加剂,因此质疑海天酱油的安全问题,有极端网友更是喊出了“海天酱油苯甲酸钠害人”。因此我们先围绕这次事件争议最大的点“苯甲酸钠”来说一说。
苯甲酸钠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防腐剂,酱油中含有较多的盐,因此本身是有一定抑菌防腐能力的,但因为成本等原因,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酱油其实是经过稀释的,而稀释后的酱油防腐效果大打折扣,就需要添加防腐剂,一般是苯甲酸钠或山梨酸钾。
而像传统的“古法酱油”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很多人笃信“传统的”要更健康,但其实古法酱油为了防腐和口味需要添加了更多的盐(主要成分氯化钠),研究表明对我国心血管死亡风险贡献最大的膳食因素,就是过高的钠摄入量,因此很多酱油品牌都选择了减盐。
那海天酱油添加的苯甲酸钠是否会对人体有害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水喝多了都会“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抛开计量谈毒性显然是不科学的。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为防止酱油变质,酱油可以按照GB-的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并且最大使用量不能超过1g/kg。
根据《消费者报道》对年5月到年5月约3年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酱油抽检结果进行的统计发现。海天酱油中的苯甲酸钠并无超标的情况,不过其中也披露了一家超标厂家:安龙县千之味调味品厂生产的黄豆酱油和生抽,分别超标3.8和2.7倍。
从剂量上来说,有防腐剂的酱油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呢?研究表明,人体对苯甲酸钠摄入的安全剂量是-mg/kg每天,以体重60kg的成年人、酱油里添加量不超过0.1%来计算,相当于每天要喝38升的酱油才能满足条件。
因此按照标准添加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合法合规。
酱油生产车间
当然如果还是觉得膈应,市面上其实有很多不含添加剂的酱油产品出售,只不过价格也相对来说更高。而这就牵扯到海天这次危机公关的另一个争议点:
是否双标?即海天在国外销售的产品是否比国内更“严格”、更“健康”?
首先要知道一个大前提是,由于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有所差异,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同一品牌的国内外产品完全一致,但在相似价位的情况下,海天是否有差异对待呢?
以日本网友曝光的海天无添加酱油为例,这款ML的酱油在日本售价日元,折合人民币22元左右,而同等价位在国内海天也有“零添加”的特级生抽酱油出售,用料与日本的大致相同。反过来,在日本海天也有含添加剂的酱油出售,价格也比无添加的要低。
我们之所以在市面上更常见到有添加的酱油,是因为无添加酱油不含增味剂,味道没那么鲜美,加之价格较高,自然在国内市场也比较小,商家也乐于将畅销的有添加酱油放在显眼的位置。
如果仔细去挑选,还是能够购买到无添加酱油的。因此不管是否信任添加剂,消费者都有选择自由,这一点是肯定的。
至于是否“双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
之所以这次“海天”事件大家反应这么激烈,更深层的原因是在过去十几年来,民众被非法滥用食品添加剂伤害得太深了:
年,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由于部分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
同年7月,央视曝光湖北武汉等地出现人造蜂蜜,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年“三聚氰胺”事件,三鹿生产的问题奶粉中,含有禁止添加的三聚氰胺,造成30万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6名婴幼儿不幸去世……
三鹿董事长田文华、三鹿奶粉
年,央视曝光,山东潍坊市有农户在生姜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在后期加工过程中用硫磺熏制,使外观颜色比普通生姜娇黄嫩脆,具有较强的毒性。
……
一桩桩由滥用食品添加剂引发的安全事件,给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也让民众几乎是谈“添加剂”色变,对食品添加剂的忧虑日益加深。
但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
近10年来,随着相关法规和监管的日渐完善,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关于食品添加剂产生的安全事件在减少。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与其一味过度担忧食品添加剂,将其妖魔化,不如科学地去认识和看待食品添加剂,在消费时仔细甄别和挑选,如尽量选择大品牌、有正规标识的食品,谨慎购买那些远低于市场价的食品,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做饭等等。
对食品添加剂,我们也要正确看待,首先要破除的一个焦虑是,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添加剂的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是经过现代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的。
但很多人依旧认为即使“量少”,长期食用也会有“累积”的风险,这也是个很大的误区。
一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已经很严格了,充分考虑了极端情况下摄入的量,其二人体是有代谢功能的,也会定期代谢一些所谓的“毒素”。
再者,无论什么东西,过度摄入都是有危害的,相比起符合标准下的添加剂,抽烟、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习惯对人体的危害要大得多。
还有人认为当前的食品标准很多都是由企业参与制定的,会被资本裹挟,甚至有人提出我国标准要比国际标准低得多,以此证明食品标准被资本把控,这属于典型的“印象流”和“阴谋论”。
首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由大企业参与制定,是因为相关企业更了解行业状况,更专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而除了企业参与外,还有大量的科研人员进行反复严格的实验验证,其次,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并不比国际标准低。
食品安全检测,图源网络侵删
有一个基本事实是国内国外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没有所谓的谁高谁低,各国制定的标准除了安全指标外还有其它多种因素,如果强行要对比,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上,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我国把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计种,与之对应的是年美国FDA发布新的《食品添加剂物质》目录(EAFUS),一共包括32大类食品添加剂,约种,我们的邻居日本为种。
在食品添加剂标准指标上,我们拿发面常用的发泡剂“碳酸氢铵”举例子:
图源:《数据研究》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的标准指标大体相当,中国一些标准甚至要比其它国家严格。
再拿我们前面提到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对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允许用苯甲酸钠来作为食品防腐剂,最大允许量在0.1~0.25%之间。在美国,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最大允许量为0.1%(1g/kg),和中国相同。
说这么多,还是想告诉大家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科技也不一定全是“狠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就曾提到: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这足以说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地位。如果说农业科技主要解决的是“吃饱”的问题,那么食品添加剂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食品“好吃”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日益富足,饮食健康提倡我们要“减盐、减油、减糖”,而食品口味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已经养成了“重口味”的习惯。
木糖醇
如何“减盐而不减咸”、“减油而不减香”、“减糖而不减甜”,食品添加剂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从香菇当中研发出来的咸味菜,可以在保持风味的情况下把盐降低40%;木糖醇、D-阿洛酮糖等这些天然代糖已经可以取代传统的蔗糖……
这些印象中“不健康”的添加剂,反而正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健康。而相反的,有时我们认为自然健康的传统食品、古法手艺却未必真的健康。
最为典型的就是北方有些地方制作的酱肉,都会放硝,这里的硝主要就是亚硝酸钠。
放了硝的酱肉会呈现跟火腿肠类似的偏红色泽,但是在传统制作手法中,放硝的量通常没有精确的标准,全凭感觉,普通居民制作酱肉因亚硝酸钠超标中毒的新闻屡见不鲜。
北方酱牛肉
传统食品中的“添加剂”更是无处不在!如传统炸油条的配方是“一矾二碱三盐”,所谓矾,就是明矾,在炸油条的过程中起到了膨松剂的作用,以及“卤水豆腐”中的卤水就是氯化镁,可以使豆腐凝固。
从古至今,我们都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记录,当今天的添加剂披上了现代科技的外衣,我们更应该去了解而不是疏远,去科普而不是妖魔化,去正确引导而不是将它打入永劫深渊。因为笔者始终相信,科技是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最伟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