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的伏龙观

灌县(今都江堰市)一座有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位于成都平原西北,它不但因有规模宏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闻名于世,而且风景秀丽,山水、桥堰一体,有“灌城水色半城山”的美誉。本组图片拍摄于年,原图为黑白,通过上色处理,更能体现一百多年前这座古城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景观。年的宝瓶口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个口子,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离堆的伏龙观都江堰其实不止是水利工程,这里的古建筑也很多,始建年代大都和都江堰同时期,而且大部分保存完好。伏龙观主殿伏龙观位于离堆北端,宝瓶口即在伏龙观的上方,修建年代不详。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伏龙观内的李冰像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公元前年)为蜀郡守,任职期间,任职蜀郡太守期间,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修水利,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他和儿子一同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概览图位于伏龙观背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概览图》,为清末绘制。图中这些密密麻麻的河道,灌溉着岷江下游的万亩农田。都江堰鱼嘴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江水从这里一分为二,气势磅礴。两边的河道上各建有一座廊桥,供行人往来。灌县普济桥普济桥即今天的“南桥”。年,时为灌县的出纳的吴烈堂将岁修结余的两千多两白银全数上交县令路葆德,并使用这笔资金建成了“普济桥”,取“普济众生”之意。灌县南桥普济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有“水上画楼”和“雄居江源第一桥”的美誉。安澜索桥岷江上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建筑材料主要是绳索和竹子,因此又被称为“竹桥”或“绳桥”。索桥上的竹子和绳子古代安澜桥被称为“珠浦桥”。最早的建造时间已不可考,明代末期被毁。年,在何先德夫妇倡议下修建竹索桥,桥的两侧修有护栏,桥面以木板铺设,使内、外江两岸的百姓得以平安渡过狂澜,遂更名安澜桥。二王庙东山门二王庙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二王庙的石碑认识石碑上的字吗?一定不认识吧。因为根本不是字,是降妖伏魔的道符。灌县道士伏龙观的道士,一手握折扇,一手持着根竹子杆长烟袋,坐在庭院里怡然自得。野外的坟茔孤零零地耸立在荒野中的小塔,颇为精巧,上面写有“骨肉相别”的字样,显然是一座塔式墓碑,已经有些年头了,塔顶上已长出了荒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