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o1到No5,李恩菲尔德步枪那些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817688.html

早两天有个小伙伴私信我说之前我还有好几个坑没填,其中就有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诸多令人头大的型号一篇。虽然狗子我写东西往往很随性,但之前扒的坑还是得自己填上才算圆满。因此今天和大家聊聊老李步枪半个世纪的进化和发展。

李恩菲尔德前一代步枪是李梅特福德,李是指詹姆斯·李,苏格兰人。李式步枪双排10发弹匣以及后端凸笋闭锁的李式枪机是他的成名作品,在19世纪末枪械界影响力不输毛瑟兄弟。

李·梅特福德步枪是采用李式闭锁和弹匣,但使用梅特福德膛线。然而梅特福德膛线较浅且圆润,在黑火药时代倒是便于在下一发子弹射出的时候清理膛内剩余的黑火药残渣。但到了无烟火药时代,由于膛温膛压的增高,较浅的膛线很容易磨损,因此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将膛线改成了较为现代方形拉槽。李·恩菲尔德步枪就是这样诞生的。

(梅特福德膛线和恩菲尔德膛线对比)

年,第一款老李问世,被命名为MLEMKI,全称是MagazineLee-Enfield(弹匣式李恩菲尔德),MLE有mm长,和三八大盖差不多。但当年的步枪基本都有这个长度。

年,第二次布尔战争开打。英国人拿着MLE对上了普遍装备毛瑟步枪的布尔游击队,打仗时候英国人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MLE有10发的可拆卸弹匣。但那会儿还没有换弹匣这个概念,英国人也没给步兵配备用弹匣。而且军方担心士兵在野外弄丢弹匣,MLE还将用一个环扣锁在枪身上,很难拆卸。而毛瑟步枪虽然只有5发,但使用方便的桥夹装填,上弹速度比还得一发一发装填的MLE快的多。

布尔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总结了战争中的一些经验,开始改在MLE。其一便是采用了5发的半包络式弹夹供弹,这让其装填速度上升了一个台阶。

再有一个重大改进便是长度,之前MLE有mm长。而且按照当时的尿性,步兵用长枪,而炮兵骑兵用短卡宾,李恩菲尔德早期也有mm的LEC(Lee-EnfieldCarbine,李恩菲尔德卡宾)。英国人寻思两种不同长度,不同弹道的步枪会造成训练和后勤上的麻烦,因此将两合二为一,把长度定为mm。

年,名为SMLEMKI(ShortMagaizneLeeEnfield)的短老李问世,后来英国人也把这一批称之为SMLENO.1MkI,NO.1系列的特征就是枪管与护木齐平,很好分辨。

与此同时,英国人为了减少SMLE的换装费用。将老MLE改装成半包络弹夹供弹,且枪管截短的版本,这批被命名为SMLEMarkII。

年,英国将原本圆头的.British步枪弹全面换装成了尖头的.BritishMarkVII,这种高速尖头弹的弹道和膛压与老弹不同,因此英国人对弹膛和膛线做了调整,此外也对其照门,弹夹导槽等做了一定程度的优化。这批被称之为SMLENo.1MkIII,也是一战时期英军主力步枪。

一战时期,产能被摆在了第一位。MKIII有些没用的细节让英军不能忍,比方说之前的老李有个弹仓阻隔器,这货的用处是阻断弹仓供弹,让士兵在战况不是那么紧急的情况下只能打一发塞一发。只有在需要加强火力的时候,经长官下令才允许移除。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设计非常二,所以被移除了。(一战结束后他们居然又把这个阻隔器装回去了....鬼知道英国人脑子里装的是啥,直到No.4那会才彻底的抛弃这个阻隔器)

另外一个则是前护木上的一个远距离抛射瞄具,这玩意是上古排队枪毙时期的余孽设计,一战时期远距离都玩炮了,谁和你玩抛射。还有个照门上原本用来调风偏的旋钮也取消了,这批简化后的MkIII被英国人称之为MkIII*(对,就是加了个星号)

这里还得说个MkIV,这个型号不多见。他是英国人针对MLE的改进,前边不是说MLE改成了和SMLE长度一样的MkII么?但不少老古董还是觉得步枪得长一些,因此基于MKIII的特点,将老MLE维持原先长度,进行了一定改进。这批被称之为MkIV,主要用于印度部队(废材都丢给印度人用)。

MkV的改进是在年代,主要是将原本MkIII的缺口照门换成了觇孔照门,虽然装备量不多。但属于后来NO.4的前置科技

MkVI的产量更少,它采用了枪管自由浮动设计,护木不与枪管接触。这种玩法在现代的高精步枪上很常见,自由浮置的枪管在子弹出膛时的震动较为一致,能提高精度。这个同样属于No.4步枪的前置科技。

以上提到的都是No.1系列,大家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恩菲尔德一号步枪系。而二战中英军制式步枪是No.4,但中间的No.2和No.3呢?

No.2其实是基于No.1MkIII的训练步枪,发射.22LR小口径运动弹。No.3则是基于山寨毛瑟枪机的恩菲尔德P14步枪,这两我就不谈了。

↑P14步枪,类似毛瑟的前端闭锁,精度和闭锁强度比老李优秀,无奈腐国人不爱。抗战时期倒是有一批改膛版的通过援助法案给我们抗日。

(SMLENO.4MkI)

回到老李这边,No.4步枪在30年代就基本研发完成,它基于MkV和VI采用了觇孔瞄具以及浮置枪管,这让他的理论精度很高,但No.4在安装护木的时候总会出一些幺蛾子破坏浮置设计,而且枪的后坐力久而久之也会让木质部件与金属部件发生形变。No.4也采用了重枪管,尽可能让枪管减少抖动,避免触碰护木。但总的来说浮置的不算成功。而且到二战开打之后,浮置什么的压根不考虑。另外,也进一步简化了机匣部分零件的构造,以降低制造成本。

但出于大规模换装的成本考虑,直到年11月英国才将其列为制式步枪,而且生产进度缓慢。除了觇孔和浮置枪管,No.4的枪口和No.1那种塌鼻子不一样,这也是去分No.1和No.4最简单的辨识。

由于英国人战时产能不算高,而且得先照顾重武器,因此二战时英军主要拿的还是一战时期改的SMLENo.1MkIII*,但在敦刻尔克扔掉了一堆老装备之后,英军面临着无枪可用的尴尬局面,因此只能求大西洋另一头的美国代工。

出于战时生产的需求,美国那边再次简化了No.4,比方将原本带标尺的觇孔改成了翻转式照门,这批被称之为SMLENo.4MkI*(又是多了个星号)。

话说回来,No.4的装备是个缓慢的过程。直到二战结束,英联邦国家主要用的还是No.1MkIII,三哥那边几乎一支No.4都没用到。

虽然老李的后端闭锁有精度和强度上的劣势,但优秀的射速以及浮置枪管+机匣后方的觇孔瞄具这些特点让他的精度也不算太差。

这个坑填到这儿,找时间补完二战之后老李的发展~感谢你看到最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