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标尺 >> 标尺优势 >> 老翟来了中国青年报

老翟来了中国青年报

阅读提示

如今,在精细木工翟筛红参与的工程项目中,已经鲜有传统木工的用武之地,但工地上依然流传着关于这位老劳模的新“传说”——“老翟来了”。“飞检”时,老翟每到一处就直奔施工现场,找问题、提意见。从怕老翟来,到盼老翟来,工地上的工人们慢慢体会到,老翟的工匠精神,核心就是认真负责这4个字。

翟筛红已经“红”了很多年。

14年前,凭借现场制作的乱冰纹木质挂件,他“一战成名”,摘取“全国技术状元”桂冠,时年37岁。

翟筛红是精细木工,他的木作美轮美奂。对着一块木料,老翟一刨子推下去,刨花厚薄均匀,卷曲起来如同一件艺术品,可以用于家具收边贴皮。凭着一身好手艺,老翟还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

十几年过去了,翟筛红看起来还是那个朴质而有智慧的老手艺人。最近几年,在中建五局装饰幕墙公司,翟劳模又传出了新故事——“老翟来了”。

老翟一来,项目工地上就有人欢喜有人愁。

老翟“找茬”

老翟现在是翟筛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任,到处搞“飞检”,大家都领教了他的眼睛——贼准。

“一面墙一眼扫过去,平整度、垂直度的误差不超过五毫米。”公司安全总监王刚说,“老翟的眼睛就是质量水准的‘标尺’。”

最近,王刚跟随老翟“飞检”,抵达江西的一处工地。

刚完工的玄关,有10几平方米地砖,老翟望过去,“标高平整度误差3毫米。”工人不信,找来水平仪测量,老翟是对的。

你这个角没归方、你这个墙没垂直、你这块砖没贴平、你这样施工不对……“飞检”中的老翟看起来像个挑刺大王,但事后很多人都对他服服帖帖。

物资管理员曾泽文这几年也常跟老翟去“飞检”。

在南昌的一个项目,门前有一根十几米高的立柱,老翟一眼就看出“垂直度相差了2厘米”。大家一番测量,老翟说得丝毫不差。“确实很震撼。”曾泽文赞叹说,“飞检”中老翟留下的“传说”非常多。

“老翟是个传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文丹说。

近年来,翟筛红创新工作室培养了一批优秀技术人才。文丹决定发扬劳模精神的同时,放大老翟的价值,专门成立了检查组让他领衔,并赋予他“一票否决”特权——年起,翟筛红可以对公司任何施工项目做飞行检查,工序不合理、质量不达标、工艺费时费力,都可以要求项目整改。

截至今年8月,老翟“飞检”了41个项目,提出整改问题余条、整改建议余条,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更多时候,“找茬”的老翟就像一位教练员、护航员,促进项目优质履约。项目上的工人从怕老翟来,到盼老翟来。

年,老翟到成都“飞检”。在项目工地上,他发现工人在铝扣板吊顶收边时打胶水,觉得很奇怪,问道:“师傅,这个边龙骨没卡扣吗?”工人回答:以往都是这么安装的。

老翟研究了材料,发现这是新型卡式边龙骨,工人不懂安装方法。他冲着架子上的工人喊:“师傅,你下来一下,我教你怎么使用。”

老翟爬上架子演示一番,工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胶不用打了。如此操作,施工速度更快,工地负责人高兴坏了:“老翟来得太及时了。”

该项目4.5万平方米的吊顶,因为老翟的指点,节省工时费超过10万元。

隔行不隔理

“就是一个小办法。”采访中,同事们每次讲起老翟的“传说”,他都会这么说。

老翟的小办法很多,这些小办法经常能解决现场的大难题。在一个项目工地,要对一根圆柱包铝板进行翻新,板买回来了,如何包得圆满、不留缝,大家一筹莫展。老翟来了,建议在铝板背面加装子母卡扣,正好卡上。

老翟认为,熟能生巧,“隔行不隔理”。

“你试试!”在翟筛红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将一只做工精致的鲁班锁递给记者,示意记者开锁。

记者摸索好一阵还是一筹莫展,老翟几下就完成了“解锁”。他生怕记者尴尬,一边将拆开的零件重装起来,一边讲述着鲁班锁的精巧设计。

老翟的工作室设在中建五局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办公楼,年迎回了“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招牌。从翟筛红班组到劳模创新工作室,老翟带出了多名工匠人才,获得国家专利41项、省部级工法12项、省部级及以上工程奖项60余项。

老翟做过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无论什么角色,只要在场,他就会较真,包括跟自己较真。

在一个地铁项目标段,为保证工期,轨道工程施工和内部装饰施工同时进行。轨道工程车经过时产生的振动,会干扰米高线的测量精度,一旦出现误差就会导致其他后续工序误差更大。同事们认为,误差只要控制在半厘米之内就能过关,老翟不同意,非得要在轨道车不经过的时候统一测量,把误差降到最低。

“第一个眼没凿正,所有的组件就会跟着歪了。”举着工字纹挂件,老翟向记者讲述着“隔行不隔理”的道理。

收边收口处的工匠精神

现在,中建五局装饰公司的大部分工地都采用了翟筛红“规制”的人字梯。过去,人字梯都是现场随手取材,随意钉起来就用,跨在上面边施工边行走,安全隐患较大。“老翟对此进行了规范。”安全监督部的李胤说,除了高度、材料,老翟还特别规定了连接横档的3个钉子,要“品字形”打进去。

公司里流传着他借书的故事。

翟筛红20多岁就到中建五局装饰公司的工地上做工,他不打牌不唱歌,有时间就在宿舍里琢磨技术和看书,这些被当时的分公司总经理都云树看在了眼里。令都云树吃惊的是,有一天,翟筛红跟他借《营造法原》看。

这本被誉为江南建筑法典的文言文著作,仅有初中文化的翟筛红每天一页两页地“啃”,竟然“啃”完了。

除了磨炼手艺基本功,这位农民工还爱上了观摩,在古建筑、庙宇楼台之间流连忘返,他甚至可以告诉你,在他老家太湖鼋头渚的古庙里,哪根柱子的哪个部位上有雕龙……

现代建筑上几乎已经不再运用传统的榫卯结构,但细节决定成败,建设者身上依然需要传承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只要是跟过我的,我都有一个要求——我审查的时候不看大面积的,只看收边收口,其实就是在看他们的敬业程度。”翟筛红的徒弟们都知道师傅的这个要求。

老翟“飞检”时,每到一处就直奔施工现场,不开会、不座谈,内行看门道,马虎之处总是要露马脚的。工地上的工人们慢慢就体会到,老翟的工匠精神,核心就是认真负责这4个字。

(受访者供图制图:陈子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