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哲学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

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http://m.39.net/disease/a_7580650.html

什么是文明?从人类认知观上,文明是文字出现之后的人类历史。然而,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类已经有几亿年生活在地球上的历史,如此漫长的一段历史里,人类所积累下的生活经验不是文明?毕竟,对于人类生存,文字并非缺一不可的生存条件,甚至文字的功能是可以有其他工具来代替,比如语言,结绳,数字,符号,画画等等。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生存技能已经十分成熟,已经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学会了用动物皮做衣服,学会了刀耕火种,学会了熟食,学会了中草药治病,学会了识别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形成一定的部落聚居文化,并且出现了部落之间的货物交换,还有部落的通婚文化等等。如此成熟的一个人类社会,虽然没有文字,但我们不能否认文明的存在。有人说,没有文字记录,就等同于没有历史。然而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文字并不是唯一的传承方法,语言,生产技术,生产工具,部落风俗,饮食风俗,血脉人种等等这些都是文明的传承方式。

所以,文明几乎与人类生存与意识同在,与大自然万物生长同在,并且随着人类发展的步伐而前进。既然文明一直与人类同在,那么文化也是如此,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传说,有传说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文明,有文明就有文化。从自然哲学的辩证思想上,人类,文明,文化三者是共生共存的。这就好比,我们的父母,传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血脉基因,还有很多行为习惯,生活经验,文化价值观等等很多文化元素,而我们父母身上的文化元素,也是传承祖父母这一代人的。文明或是文化,一直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同步发展与变化。拿文字的发明时间,作为人类文明史的起始点,这只是人类的主观意识,不符合自然哲学的唯物主义论。

与浩瀚无边的宇宙相比,人类文明史显得如此地渺小,好几万年的人类进化,积累下的生存智慧也是有限的。仔细想下,人类的生存智慧,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息息相关,与山川河流息息相关,与阳光空气泥土息息相关,与春风细雨息息相关,与百虫鸟兽息息相关。是呀,哪怕是人类的呼吸与心跳声,也必须与大自然的气息同频率。或许,与人类有关的一切,都必须渗透于地球资源,渗透于大自然阳光雨露,渗透于宇宙之中的时间,空间,天体运行。

所谓的文明,又或是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人类的生存技能和智慧的进化史。人类的生存技能一直随着人类需要而一直在变化,生存经验也随之在积累过程中,在积累过程中又继续进步与改造,又应用于新的生存技能上。所以,人类文明一直走在进步的路上,从低层次生存文明进军高层次的生存文明。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直以一种渐进有序的方式向前进。每一个新时代的文明,都必须建立在上一个时代文明的肩膀上,而不是把上一个时代的文明推翻掉,一切又重新来过。

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正如我们中国的孔夫子所说:述而不作。对于国家民族,文明从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像孙悟空七十二变,想怎么变就怎么变,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一定是延续上一代祖辈的生活经验,又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中变化与进步。所以,人类在经历漫长的农耕文明后,才出现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又迅速崛起科技革命。所以,二百多年时间,因为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迅速崛起,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众知周知,工业革命崛起的背后,正是资产阶级级革命的崛起,是一场浩浩荡荡的资产政治革命的崛起与壮大,是欧洲国家资本政治引领人类主流的世界传奇。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同时崛起,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在欧洲多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之前,是封建主义社会制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的解释是: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从释义上,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其实就是农场地主和奴隶相互的雇佣关系,是地主以土地等生产资料作为筹码剥削与压迫农民或奴隶的社会制度。

我们又来了解一下资本主义的大概定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为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叫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劳动力剥削方式,积累个人或家族集团财富,甚至是垄断某些行业的资本,以巩固资产阶级者的资本力量与地位。

从本质上,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雇佣主以占有一定的社会生产资源,剥削被雇佣者的劳动价值。说通俗一点,无论是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其本质都是弱肉强食,以丛林法则思想为社会价值观的文化模式。丛林法则思想来自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生物进化论学说,丛林法则的核心思想:物竞天存,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者强食。我们这里先不讨论丛林法则思想的对与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正视的事情,那就是在当今的人类社会发展,正是以丛林法则思想为核心思想价值观。是的,这个大时代文化的价值观,正是丛林法则思想大时代。

从哲学观上,丛林法则思想属于唯物主义论,是自然哲学,是具有辩证思想的形而上学,是符合自然属性和自然生存规律的,反唯心主义论的,反有神论者观点。所以,从自然哲学观上,我们无法批判丛林法则思想。那么我们先来讨论点题外话,生物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生物链学说,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变换和能量转化的链索关系。大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是多样性的,千变万化的,有简单的生物链关系,有复杂的生物链关系,且生物链之间互有关联,共生共存又相生相克。“一物治一物”是生物链最直观最简单的理解。但一条复杂的生物链关系,是由多个“一物治一物“关系组成的,相互串联一起。我们必须承认,生物链是大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符合自然哲学唯物主义论的生物学理论。

丛林法则是大自然界物种,动植物,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生存法则;而生物链关系,所表达的也是大自然界里,动物,植物,微生物各物种之间的食物链关系。这两个学说观点,从哲学观上,都属于自然哲学唯物论观点。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丛林法则是单一性不可反复循环的“一物治一物”的弱肉强食生存法则。而生物链却是无数个“一物治一物”之间共生共存的生存规律,是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良性循环生存模式。

恰巧的是,生物链的文化元素符合古老中国的哲学思想,符合《易经》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符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生物链是年,由动物学家埃尔顿提出,据说是受到中国民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启发。应该说,埃尔顿在用西方的语言诠释中国的文化,诠释了古中国的哲学思想。

不得不说,埃尔顿的生物链学说,很好地佐证了中国古哲学思想,实证了中国六千多年前的《易经》智慧,完全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启发,是总结大自然生存规律的智慧,并应用于社会生产力上,应用于人类行为规范管理上。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明白,丛林法则思想和生物链学说之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就是说,生物链学说若是一颗大树,那“丛林法则”只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条粗壮的树枝。如果要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应用于人类的生存利益关系上,无可置疑,生物链学说比丛林法则更符合人类发展长远的利益。

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丛林法则思想太深入人心,早已渗透成人类思维模式里,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模式。前面说了,西方国家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其文化模式都是丛林法则思想。所以,哪怕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之前的农耕文明,从社会文化属性上,依然是遵循丛林法则的自然法则。

中国在十九世纪前,一直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模式。有趣的是,中国农耕文明背后的文化模式,并不是丛林法则思想,而是《易经》自然哲学思想洐生出来的多元化文化模式,应用于医学养生方面,有道家文化,中医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应用于社会人文政治方面,有儒家思想;应用于农业方面,有天文气象学,有二十四节气,;应用于军事方面,有墨家法家兵家思想;应用于建筑方面,有自然风水学,天文地理,力学;用西方人语言来表达,中国文化模式,就是根深蒂固的“生物链”文化模式。从哲学思想上,这种文化模式自始至终,都是自然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当然,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人,是个新名词,是近代中国人从西方进口回来的文化名词。而以哲学思想定义古中国文化,也是近代才有的事情。在西方工业革命未崛起之前,中国在文化经济贸易方面,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是两三千年来屹立不倒的世界经济文化大国。即使如此,古中国的文化模式,仍然是多元一体化,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社会发展理念,社会人文政教方面,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所以,根深蒂固的文化模式,倡导和谐共生的圆融思想,不像西方文化模式,从哲学为科学思想源头,分化出各种各样的学科名词,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自然科学等等专业名词。

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才出现了古中国没有哲学和科学这样的认知,并以此为理由,定义五千年农耕文明社会为封建主义社会,五千年中华文化被定义为封建落后思想,把易学,中医,儒道,墨家法家兵家思想都定义为糟粕文化,几乎全盘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极力推崇西方哲学思想,复制西方的文化模式,复制西方的发展理念。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多数中国人,琅琅上口一些西方文化的名词:丛林法则,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在科学思想方面,已经是以西方哲学思想为准,以学习西方哲学思想家著作为主,说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尼采,卢梭等这些哲学思想家,比说起老子孔子庄子更为熟悉,并且乐在其中。对于这个崇尚科学思想的大时代,中国人早已忘记了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等这些圣贤思想大成者。从本质上,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文化模式,在西学盛行的新潮思想运动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最后直接被西方的文化模式而替代,至少在社会发展理念上,引进的都是新潮的西方文化思想,经济改革理念上,完全引进西方的各种营销学金融学等等经济思想,渐渐地,几十年如一日的思想教化,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已完全趋向西方化,也就是说,过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生物链”文化模式,成功撤换成了西方的“丛林法则”文化模式。

当然,我们不应该否定西方的丛林法则思想,毕竟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与人类,科学革命也改变了世界与人类,智能化科技革命也正在进行时,正在改变世界与人类,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美好的愿景。从人类文明进步上,丛林法则思想,是伟大的,创人类记录的。这样的改变,与人类过去几千年落后的农耕文明,差距太大了。工业革命的崛起,科学革命的崛起,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正是因为科技文明带给人类生活上巨大便利,人类才会去批判那个几乎没有科技文明的农耕文明社会,并誉之为封建社会主义。

前面已经讨论过,中国古哲学思想,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启发,来自于不断总结生活经验得来的生存智慧,属于临床实用科学思想。中国可追溯到最早的文化符号,是伏羲氏八卦图,还有河洛二图。《易经》正是由伏羲氏八卦,还有河洛二图演变而来。当《易经》被证实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时,也就证明无论是伏羲氏八卦,还是河洛书,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元素也都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对当时的社会生产有实用性的操作功能。对于人类而言,能被代代相传留下来的文化,或是某些物件,一定是对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应用功能。

人类不会把毫无意义的几个符号代代相传下来,并且最终发展成具有生活百科全书功能的《易经》。虽然年代遥远,但从辩证思想上,几千年前的八卦图,还有河洛图,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一把文化标尺,当时可能用来识别数字,方位,时间等这些重要的知识。不管怎么说,几千年前,伏羲八卦图,河洛书都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化元素,是对日常生活有巨大帮助的实用意义,是远古文明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象征。正因为实用性高,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所以才会一代代相传下来,并且被后代继续改进,并更加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最后改造成《易经》,变成中华文明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成为一部百科全书。

新文化的出现,旧文化自然会被遗忘与丢弃,当伏羲八卦图,河洛书在社会进程中演变成符合新时代生产需要的《易经》百科全书时,慢慢地,旧文化符号的河洛书八卦图会慢慢被人们遗忘。毕竟有了更便捷的计算器后,人们几乎是忘记了珠心算,忘记了那个小小的算盘。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易经》这本当时的百科全书的社会功能会一点地减弱再减弱,毕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发明了更多的生产工具,发明了文字,积累的生活经验越来越多,到了最后,人们的生活基本可以脱离《易经》这本百科全书,并且可以生活得更加舒适,直至到了后来,《易经》的社会功能就只剩下民间占卜算命的功能了。

应该说,《易经》这本书被人们遗忘,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必然的结果,几千年前,在当时社会最重要的文化象征,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思想意识的分化再分化,原有的时代文化意义正在被其他新时代文化而替代,最后,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唯有沦落为民间占卜算命的社会功能了,自然地,《易经》便只能是玄学文化了。

关于占卜算命,在中国社会盛行几千年,甚至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占卜算命也都是一直盛行于民间。应该说,占卜算命和预言是伴随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哪怕是在将来几千年几万年的社会进程中,这些古老文化元素依旧还存在。因为占卜算命,或是预言,从表面上是愚昧的文化,事实上,在所谓愚昧思想的背后,却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迷茫与恐惧,并且对未知事物有所期待与希望,正因为如此,人类才需要占卜算命,需要预言来克服对未知事物的迷茫与恐惧,并且对未来有所幻想与希望。是呀,对于大自然,人类太渺小,太多未知的事物与结果让他们感到迷茫与恐惧,所以他们的内心渴求一个假想式的结果,有这个假想式的结果,才能消除他们内心一部分的迷茫与恐惧。

所以,关于占卜算命还有预言,终将陪伴人类整个发展的进程,毕竟这个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人类只能通过最古老的方式去寻找一个或真或假的“答案”。也正如此,在中国民间,《易经》从未离我们而去,沉落于历史大潮流两千年后,在某一天,她的文化意义又被人们重新发现,并且卷起一股易学风。

西方哲学的文化源头是古希腊文明,是古希腊神话,是宗教文化。然而,中国古哲学思想的文化源头,是伏羲氏八卦图,是有文字符号记录下的第一个文化符号,是可以直接验证自然哲学思想的文化符号。不同的文化源头,决定了不一样的文化形态,从希腊神话和宗教文化走出来的文化模式,务必是要有最高神(上帝)形象,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的,谁也无法超越的力量(权力)。因为有至高无上的神,因为神的力量在掌控一切,所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只能是金字塔式的,权力层层递增的阶梯形思维模式。也就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物种进化论,丛林法则的大自然动植物生存法则。

《物种起源》是唯物主义论,是来自于对大自然物种生存状态,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物种进化论。不得不说,这完完全全是来自于大自然生物界的启示,是起源于自然生长规律的思考与总结。这就比如,把大自然比喻成一本书,有两个人,一个公元前30世纪的东方中国人,叫伏羲氏;一个公元十九世纪的西方英国人,叫达尔文,他们都在读这部叫大自然的书籍。

最后,那个叫伏羲氏的中国人,为中国人留下了一个八卦图,影响中国五千年社会历史进程,那个叫达尔文的英国人,为人类留下了一本《物种起源》,发明物种进化论,开启丛林法则思想大时代,助力人类工业革命的迅速崛起与向前进,改变人类文明史。达尔文是受希英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生物学家,带着时代文化的印记走进大自然观摩思考,记录大自然物种生长规律,最后完成巨著《物种起源》。著名的物种进化论,依然摆脱不了时代文化模式的束缚,丛林法则思想的文化属性,依旧是西方文明根深蒂固的金字塔思维模式。达尔文的丛林法则思想,从本质上,不过是通过大自然物种生存规律,临床实证西方文明潜意识里的金字塔思维模式,把一个本来存在却模糊的文化模式,通过临床观摩后,变成更加直观清晰的“丛林法则”生存法则。事实上,丛林法则思想,仍然隶属原有的西方文化的思维惯性,跳不出时代文化特有的印记。

所以说,哪怕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他的潜意识里,始终被时代文化所束缚,被某些连他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思维惯性所操控着自己的认知。

当然,六千年前的伏羲氏,他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领袖者,是那个时代受所有人爱戴和膜拜的知识精英,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他想到了用八封图符号表达出时代文化的先进分子。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身在大自然中,观天摩地,感受山川河流的灵气,感受万物生长的韵律,感受阳光雨露…,最后开启了以八卦图记录人类文明的先河。所以,伏羲氏一卦开天的民间谚语,一直相传至今。在那个没有更多文字的时代,人们用真诚的爱戴和感恩,把伏羲氏一卦开天的故事,口口相传下来,直至后来用文字继承他的故事。在那漫长没有文字记录的远古时代,人们就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缅怀每个时代的精神楷模,延续与传承华夏儿女们的核心文化元素。

所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启时代潮流思想先锋的物种进化论,正是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元素,是他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而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他的八卦图,代表的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元素,引领他那个时代的思想先锋,并推进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文化印记,而在那个时代的所有人,潜意识的认知观里,都必须刻上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人类而言,你的时代文化,务必刻印于你的骨肉,刻印于你的灵魂深处,渗透于你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束缚住你的所思所想,无论如何,你无法跳出时代的文化模式里。

伏羲氏的那个时代,给他的灵魂刻印下的文化符号,正是那个被他用简单划线表达出来的八卦图。从此之后的几千年里,咱中国人的骨肉里,始终刻印着这个八卦图的文化符号,我们的思维惯性里,始终逃不出巜易经》的文化模式。虽然《易经》早在两千年前,被大多数中国人遗忘掉,但刻印于骨子里的文化符号,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言行举止,通过民间风俗,通过艺术歌舞诗词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代代传承下来。

这个我们所有人都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符号,渗透于炎黄帝的中医学,渗透于老庄的道学思想,渗透于孔孟儒学思想,渗透于墨家法家兵家思想,渗透于每个时代的士族文化里,甚至是渗透于民间占卜算命风水学里。所以,《易经》智慧里,那个深藏不露的文化符号,从没有远去,因为他早已渗透进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底层思维里,而这个底层思维,终将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于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历史进程中。

也许,正是这个我们当代中国人早已遗忘的文化符号,以其无边无际的神圣力量,庇佑着每个时代的华夏儿女们。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这确实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命题,甚至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或是文字形象地表达出来的问题。无论是文明,或是文化,它们始终是无形的,无始无终的,伴随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仅以一种力量的形式,渗透于宇宙万物之中,可能在风雨里,可能在阳光里,可能在流动的溪河水里,可能在大自然的每一个气息里……。

无论如何,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步伐里,始终无法脱离文化的神圣力量而存在,而每个时代的文明,务必是大自然所有生命文明的总和,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反复轮回,始终无法逃离宇宙万物共生共存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