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法制央企建设的意见》(国资发法规规[]80号),明确提出“…着力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依法治理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合规管理体系…,持续提升法制工作引领支撑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筑牢坚实法制基础。
作为规章制度体系的最重要内容,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最基础工作,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保障。从管理层次上来划分,管理制度可分为基本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三个层次。除了公司治理层面的《公司章程》、《议事规则》、《决策权限》等基本管理制度外,业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类制度一般应由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图和工作表单三部分组成,这就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制度结构“三要素”,使得管理职责更明确、管理流程更清晰、传递信息更准确、制度管理更规范,从根本上保障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流程是管理制度的基础。从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理论以来,流程的观念就开始深入人心,无论是价值创造流程还是辅助保障流程,都清晰的通过流程的形式展示给各级管理者。流程也是分层次的,一级流程构成了企业价值链,在一级流程之下可以细分为二级流程、三级流程。比如,一个的价值链可以分为采购、生产、营销三大流程以及若干职能管理流程这些一级流程,在采购流程这个一级流程之下还可以细分为供应商管理流程、采购计划管理流程、采购合同管理流程以及财务结算管理流程等二级管理流程…。有了流程,就需要对各个流程加以管理,这样就产生了制度以及依托于制度的管理细则等。在制度之前,首先应该对流程进行规划,形成流程框架,这是制度建设的最基础工作,也是最见功力的一件事。现实中遇到的不同制度之间管理范围重复交叉、业务内容无制度覆盖、制度穿越层级粗细不均等问题,从根本上来看都是流程规划不到位造成的。
流程图是评价制度好坏的重要标尺。编写制度时应该始终遵循流程思想,按照“职责清晰、流程明确、层次扁平、控制有效”的原则,落实“制度、流程图、表单”“三位一体”的管理标准,才能编写出好的制度。管理制度基本涵盖管理原则、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等最基本的内容;流程图作为制度的有益补充,具有简单清晰、可视化的特点,是管理制度的直观展示、风控理念的外在体现和价值创造的产生过程,它可以清晰的让被管理者看到管理者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以及管理行为的具体走向。一个好的制度读起来会有清晰的流程指向,职责清晰可分、任务传递清晰、工作指向明确、风险控制有度,就算在没有流程图的情况下,阅读者也会在眼前读出一个清晰的流程图出来。但是在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一个制度没有流程图或画不出流程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有两条:一是制度编写者在起草制度时没有按照流程思想去起草,只是简单的堆砌,工作任务体现不出流程特征,所以根本画不出流程图;二是具体制度中流程不清晰,产生流程断点、流程重合、流程交叉等问题,所以最后也画不出一个比较规范的流程图;三是流程太复杂,风险识别“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处是都是风险,几乎每个节点都需要审批,流程图中的决策点太多太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助长了人浮于事的文化,形成了决策效率的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流程图是衡量制度好坏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尺。
表单是制度的最重要信息载体。在具体的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随着管理任务的变动,除了管理者及其管理动作的变化,随之而来伴随着的是管理信息的变化。表单具有规范性、统一性、可扩展性,不仅有助于规范管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内容,而且有助于减轻制度执行者的困惑以及不必要的探索,可以有效避免基层被管理者不知道怎么办、执行结果五花八门等风险或问题。一旦表单被实施者使用并记录,那么表单就会产生并记录下管理流程中不同管理主体在实施管理行为时产生的不同的管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表单是管理制度的有机构成要素,是管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制度执行中风险管理、决策行为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加强知识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规范而卓越的制度管理,不仅可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防范风险,而且可以为企业创造管理的价值。这既是法制央企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