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如何设卦观象四象

白癜风怎么控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6/5848906.html

古代圣人是如何设卦观象呢?在人们的印象中便是一位老者双手捧着三枚钱币摇啊摇,摇晃数次后向前抛出……

其实这些都是误解,至少《易经》的记载就不是这样,《系辞》上篇的第二章便是这样写道:“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要想知道古代圣人如何设卦,就得先从“卦”字说起。“卦”字的左边是“圭”,代表一把有刻度的标尺;右边“卜”字的一竖代表在地上竖起一根柱子,一点相当于柱子在阳光照射下在地上的投影。由此看来,“卦”字出现之初应该是古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就是用标尺测量柱子的投影随时间的变化,气候随时间循环往复变化的周期就是一年。

从“卦”字的结构来看,人类对自然有比较系统的探索应该是从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开始,但也不会止步于此。在探索其它领域,尤其是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也借鉴了研究气候时所积累的经验,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到今天。

现在大家都大概知道,从事科研或社会调查时就首先确定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通常称为立项。远古时期还没有“立项”的概念,甚至连文字都还没有出现。中华文明是从八卦的创立开始的,八卦是对世间万物进行分类认识。每一卦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范围,设卦就相当于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后,下一步就是观象。什么是“象”?《系辞》上篇的第一章是这样写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就以刚才所述对气候变化的观察为例,柱子在地上的投影便是“天象”投射在地上的“形”,通过测量投影的变化就能够推测一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因此,观象就包含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观象就是对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对敌作战时,观象就是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制定作战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系字的演化

“系”的字形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是手持两股或三股丝绳,引伸为联结、捆绑,如系紧鞋带、腰带等等。“辞”就是言辞。观象时看到什么?直接说出来或者用文字表达,都是“辞”。“系辞”就是将这些言辞捆绑在与之对应的卦上,也只有看到捆绑在卦上的言辞后,才能明白该卦是吉还是凶。

系辞的产生应该是在文字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在《系辞》下篇第二章最后这样写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从以上这句话我们大概可以得知,在文字出现以前的上古时期,人们是“结绳而治”,也就是说,彼此间是用八卦进行交流的。但八卦这种交流方式也有缺陷,彼此间很难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象河图洛书这两幅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图案,谁又能够说清楚它们要表达什么呢?又如天文学家从事天文观测时得到的光谱图,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又能够看得懂呢?

但是,我们看不懂并不代表所有人都看不懂。在古代,能够看懂八卦的人称为圣人。为了让更多人都能看懂,他们就给八卦附上文字说明,这就是系辞。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每一爻的卦辞都是系辞。《易传》中的《系辞》就是解释说明系辞的来历和用途。

综上所述,圣人的“设卦”就相当于对某一课题开展研究时进行立项,以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观象”就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系辞”就是配上文字说明、撰写研究报告等。如前方所述,收集到的数据往往包括图像、图案,若不配上文字说明,一般人是很难看懂的,如河图洛书、女娲造人、后羿射日之类的传说,就是因为缺乏文字说明而成了难解之谜。有了文字说明,卦的吉凶便一目了然,“明吉凶”就相当研究结果或结论。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就好比对这一课题重新研究,原因自然是对所获得的结果不太满意。在重新研究时,由于初始条件发生了变化,所得到的结果自然有所不同。比如在重复物理、化学实验时会改进参数,对某个天文现象重复观测时,观没时间已经发生变化,这些条件的改变都会导致新的结果与原来的结果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变化。

当然,《易经》的情况要比重复实验或重复观测要复杂得多。“刚柔相推”是对立双方根据自身实力与对手进行较量,而且往往是生死较量。实力强横一方恃强凌弱,注重进攻,而实力弱小一方试图依托坚固防御工整防守,以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攻防双方都会尽力寻找对手弱点来调整策略,这种调整就是变化。

这里的“变化”与上一章的“变化”又有所不同,上一章的变化是由“天象”造成的,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明显的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只要时间一到就会来临。而这章“刚柔相推”所产生的变化是人为的,比如最近爆发的俄乌战争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与俄罗斯较量的结果,是北约持续不断地向东扩张,把俄罗斯逼到绝境才爆发的。

“生生之谓易”,《易经》所要探索的问题就是人类的生存之道,其主要内容无非就是吉凶、刚柔、变化。上一章的内容基本上是对吉凶、刚柔、变化等概念进行解说,这一章的内容也是如此,而且这些概念都要通过“象”来表达,粗略一看,似乎都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上一章侧重于理论,而在这一章是通过实践来检验,以下就列出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的四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首先看吉凶。吉凶在第一章的表达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再结合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确切来说,吉凶是由人的思想境界来确定的(详见本专栏其他文章)。比如对于某个组织或者政党来说,是吉是凶,主要还是看它的施政纲领。

该政党执政后,是否真的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呢?这就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如前面所述,“观象”就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人类是否幸福可以通过工资收入的对比进行对比判断。如果大家的工资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是不是会感到更加幸福?收入增加就是“得”,反之就是“失”。

但在《易经》看来,这样的“得失”只是吉凶的表面现象,无缘无故的“得”往往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塞翁失马这个寓言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塞翁失马的故事出自《淮南子》,说是在靠近边塞的地方有一位老翁,他家里的一匹马竟然跑到胡地去了。古代外出或运送货物都依赖马,失去了马,日常生活极为不便,周围的邻居纷纷前来安慰这位老翁,而他却不以为然,淡淡地说道:“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过了几个月,老翁的马又从胡地跑回来了,而且还带着一匹骏马。周围的邻居看到他意外获得一匹良马,又纷纷前来恭贺,但他却忧心忡忡地说道:“这为何不是一件坏事呢?”

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胡人失去良马,难道不会到处寻找?万一寻到这里就不是一匹马这么简单,也许还会搭上大家的性命。不过,这个故事却是另一种结局。老翁的儿子在骑马时不慎掉下来,摔断了腿,这算不算一件坏事呢?

塞翁失马故事的背后,揭示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哲理。塞翁失马的故事是真还是假?我们不得而知,而唐朝的李光弼却巧妙地通过放走母马成功地诱捕一批良马。

安史之乱期间,唐将李光弼平叛时曾一度与史思明在河阳对峙。史思明为了打击唐军士气,便把军中战马赶到河边炫耀。李光弼见状灵机一动,令人将还在带驹的母马也赶到河边。叛军的战马多为公马,很快便与唐军的母马厮混在一起。李光弼于是又令人骚扰留在马厩的小马驹,小马驹发出嘶鸣召唤母马,母马在回来的同时,也将叛军的战马也带进唐军的营地。

同样是马的得失,塞翁因为马的失而复得埋下了祸根,这是因为他的马是无意走失的,凭经验他已经意识到马的走失是因为处于发情期,过了发情期,它便会自己回来,也许很快就会产下一匹小马驹。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的母马带着一匹良马回来时,一切出乎意料之外,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所能够掌控的范围,是吉还是凶,是祸还是福,就看这匹骏马是不是无主的野马,或者马的主人永远找不到这里。

而李光弼的马则是故意放出去的,而且事情的进展一切都在他的掌控范围。在古代战争,骑兵是至关重要的机动兵种,能够顺利夺取敌人的战马,不仅可以提高己方的战斗力,对敌人的士气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李光弼诱捕敌方战马是先谋然后动,是吉是凶就看计谋是否完美,如果某一环节出现疏漏,不仅诱不到敌人的战马,反而还有可能失去自己的母马。

“吉凶者,得失之象也。”以马的得失为例,从表面来看,得失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但众本质上看,是智慧的较量,事态的变化只有沿着事先预料的方向发展才是吉,而塞翁的马失而复得超出了他的预料,是吉还是凶就无法预料。无缘无故的“得”就象塞翁失马这个寓言那样,在意外得到一匹马的同时也埋下祸根。

接着看刚柔。如何判断刚柔?上一章这样写道:“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刚柔用来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实力时,是由它自身的活动规律来决定的,但在这章却又不同:“刚柔者,昼夜之象也。”这一章从白天和黑夜两个不同时间段来观察分析刚与柔,这是因为人类习惯于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人在熟睡状态下对外界失去感知,在面对外来威胁时,这时的生存条件无疑是十分脆弱的。

这两章对刚柔的判断在文字表达上有所不同,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前一章是刚柔的本质,而这一章则是表面现象,通过现象判断是建立在掌握对方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的,如果对方已经改变了生活规律,就会产生判断失误。

归根结底,这两种判断的刚与柔最终还是由人的意识所决定。人一旦失去了意识,就跟死人差不多了。在使用冷兵器的古代战争,双方使用的武器没有太大差别,军队的战斗力往往由士兵的意志和毅力所决定。在面对强敌时,优秀的将领往往从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入手,所以,《孙子兵法》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列为上策之上策。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就要瓦解敌人的斗志。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1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