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6)《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7)《中铁十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中铁十建工[]号);
(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87号;
(9)中铁壹號住宅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图。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中铁壹號住宅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位于济南市东部新城历城区彩石镇,东临彩龙路,南至港源六路,西至力诺科技园,北临经十路,距唐冶新区约3公里。本工程为高档住宅小区,交通便利,可达性好。
本工程为I期一批工程,主要是别墅部分和地下车库。其中A1地块南侧24栋,层高为3层,建筑高度最高11.3m,建筑面积.96㎡。别墅部分为剪力墙结构,车库为框架结构。
2.2支模概况
地下室、地下车库和中庭部分层高部分超过超过5m,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代表构件结构尺寸统计:
板统计表
板模板支撑体系考虑最不利因素,按地下车库工况进行设计。
代表梁截面统计表
典型柱截面统计表
剪力墙截面统计表
3.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1)本工程支模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盘扣式)搭设支撑体系。支模的纵横杆、内外立杆等均选用Ф48×2.7钢管,竖向和水平剪刀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采用15厚木模,背楞方木尺寸为50×70mm。所有材料必须具备相应合格证书,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杆件材质要求:钢管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JGJ-。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硬弯,两端面切斜的偏差1.7mm;壁厚允许偏差±0.36mm,外径允许偏差-0.5mm,钢管内外两面的锈蚀深度之和不得0.50mm。钢管上严禁打孔。
(3)扣件材质要求:扣件应满足GB-《钢管脚手架扣件规范》要求,不得有裂纹,并将影响其外观质量的粘砂、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扣件与钢管的贴和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
(4)设备要求:木工圆锯、木工平刨、压刨、手提电锯、手提压刨、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撬棍等各种设备机具均准备到位,正式使用前试用调整,并及时保养维修。
3.2技术准备
(1)施工前编制有针对性的支模施工方案,提供支模施工技术保障;明确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物质等各部门施工管理人员任务与责任。同时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方案,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做好施工前三级技术安全交底,搞好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2)轴线、模板边线放线:用全站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其他各条轴线。根据施工图弹出模板边线及水平检测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及校正。
(3)水平标高控制:根据模板实际施工要求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也可引测到其他过度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
4.支模方案设计
支模支撑体系设计分梁板柱三部门,综合考虑最大截面、最大跨度、最大层高,取最不利因素进行力学检算和方案设计,采用品茗建筑安全计算软件辅助检算(软件版本号:V11.0.0.)。
4.1梁支模设计
分别取最大截面梁(×,最大跨度9m,最大净高6.5m)和最大高度梁(×,最大跨度9m,最大净高4.5m)界定最不利条件,进行支撑体系设计。
支撑简图
4.2板支模设计
支撑简图
4.3柱模板设计
支撑简图
4.3墙模板设计
5.1支模构造要求5.支模施工方案
5.1支模构造要求
5.1.1基础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待地下室及地下车库底板浇筑完成后,在进行落地式满堂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搭设与基础防水地板混凝土面。。
5.1.2立杆
轮扣式钢管支架采用钢制插销、轮插盘作为连接件,以Q高频焊接有缝钢管做主构件,立杆是在一定长度的钢管上按一定距离模数焊接一个轮插盘,立杆底部焊接一定长度的套管,完成与立杆的对接。水平杆是在钢管两端焊接插销而成。立杆为竖向受力杆件,通过水平杆拉结组成支架。
立杆对接示意图
5.1.3纵向水平杆
立杆与水平杆的连接:通过立杆上焊接的轮插盘,与水平杆上焊接的插销进行水平连接。
焊接:轮插盘与立杆应满焊连接,焊缝高度和宽带应不小于2.8mm;插销与钢管接触处的焊缝高度和宽度应不小于2.8mm,套管与立杆连接处采用满焊,焊缝高度和宽度应不小于2.8mm。
5.1.4纵可调托撑
(1)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型螺纹》GB/T.2、GB/T.3的规定。
(2)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
(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如下图:
5.1.5剪刀撑
(1)满堂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满布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不超过10跨(搭设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布置由下到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模板支架从顶层水平拉杆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2)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mm。
5.1.6扣件
(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
(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N.m。
(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5.1.7其它要求:
(1)整体性:梁立杆纵向水平拉杆两端可用钢管与已浇注的钢筋混凝土柱顶紧或抱箍扣接;横向水平拉杆可伸进次梁、板底支撑立杆并与其水平拉杆扣接。
(2)施工顺序:支模区域应先浇筑框架柱等竖向结构混凝土,待柱施工至梁底10cm处,再施工梁、板结构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框架柱净高5m以上分两次浇筑,每段高度均不超过3m。
梁、板等水平构件应同时浇筑,用“赶浆法”由梁一端向另一端作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的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连续向前推进直至完成。
(3)泵送管道不能依附于满堂脚手架上,只能依附柱身另搭设支撑架。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5)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式脚手架规范》的要求。立杆支撑必须竖直(保证立杆轴心承载),禁止使用扭曲锈蚀严重的立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禁止错接。立杆承载要贯通。支撑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成排成列,以保证横杆与每一根立杆能够用扣件连接。阴阳角应采用木坊进行定位,以保证线条平顺及防止出现胀模现场发生。
(6)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在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mm处进行固定。
5.1.8高支撑模板支架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
本高支撑架施工和使用期间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如下:
5.1.8.1一般规定的强制性条文(JGJ-,6.1.9)
(1)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或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
48mm×3.5mm
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子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mm
处进行固定。
5.1.8.2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的强制性条文(JGJ-,6.2.4)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l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3)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5)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6)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5.2支模施工工艺
5.2.1测量放线
(1)测量员根据站房建筑结构的控制线测放完轴线后,现场技术、测量应做以下三种复核:首先,复核轴线与控制线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其次,复核控制线上下层间是否吻合,最后,复核边梁轴线与下一层的边梁轴线是否吻合,偏差是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在基线复核正确无误后,才能进行细部线的测放。细部线测放时需有技术、测量现场指导及跟班复查。
(3)柱模线弹好后,应在外围20cm处弹出参考线,以利于支模后的模板位置校核。
5.2.2模板的配置
(1)绘制配模图:参考模板模数与梁板净空尺寸,对梁板进行组合配模,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材料使用率,减少浪费。
(2)配模采用专人,并设置专用的木工车间,采用合金钢锯片配模,保证锯路的平直。配置成型的模板需用手电刨将锯口边缘刨平整、光滑,以保证模板拼接时的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配置完毕后应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
(3)模板半成品投入使用时,实行按量配额发放制度,做到材料出入有记录。最大限度减少浪费。
5.2.3钢管架搭设
(1)钢管使用前要调直,保证支模的平整度。
(2)钢管支模架的搭设应根据轴线统一规划,为保证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观感,本工程要求钢管立杆纵横应通线,水平杆应高低一致。立杆在梁两侧的间距可适当缩小。
(3)支模架搭设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合格材料。
2)间距必须按方案进行,不能加大间距,立杆必须在同一垂直线,水平方向纵横成线。梁底加密钢管的位置和尺寸必须按照方案进行。
3)立杆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立柱底部应设置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
4)必须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5)搭设架子必须在垂直方向,所有立杆必须落地,不得在水平杆上加悬空立杆。
6)根据层高选择立杆搭设高度,并配以可调支座来调节高度。
7)增设扫地杆时,应尽量将扫地杆置于混凝土梁或其他混凝土结构上。
8)加密斜撑,将端头斜撑在混凝土底板或基梁上,增强整体抗变形能力。
5.2.4模板支设
(1)施工顺序
梁底板模→一边梁侧板模→平台模→扎筋→封另一侧模。
(2)梁底板模支设
1)梁底板模支设时,必须通线,保证梁底平顺。
2)梁底板模标高要严格按设计标高控制。
3)梁底板模支设时要严格按要求起拱。
4)梁底板模接缝应在木枋上面,避免漏浆。
5)梁底木枋中心间距控制在20cm.。
6)在梁底模板1/3处设置一块长约40cm的小板,作为模板快拆体系回顶板。
(3)侧模支设
1)梁侧模板接头宜留在梁中,利于加固。
2)梁侧模板接口应平顺、严密。
3)梁侧模与底模拼缝应严密,不漏浆。
4)梁侧模板支设时,上口应通线,保证侧模垂直度。
5)处理好梁柱接头:梁侧模相拼接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出拆模的先后顺序,再确定其相交及叠合方式。
(4)平台模板支设
1)平台模板是在梁侧模通线后及垂直度检查无误后开始铺设。
2)平台模板铺设之前应先检查侧模是否加固到位。
3)平台模板使用前应进行对角线拉尺检查模板是否方正,保证模板拼接时的严密。
4)平台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规格检查,并将尺寸(长、宽及厚度)有偏差的模板划分成大、小类别使用,保证拼缝的严密。
5)平台模板铺设应特别注意与侧模拼接的拼缝的严密。
6)模板拼接时,相邻两块模板高低差不得大于2mm,拼缝宽度不得大于2mm。
(5)梁模加固
1)梁高小于mm的梁侧模板中设置一道对拉螺;
2)梁高≥mm的梁侧模板至少设置两道对拉螺杆,梁高≥0mm的梁侧模板沿梁高方向每间距不大于mm设置一道对拉螺杆,对拉螺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mm设置,最下面一道对拉螺杆距梁底不超过mm,并设置对撑,间距与立柱梁跨度方向设置间距一致。
3)斜撑加固应注意:
梁侧模拼缝处应用斜撑撑牢。梁侧模背枋接头处或端头必须用斜撑撑牢,且侧模背枋端头间距不得大于mm。斜撑间距不得大于mm,斜撑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外边梁与柱模交接处应加密支撑,杜绝用铁丝拉固。梁侧模锁口枋应与侧模上口平齐,为平台模的加固创造有利条件。模板验收通过后,应在梁底模块板下增顶快拆立柱。
(6)板模加固
1)板模底木枋间距应控制在≤mm。
2)每块板平台木枋截面高度应一致。
3)木枋底部水平承重钢管必须用顶托顶紧,杜绝无承重钢管支模或将木枋的一端支撑在侧模背枋上。
4)平台模应控制好承重木枋在靠梁侧模处悬挑长度。
(7)节点加固
1)梁柱接头:梁侧模与柱边模交接时,应在接缝处用木枋加固,木枋下端应作为柱模背枋至少用两道柱箍夹紧。
2)柱模接头:柱模接头处应用木枋过度,该处对拉螺杆间距适当缩小。
3)梁梁、梁柱模板直接处转角节点外应用竖枋缩紧,再用侧模背枋端部将竖枋顶紧,保证转角节点受力。
5.2.5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前,主管工程师必须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拆模时间、拆模顺序、拆模要求、模板堆放位置等。
(2)平台结构模板拆除时,质检员必须向监理书面申请,接到拆模通知单后方可拆模。
(3)模板拆除顺序
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先拆外墙模板,再拆内墙模板。
(4)模板拆除要点
1)柱模板:常温下,砼浇筑后8小时或砼达到终凝后,即可松动连接螺栓,一般10小时后可成组拆除,吊走柱模板。
2)顶板模板及梁底模板拆除
现场制作同条件试块,以试块的试压结果判定是否可以拆模。参见下表:
拆除模板时应将可调螺旋旋向下退mm,使龙骨与板脱离,先拆龙骨,再取顶板模。拆除时人站在钢管架下,待顶板上木料拆完后,再拆钢管架。拆除大跨度梁板模时,宜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当局部有砼吸附或粘接模板时,可在模板下口接点处用撬棍松动,禁止敲击模板。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要及时运走,整理拆下后的模板及时清理干净,板模应涂刷水性脱模剂,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3)在脚手架拆除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对脚手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不存在安全隐患。如存在影响拆除脚手架安全的隐患,应先对脚手架进行修理和加固,以确保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②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先清除脚手板上的垃圾杂物,清除时严禁高空向下抛掷,大块的装入容器内由垂直运输设备向下运送,能用扫帚集中的要集中装入容器内运下。
③脚手架在拆除前,应先明确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脚手架上的水平运输、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④严格遵循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同一部位拆除顺序是:模板→顶丝→纵横横杆→立杆。
满堂脚手架支撑需要两次拆除,第一次将除梁底和短跨中间的支撑外的大部分模板和支撑进行拆除,第二次将梁底和短跨中间的支撑拆除,具体参见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模板工程。
⑤满堂脚手架的拆除不得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
⑥拆除脚手架时,必须进行危险范围评估界定,并将危险范围区域进行隔离,并在隔离区边界设置明显的禁行标志和围栏,在坠落范围内应有明显“禁止入内”字样的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以保证擦脚手架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⑦对于拆除脚手架的垂直运输设备要用滑轮和绳索运送或塔吊配合,严禁乱扔乱抛,并对操作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交底,规定联络用语和方法,明确职责,以保证脚手架拆除时其垂直运输设备能安全运转。
⑧拆下的脚手架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运至地后面,应及时清理,将合格的,需要整修后重复使用的和应报废的加以区分,按规格堆放。对合格件应及时进行保养,保养后送仓库保管以备日后使用。
⑨本工程脚手架拆除遇大风、大雨、大雾天气时应停止作业。
⑩拆除时操作人员要系还安全带,穿软底防滑鞋,扎裹腿。
5.2.6各部位施工要点
(1)柱
1)根据弹出柱的控制线,待钢筋经隐蔽验收后,可以封柱模,安装前清理干净柱内杂物,安装时要先吊直模板,然后上紧柱箍、穿穿墙螺杆,各面打斜撑与满堂架连结固定牢固。在封柱模时,可以将梁柱接头模板一起安装。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柱箍均采用钢管箍配合穿墙螺杆安装使用。
柱模板及支撑安装图
柱子模板及支撑应与满堂架有效连接。
柱模板及支撑与架体拉结节点图
2)柱截面大,单层高度较高,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混凝土采用泵送。
柱浇筑施工流程:
模板内清理→撒水湿润→浇5cm厚砂浆→混凝土分层浇筑→混凝土振捣→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
浇筑一排柱的顺序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以免因浇筑混凝土后由于模板吸水膨胀,断面增大而产生横向推力,最后使柱发生弯曲变形。
柱浇筑前应先检查模板底部是否封严,并用水将模板内润湿,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本工程框架柱采用分段连续浇筑的方法。采用串筒或利用布料杆前端的软管伸入柱模内进行下料,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防止混凝土离析,柱施工缝留置在梁上30mm。
柱子混凝土须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的分层准确,并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每层柱子混凝土按区段应一次浇筑完毕,并在模板中以不少于每小时2m的速率均匀升起,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由于柱的混凝土的方量较少间距较大,采用泵送布料机浇筑,振捣时因此处钢筋很密,可采用直径较小的Φ30的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时插入点均匀梅花形布置,柱与梁之间的施工缝设于梁范围内。此处混凝土不得按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板一起浇筑。
柱混凝土浇筑示意
(2)梁
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50mm×mm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50mm×mm方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使用铁制侧模卡勾步步做侧模压脚。之后吊直侧模,用斜杆顶撑固定。沿梁高按间距不大于㎜布置φ14穿墙螺杆。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米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规范要求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中间加一排立杆与支模排架相连接。
梁模板加固节点图
5.2.7板模安装
在钢管立柱上弹出横钢管标高控制线,并架设Φ48横钢管,在钢管上直接铺设方木,拉线检查,直至平整。然后铺楼面模板,用长40mm铁钉钉牢,如果楼板宽度不合模板模数时,补板应补在梁、柱边。根据板跨度大小,决定板模板起拱大小:<4m开间不考虑起拱,4m≤L<6m起拱10mm,≥6m的起拱15mm。
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5.2.7墙模安装
采用15mm胶合板配制,模板竖楞采用50mm×70mm木枋,横向间距为mm,横楞采用Φ48×2.7mm钢管,纵向间距为mm;模板支撑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并采用普通钢管做斜撑。为了保证模板的侧向刚度和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需要,在模板中间加设一次性的φ14止水对拉螺杆,对拉螺杆的纵向间距mm,横向间距mm。
5.3质量标准5.3质量标准
(1)模板安装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2)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符合规定。
模板拆除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4质量验收
检查验收的程序:
安全技术交底→班组自检、互检→专业工长过程控制→项目部检查、整改,技术、安全部门联合检查验收→监理验收确认→进行下道工序。
每个部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检查验收次数为3~4次。第一次为布架验收,第二次为中间验收,第三次为搭设完成验收,第四次为浇筑混凝土之前的检查验收。
收集整理所使用材料(包括钢管、扣件及构配件等)的出厂证明文件,材料现场取样送检检测试验报告,如出现不合格的材料,必须清理退场。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构配件无裂缝、变形,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模板支设完毕后,由施工员、质检人员会同班组长联合检查所有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情况,检查内容包括:
架体立杆间距是否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扫地杆位置、纵横水平杆间距、剪刀撑布置是否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楼板支撑立杆与梁底支撑立杆的水平杆是否拉通连接;大梁底立杆间距是否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支撑内架基础或楼板是否满足设计计算要求;
顶托自由端高度不得大于mm;
扣件螺栓拧紧程度、构配件连接紧密程度等。扣件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检查方法:使用力矩扳手全数检查。
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完毕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要派专人检查看护,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加固修整。
模板验收需填写的资料:验收申请表及其附件(模板安装、拆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6.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障支模支撑系统安全顺利进行,项目部要求严格做好安全和环境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6.1安全教育措施
(1)新工人进场或变换工种的工人都要及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模板安装工作存在的易发事故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有关要求,使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时刻牢记做好安全施工。
(2)实行班前安全活动,每天班前,由班长安排工作时,班长向队组人员指出各工作部位的安全注意事项。
6.2安全防护措施
(1)项目部负责安排人员做好各工作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可由专业队组完成。
(2)楼层洞口、临边应进行有效防护,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楼面模板施工时,必须提前搭设外架,保证高出楼面1.5米以上。
6.3泵送砼安全措施
(1)浇筑雨棚和大厅砼时用汽车泵进行施工,浇筑屋顶时砼输送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支架上,水平管每隔2米用支架固定,垂直或斜管用独立钢管架固定。
(2)浇筑梁板时,砼的堆积厚度不得超过模板设计时的计算厚度。
(3)浇筑砼时,必须安排专人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浇筑砼,并卸载纠正变形模板后,才能继续浇筑砼。
6.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前,应按施工规范、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3)立杆底座下应铺设50mm×mm方木。
(4)不配套的钢管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支撑系统。
(5)支撑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6)模板支撑和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7)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8)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9)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0)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11)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便梯进入工作面。
(12)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13)混凝土浇筑时,安全员专职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6.5安全检查
(1)每天值班工长及安全员必须巡视工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潜在的安全因素及时提出,及时整改。
(2)发现违章行为,及时纠正。
(3)班组安全员每天对本班工作部位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值班工长处理。
(4)如果需要动火,如电焊、氧割等,应征得工长和安全员同意,并办好动火审批手续,才能动火。且火源周边配备2个以上灭火器,派专人监控火情。
6.6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在砼震捣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震动钢筋及模板,尽可能避免发出不必要的施工噪音,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2)废弃的模板及方木应及时收集清理,要做到工完场清。
(3)楼层模板拆除完后,楼层内的废料垃圾均应清理出楼层,运至堆放场。
(4)现场木作余料要尽量利用,不能再利用的要及时送到回收站。
7.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7.1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2/0起拱。
(5)上层支架立杆是否与对准下层支架立杆,立杆底部是否铺设垫板。
(6)模板支架立杆外侧周围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7)立杆是否有搭接现象,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8)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者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式,是否有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脚底是否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9)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0)高支架四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是否已按方案要求设置拉结点。
(11)在浇捣梁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必须随时对高支架进行观测。
(12)因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高支撑架前,严禁拆除顶板的模板支撑,待高支撑架拆除完毕后方可拆除高支撑区一层的模板支撑;高支撑架的拆除按现场留置的同养试块达到拆除要求强度时,方可拆架。
7.2高支撑模板支架搭设时监测措施
(1)安装前应在楼面或地面弹出支撑架纵、横方向位置线,并进行抄平。本工程高支架基础直接落在地下室顶板和楼面上。
(2)支撑架的组装要求和顺序可参考外脚手架搭设中相应的规定。
(3)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4)满堂脚手架顶部施工操作层应满铺脚手板,并采取可靠连接方式与支撑架横梁固定。
(5)搭设用的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者垫木。
(6)立杆底部的垫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7)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的防倾覆临时固定设施。
7.3高支撑模板支架使用时监测措施
(1)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偏心荷载。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可堆在输送管道出口处,以免产生较大的堆积荷载,使架子偏心受荷;装卸其它物料时亦防止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2)水平加固杆、交叉支撑等不得随意拆卸,施工要求拆卸时,应待施工完毕后马上补齐。
(3)模板支撑及满堂脚手架下方,施工人员不得经常出入。
(4)穿着安全:现场操作人员不得赤脚、穿硬底鞋、拖鞋或高跟鞋,必须戴安全帽。
(5)浇筑同时应控制混凝土出料时不成堆,泵管设置严禁与支撑架连接且不得与外架连接,泵管设置应另外进行加固以防碰到架体使架体变形失稳。
(6)支撑架上堆料限制:支撑架的操作层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交通过道应有适当高度。工作前应检查脚手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7)模板和支撑承载安全:模板在支撑系统未钉稳牢前不得上人;在未安装好的梁底板或平台上不得放重物或行走。在安装好的模板上,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和设备等。
(8)恶劣天气限制:凡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雨、大雾及6级以上的大风时,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风力达到5级时,不得进行大块模板和支模板等大件模具的露天吊装和支撑作业。
7.4高支撑模板支架拆除时监测措施
(1)梁、柱、墙的侧模板,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梁、板等底模则要求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模板才可以拆除。在支拆挑檐的模板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在高空拆模时。作业区四周及进出口处应设围栏并加设明显标志和警示牌,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垂直运输模板和其它材料时,应有统一指挥,统一信号。
(3)所有构件拆模之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待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方可拆模。
(4)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力过猛或身体前倾,避免连人带板坠落,拆除高处部位的模板时,必须站稳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下面操作。平台及楼板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应使用木板或安全网盖好或设围栏。
(5)模板和支模安拆时,指挥、挂卡环和拆环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操作,严禁人员随模板起吊。装拆组合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转运;严禁从高向下抛掷,已松动件必须拆卸完毕方可吊运。拆除的木模板,应将板上的朝天钉子向下,并及时运至堆放地点拔除。
8.支模安全应急预案
本支模支撑系统作业危险源较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及伤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加以控制,才能对安全施工起到保障作用。
危险源:作业人员在各个部位施工,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模板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火灾。
可能造成的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模板坍塌等安全事故,可造成肢体伤残、劳动能力丧失、死亡。
8.1机构设置
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求援小组。由项目经理马良培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全面工作。
具体安全管理机构如下图:
组长:辛玉才(项目经理)
副组长:韩伟(安全总监)景新迎(副经理)
组员:陈亮(安质部长)李冰(工程部长)赵海峰(材料员)
颜秉如(安全员)王淼(主管工程师)
紧急求援
医院: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