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明代大天文学家在
兰州创下太阳回归年的世界最佳精度,
误差仅有两秒
这是个令人想不到的纪录,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纪录。年秋天,兰州城外,明代大天文学家经过数月测量,获得一组数据,从而推导出太阳回归年的数据,成为当时世界最佳精度。这个精度,仅仅比今天人们的测得数据误差两秒。
这位大天文学家名叫邢云路。他在兰州是如何进行测量的?为何能成为当时的世界之最呢?
今天,就听老王给大家慢慢讲来。
1.天文学家邢云路
邢云路(大约生于年),字士登,号泽宇,河北徐水人(明代为安肃县),早年走的是传统的士大夫之路,也就是当时大部分读书人所选择的科举之路。邢云路5岁开始读书,非常聪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8岁到私塾读书,每天都要写数百个字文章。18岁时,参加秀才考试,考中第一名。这妥妥地学霸。28岁,邢云路考取举人,四年后成功考中进士。这些都与天文学没有太大的关系。
考中进士后,就踏上了仕宦之路。最初从八九品开始,然后缓慢上升。先后在繁昌、汲县、临汾县任过知县。接着,又调任兵部主事。再从兵部员外郎,出任为河南签事。这算是步入中层官员行列,后来担任过参议副使、河南按察使等等职务。到河南按察使这个位置上,他有更多的话语权了。就对当时的历法问题,提出必须要进行改革。
他对自幼对传统的天象、历法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还痴迷于数学,一度达到成瘾的程度。可见,这是位天文学的超级发烧友。
2.修订天文历法,遭到打压
不过,研究到一定程度后,他面临的困惑非常多。其实,这是古代学科中正常现象。
当时,工艺技术多是父子相传、师徒相传,还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而一些文人的各类著述中,往往写得很含糊,不精确,一些专门名词,更是千奇百怪。
自己单独研究的话,显然要走好多的弯路。找几个同道共同研究,无疑是一个捷径。不久,他找到一个年轻的天文学家魏文魁,他们共同讨论古今历法。
魏文魁是明末保定(今属河北)人,爱好天文与象数之学。他是晚明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崇祯二年(),以布衣身份,让他的儿子进京呈《历元》、《历测》二书,主张以宋人邵雍的《皇极经世》为修历书指南,反对西学。也曾经,同当时西洋传教士,进行过日食月食观测的较量,其水平不弱于当时的传教士,他甚至还纠正过,西洋传教士的一些谬误。不过,魏文魁后来遭受到,当时的西学派首脑人物徐光启的痛斥,他的学说就渐渐式微,被岁月所湮没。?
同魏文魁等人的交流后,邢云路收获颇大。他很自得地记述:因博访当世?,求我党类于山中,得魏生焉。生名文魁,古之祖冲之、陈得一其人也。余乃相与校雠群籍,营于至当。于凡历之宏纲细目,溯古迄今,靡不根究。其蕴奥缕析?,其端倪壹切,纰莹胥,弥订之亡爽焉。
此时,魏文魁虽然比较年轻,但天文学水平却非常高。不仅被当时的学者们推崇,而且人们将他视为像古代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类的人物。可见,当时他还是很受人们的推崇。
学术上取得突破后,也到了一部分同道们的支持。邢云路对当时,历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建议。此时,使用的《大统历》,误差逐渐增大。好几次,测算日食,都没有相合。
这在讲究天人感应的古代,无疑是一个非常严重问题。所以,他提出建议希望修改历法。你这不要砸钦天监的饭碗吗?而且,还牵扯钦天监官员的对皇帝的态度。故而,遭到一部分人强烈反对。他们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尽管,当时的礼部侍郎范谦支持他,但最终却因触动钦天监的核心利益而未被批准。
在古代,修订历法是比较常见的,但却很慎重。因为古代君王自诩为天上星宿下凡,故而不能不慎重;在另一方面,历法包含了二十四节气,事关农业的收成,又不能不修订。故而,每一次历法修订,都会掀起一场大的政争。据统计。汉代历法修订了5次,唐代修订了8次,到两宋时期,修订了16次。
年,邢云路完成他的著作《古今律历考》。这套72卷的著作,是明代天文学的重要著作。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收藏万历徐安刻本《古今律历考》署名为:“陕西副宪安肃邢云路辑;征士满城魏文魁订”。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同魏文魁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本书中,比较完整地保存了邢云路的天文学思想,他认为,历法应及时修订改革,必须立足于实际测量。
3.兰州设立最高圭表,测出的太阳回归年,仅仅比现代数据差两秒
为修订《大统历》,邢云路提出了自己的修订原则和方法。他认为,《大统历》没有进行过精心测算。也就是说,所采用的数据比较旧。为解决这个问题,邢云路认为必须进行实地测量。恢复《授时历》立法原理。他对历法以易理为本并牵附律吕黄钟之数及大衍之数提出批评。他提出,行星运动受太阳引力控制的思想。这就是行星运动受太阳吸引力支配的思想。
年后,邢云路任陕西按察司副使,还曾兼任兵备使。多次到过兰州,在兰州一带主持过抗击游牧部族的袭扰。他在兰州五泉山还留下足迹。兰州五泉山因山有五泉而得名。唐宋时,五泉山建有寺庙,元代五泉山有皇庆寺,明洪武初改为五泉寺。永乐七年(年)重建,改为崇庆寺。明万历七年——九年(年)临巩兵备道副使暴孟奇在西龙口东侧建立漱玉亭,以观瀑布。万历三十五年(年)兵备副使按察使邢云路重修后,改名清晖阁。不过,他在兰州主持的太阳回归年测量,却至今鲜为人知。
明万历三十六年到三十七年间(即年到年间),邢云路在兰州进行了重大的天文观测。这次重大的天文观测就是太阳回归年观测。民间有俗语,冬至当日回。也就是说,每年的12月22日冬至之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南处。
万历三十六年(年),邢云路完成了《戊申立春考证》一书。这是他的又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他在书中记述了他在观察太阳的回归年的一些内容。
万历三十五年(年)的九月到十二月之间,他在兰州进行了太阳回归年的观测。当时,他建立了一座高达6丈的圭表。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圭表。
圭表也叫日晷,是用来测量太阳影子的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中华先民在四千年前,就使用日晷了测量太阳影子,并把黄河流域每年太阳影子最短的那一天,最为冬至之日。将其定为一年节气的开始。然后,把冬至之间的时段,分为二十四个部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
日晷由“圭”和“表”两个部分组成。它的原理就是立木法。在地面上立一根杆,这就是表。在地面上还有一个水平放置的,有刻度的标尺,这就是圭。
邢云路在兰州树立了高达六丈高的圭表,通过对万历三十五年冬至正午的晷影长度,确定了万历三十六年岁前冬至的时刻,同时测算了冬至前四十五日和冬至后44日的日影,然后通过推算,计算出了新的回归年长度值,并依此推算出万历三十六年立春的时刻。
邢云路最新推算出的太阳回归年长度是.日,同现在的数据相比仅仅有2.3秒的误差。这是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为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回归年数据。
不过,今日的学界专家认为,邢云路的观测误差还是比较大,是无法得到这样一个精确的结论。
邢云路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推测出这样一个精确数据?至今依旧是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