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就看他是否真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不同的先哲圣贤,有不同的标准。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圣人,他在“不苟篇”中也谈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而且判别的标准很简单明了——是否真诚!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文章开篇,荀子便说道: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即:君子对于行为,不以不正当的难能为可贵;对于学说,不以不正当的明察为宝贵;对于名声,不以不正当的流传为珍贵;只有行为、学说、名声符合了“礼义”才是宝贵的。可见,荀子作为战国时期最后一位儒家大师,他还是认可孔子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真正的君子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取有所不取,心中始终有一把“礼仪道德”的标尺,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底线。为什么君子要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胸怀坦荡,真诚不欺,表里如一,做人做事但求问心无愧,对得起天地良心。君子做人做事喜欢按照道义来随机应变,知道什么时候该屈曲就屈曲,该伸直就伸直。比如说,君子推崇别人的德行,赞扬别人的优点,并不是出于谄媚阿谀;公正地议论、直接地指出别人的过错,并不是出于诋毁挑剔;说自己十分美好,可以和舜、禹相比拟,和天地相并列,并不是出于浮夸欺骗;随着时势或退缩或进取,柔顺得就像香蒲和芦苇一样,并不是出于懦弱胆怯;刚强坚毅,没有什么地方不挺直,并不是出于骄傲横暴。但是,小人正好与之相反,他们经常是虚伪奸诈:得势的时候,小人就会高兴而傲慢,而且粗暴;不得势的时候,小人就会怨恨而险恶,邪恶而倾轧别人;若是聪明,小人就会巧取豪夺、用尽心机;若是愚钝,小人就会狠毒残忍而作乱。紧接着,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句真是一句至理名言,也指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天然区别。君子以诚养心,真诚待人接物,小人则喜欢欺骗与虚伪。一个人,若是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剩下的就只需要坚守住仁德、奉行道义,身体力行了。真心实意地坚守仁德,仁德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仁德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显得神明,显得神明,就能够感化他人了;真心实意地奉行道义,就会变得理智,理智了,就能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就能改造别人了。做人为什么要像君子那样真诚?荀子说:如果不真诚,就不能慎独;不能慎独,道义就不能在日常行动中表现出来;道义不能在日常行动中表现出来,那么即使发自内心,表现在脸色上,发表在言论中,人们仍然不会顺从他;即使顺从他,也一定迟疑不决。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之间要算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鄙视。真诚,是君子的操守,做事的根本。只要立足于真诚,同类就会聚拢来了;保持真诚,会获得同类;丢掉真诚,会失去同类。保持真诚而获得了同类,那么感化他们就容易了;感化他们容易了,那么慎独的作风就能流行了;慎独的作风流行了再紧抓不放,那么人们的真诚就养成了。人们的真诚养成了,他们的才能就会完全发挥出来,使人们永远地趋向于真诚而不回返到他们邪恶的本性上,那么人们就完全被教化了。小人则不同:他们说话经常不老实,行为经常不忠贞,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没有不使他倾倒的。很可惜,荀子的弟子李斯就是这样的小人,因此被荀子逐出师门。《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早年在郡里当小吏,有一天,突然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又小又瘦,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又肥又大,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看见人来,不但不走避,反而瞪瞪眼很神气的样子。李斯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想,结果悟出一个很现实的道理:“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悟出道理以后,于是向老师荀子报告,说不要读书了。荀子问他不读书要去干什么?他说要去游说诸侯,求功名富贵。荀子听后,对李斯鼠目寸光、唯利是图非常失望,于是把李斯给开除了。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6%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