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经济怎么量新标尺日趋凸显中国

(两会特稿)高质量经济怎么“量”?新标尺日趋凸显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题:高质量经济怎么“量”?新标尺日趋凸显

中新社记者张素毕彤彤陈溯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GDP增速被视为衡量经济的标尺。而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经济怎么“量”?在全国两会上,中国经济政策导向如何调整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资料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完成临近空间飞行试验。中新社发钟欣摄

这一问题已引起中国官方高度重视。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

“指标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相关体系不仅包括供给体系质量,还涉及环境、民生等方面,“最终体现在人的发展”。

在多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看来,就业、居民收入、能耗、科技创新等指标逐渐成为衡量“高质量”的新标尺。

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认为,衡量经济是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有三个:投入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可持续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则提出四方面判断因素:首先是经济增长从资源投入转为高技术人才和企业家投入;其次是绿色增长;三是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四是增长成果分配更加公平公正,消除或降低区域间、行业间差距。

杨成长说,过去评价一个地方的经济主要看GDP增速和政府税收,现在至少需要补充三个内容:服务体系指标、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标和科技投入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南存辉则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看投入产出比。他强调,要紧抓“质量效益”这条主线,并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结构以提升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谈剑峰说,“高质量”是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体现在创新、品牌及核心技术。

谈剑峰认为,经济快速发展往往会形成多领域大规模的同质化竞争,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才能破局。“可以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在创新中激发经济活力,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谈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呼吁:“我们不能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了,而是要生产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

资料图:招聘大会现场场面火爆。姜涛摄

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