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红柱白墙,拱门上金黄色的“都江堰”三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两侧悬挂一副长联,上联述说都江堰的辉煌开堰历史和福荫至今的功德,下联写出眼前离堆公园的山水秀丽名冠西蜀:
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
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都江堰”三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进得园内,大道两侧树木葱郁、枝叶茂盛,林间楼亭台榭、错落有致,阶前奇花异卉、争相斗艳,花下曲径通幽、翠柳依依,柳旁池水如镜、燕飞木秀、皆入镜中。走得不远,大道中间有一小广场,小广场的中央有一竹笼杩槎环绕的小喷泉,过了这个小喷泉,笔直的堰功大道直通伏龙观下。堰功大道左右两侧绿叶丛中,立放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修堰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得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造福成都平原。
林间楼亭台榭、错落有致。离堆公园堰功大道的尽头,离堆之上,两排古老楠木直入云霄,沿楠木之间的石梯而上,到了伏龙观大殿,大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所雕的李冰石像。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后人为此建祠祭祀李冰,取名“伏龙观”。
伏龙观伏龙观大殿右侧竖立一座堰工石像,石像宽衣重袖,持插而立,石像头部已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大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儿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详细地介绍了都江堰的造堰原理和灌溉区域。
川西第一奇功出得伏龙观,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亭有一联:
直与峨眉争秀色,
要从灌口觅源头。
观澜亭亭外凭栏远眺:群山逶迤延绵、大江之上隐现索桥。栏下悬崖深处、水流之声咆哮如雷。沿江畔陡峭石径而下,苍翠绿荫之间,对岸壁如刀削、直入水底,水上山崖处有一测水标尺,测水标尺之旁有“宝瓶口”三个大字。
宝瓶口远古时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的西边就是一片汪洋。遇到旱灾,成都平原的东边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战国时期,秦为统一六国,决定以蜀地为其大后方、保证粮草供应。于是秦昭王委任李冰为蜀郡太守,治理蜀地。李冰下决心要根治岷江水患,发展蜀地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当年李冰父子邀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以水浇之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块堆成的一个石山叫离堆,就是现在脚下这个地方。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成都平原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成都平原东边地区的干旱。
栏下水流急湍、浪飞如花、汹涌而去,栏内游人接踵、遥指江面、笑拥而来。
花洲栈道走出花洲栈道,绕过观前广场,伏龙观下右侧就是飞沙堰。沿堰坝往前数十米,过桥走到河对岸,再回首而望:江面初始开阔、水流平缓、波光粼粼,遇离堆后涌入狭窄宝瓶口而致江面变窄、水流汹涌澎拜、一泻千里而去,这就是都江堰的内江。江面左边青山掩翠之上、蓝天白云之中,玉垒阁倚天矗立。江面右边是林木葱郁掩映着离堆之上的伏龙观,伏龙观下是混泥土浇灌的飞沙堰堰坝——竹笼杩槎结构的堤坝只是历史旧话了。而在那个久远的年代,竹笼杩槎却是一种最为先进而有效的设坝拦水设施。
飞沙堰离堆历史上,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达到合适的高度,起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以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漩涡,由于离心作用,泥沙或石头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江边的马路只能允许景区内的电瓶车往返运客,马路靠江边的行人道上绿树成荫,马路的另一边是一片修直挺拔的柳杉林。走在行人道上,迎面吹来的风带着山林的清新、带着江水的清凉,虽然烈日当空,也少了些许炎热。
也就两三公里左右,到了公路的尽头。视野突然变得开阔,前方的江面也宽了很多,混泥土修筑成的巨大“鱼嘴”伸向江心,把宽广的江面一分为二,远处群山如黛、云雾迷蒙,奔流的大江就从那云雾深处、群山之中而来。
巨大“鱼嘴”伸向江心鱼嘴是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鱼嘴折返不远,一索桥犹如苍龙,横跨江上,连接内江和外江两岸。
眼前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人在桥上行走,索桥晃动厉害、行人站立不稳步履艰难,桥下水流急湍汹涌、让人头昏眼花胆战心寒。
安澜桥夫妻桥在心跳加速和情绪兴奋之中,一步一摇地过了安澜索桥。前面绿荫丛中、青瓦灰檐的门楼上悬着“天下爱情第一桥”的牌匾,廊前栏下的墙上挂满了许愿结和同心锁。
天下爱情第一桥清朝嘉庆年间。本地先民何先德倡建索桥,以方便两岸民众出行。索桥以木板为面,旁设扶栏,使行人平安度过汹涌大江,故名安澜桥。建桥时其妻杨氏出力不少,民间又称其为“夫妻桥”
从“天下爱情第一桥”的牌匾下穿过,顺石阶而上,过了堰功堂,又上行数百步石阶,绿树环绕间,秦堰楼依山而立。
站在秦堰楼最高处,视野极度开阔。凭栏远眺,青城诸峰,逶迤起伏,尽收眼底。溯江而上:蓝天之下、雪山之巅、云雾重锁;青山绵绵、千里岷江、喷吐而出。栏下两岸翠绿之间,一水宽如白练,江流宛若游龙,方见鱼嘴分水,又现索桥如虹。顺江而下:玉垒山前、两江奔流、狂泻千里而去;楼舍相连、炊烟袅袅、阅尽天府之国。
凭栏远眺,青城诸峰,逶迤起伏。一水宽如白练,江流宛若游龙。玉垒山前、两江奔流、狂泻千里而去。下得秦堰楼来,往前不过数十米,便是二王庙的后山门。
幽静的回廊深处,绿荫掩映丛中,青砖碧瓦、飞檐斗角、鳞次栉比。
二王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三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
二王庙穿过二王庙后老君殿前的木亭,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一直到绿阴深处。在这幽静的古老森林里走了约两千米,数十株枝丫苍劲的黄桷树间,步云廊的楼檐一直向上延伸到山顶。从步云廊返回,前面的道路是下行的石梯。阳光从树叶缝隙间照射下来,森林里、路面上光影婆娑;松鼠在地上寻找野果,鸟儿在林间歌唱,山谷此时更加显得幽静;一缕微风送来野花的清香,掺和这原本的清新空气里,深深呼吸,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步云廊从山林间走出,视野又变得开阔。眼前游人如织,脚下这道宽阔的石板路就是松茂古道。
松茂古道古时候,松茂古道是成都平原连接松潘和茂县的惟一通道。这条古道起于都江堰,终止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茂县古城。这一段古道曾经是繁华的商业要道,各路商贾用骡马从藏区运出毛皮、茶叶、药材,然后在都江堰市西街换回藏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粮食、盐巴、布匹和玉器。一千多年来,在这条松茂古道上,一队队骡马驮着货物,驮着商贾,驮着山里人零零碎碎的日子默默地走在山道上,踢踏踢踏的马蹄声成为山路上最有节奏的音乐,敲打着一块块青石铺成的键盘,历史就在这苍凉而单调的音乐声中渐行渐远。
这一段古道曾经是繁华的商业要道。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
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东西。
玉垒关,又名“其盘关”,它是古代川西平原的要隘,也是千余年来古堰旁的一处胜景,故称“川西锁钥”。站在玉垒关的城楼上,极目四望:雪山更远、城市更近,大江变浅、堰楼变矮。
玉垒关,故称“川西锁钥”。雪山更远,大江变浅,堰楼变矮。雪山更远、城市更近,大江变浅。玉垒关不远,就是西关,过了西关,前面就是城隍庙。
城隍庙都江堰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大清近三百年间,此庙重修了三次。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当地对城隍庙又进行了维修。
城隍庙往下是构思独特的十殿建筑院落。殿廊布置在百余级石阶两侧,只见飞檐画梁、上下相衔,连接跌落、错落有致。行走长廊之下,仰首梯道两侧飞檐:宛如两排大雁,展翅于山林苍翠之上、傲首于蓝天白云之间。
只见飞檐画梁、上下相衔。仰首梯道两侧飞檐:宛如两排大雁。十殿长廊下面是青砖碧瓦、镂窗画梁的灵官楼,灵官楼外广场上有魁星点斗的树雕,在魁星四周的白玉栏杆上挂满了父母为子女祈祷的许愿结:祈求魁星神笔、能点子女高中。
魁星神笔广场之外,玉垒山山门牌楼的前面,是商业古街。穿过这条仿明清古街,便到了南桥。
桥头有一浮雕壁画,画的是松茂古道上的马帮。
壁画之前,一艺人在吹萨克斯,《回家》的曲声把游客带回到现实。
胜地寻踪壁画——松茂古道上的马帮来到桥上,长长的烟雨廊穹顶彩绘,廊柱上挂满楹联。凭桥上栏杆而望:伏龙观下、宝瓶口前,万顷江水、汹涌而下,桥下水浪急湍、击拍桥墩,江流声如雷鸣、咆哮而去。
长长的烟雨廊穹顶彩绘桥下水浪急湍、击拍桥墩,江流声如雷鸣蓝南桥过了南桥,回到都江堰离堆公园大门广场。
站在这斑驳的青石板上,远眺白云苍狗的岁月沧桑,松茂古道早已消失的大山深处,隐隐传来几声羌笛的残音。一串马帮的铃声,仿佛还响在西关外窄长的松茂古道上。最后一抹夕阳将历史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一段石板古道上,悲壮而苍凉。透过松茂古道旁这一路苍翠,我们能看到玉垒阁依旧矗立在玉垒山之颠,千百年来,她一如既往的俯视脚下的大江,江边的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她依旧在聆听着人们对天府之国的赞美吟唱,对这三千里川西平原的历史叹息。
回望古道关隘远眺玉垒阁南桥李冰父子像古道依在,山河不老。历史改变了人们,人们谱写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