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世上的事,只有经历过,才能知冷暖;周围人,只有相交过,才能见人品。
人品难辨,不经一事,不懂一人。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能够通过这三件事来验证。
1
看他面对利益时的态度。
古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都喜欢利益,所以利益最能看清一个人。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个时候,通常是识人、辨人的最佳时刻。
世事熙攘皆为利往,真想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利益是最好的试金石。
利益的冲突就像一块试金石,往往能映射出人品的真实形态。
面对生活的难关,再深的情谊,倘若只建立在利益之上,就会让彼此失去信任。有的人看起来精明算计,不愿损失分毫,殊不知最终凉了人心,也难觅知己。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良心,可以不要亲情友情,可以抛弃道义,这样的人你还敢相信吗?
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不会放下内心的原则,依然坚守道德的底线,能够以人伦亲情为重,那这个人绝不会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人都是自私的,但只有那些爱财却取之有道,追名逐利却不越过底线的人,才是人品好的人。
君子轻利益,重感情,少计较,多宽容,懂得切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说话、做事都让人感到舒服,好似深藏在水底的涌流,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心深处却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利益面前,最容易看到真实的人品。
君子,心中存有道义和良心的坚守,所以不会为了利损害德义;小人,都是以“利”为标尺来做权衡,经常违背道义公德,甚至无所顾忌。
君子之间的交情,并不因利益驱使而改变,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多因利益驱使,利益过后,人与人如过眼云烟。
面对利益,不冲动,不贪婪,淡然处之,才是一个人品行最大的闪光点。
而为了蝇头小利,放弃底线,出卖别人,赔上良心的人,不过是愚蠢的小人罢了。
眼中只有金钱,不顾感情道义。
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主,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为了金钱,可以背信弃义,为了好处,可以恩将仇报。
唐代的宋之问诗写得好,但人品不怎么样,他为了升官,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吹捧武则天。武则天有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宋之问奴颜婢膝,竭力巴结,甚至为张氏兄弟提尿壶,把文人的脸丢尽了。
后来太子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被贬到岭南泷州作参军。他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好友张仲之家里。当时武则天虽然死了,但武氏残余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
一天,张仲之在家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无意中听到了,立刻指使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有功,不仅私自逃回洛阳一事不再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
唯利是图,图了自己的利益,却失了做人基本的道德良心。
人活一世,可以爱财,但不能不择手段,去谋财。可以图利,但不能斤斤计较,去算计。可以贪心,但不能昧着良心,出卖人。可以无能,但不能伤天害理,毁品行。
人品不好的人,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而人品好的人,不会因利益违背良知。
人品好的人,再难也不会不坑蒙拐骗;再苦,也不算计利用别人。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官职后,家里十分困难,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孟信外出办事后,他的家人实在太饿了,又没东西吃,他们便想起了家里还有头病牛。
于是他的家人将病牛拉去集市,隐瞒了病牛的实情,将牛卖给了别人。
孟信回家知道后很生气,认为家人在欺骗别人。
他立刻找到买主,告诉买主实情,并把钱财退还给买主。
后来,孟信不卖病牛的事很快传开了,连皇帝都听说了。
皇帝认为孟信是一个人品端正的人,值得为自己所用,就立刻派人召他进京,封他做了官,直到年老才荣归故里。
孟信即使身处逆境,依旧坚守自己的底线,这样的人品值得敬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只有不贪利忘义的人,才值得你的信任和托付。
在利益面前还能保持道德操守,注重信誉的人,一定是一个可靠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人品好的人,即使在利益面前,也会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