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节目,不该被忽视,什么样的节目,应该被尊重,1号希望建立一套自己的秩序与标尺,并以能力所及,带来些许影响。
就像1号能够看懂《梦想改造家》八年以来如何用心改造每一套房子,1号也希望为历经八年的《梦想改造家》用心写一篇文,它的用心值得被用心以待。
「《梦改》太难做了」,总导演段红说,「它的周期很长,限制很大,录制一期《梦改》少则几个月多则跨度三年」,就像最新播出一期的《半生向往的家》,画外音是这么说的,「从盛夏到初秋,整整三个月,经历了酷暑、暴雨、台风」,设计师王平仲感慨道,「从来没有一个项目经历过两次强台风」。
《梦想改造家》总导演段红
然而,庆幸这么难的一件事,他们坚持了八年,让1号有这个荣幸,在八年之后与总导演段红一起,探寻它穿越风雨依旧常青的灵魂。
《梦改》的灵魂
原本,笔者以为,《梦改》八年常青的秘密,是因为设计性,因为没有两家人、两套房、两个设计师所带来的两个设计会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本身设计就是最多变、最灵性、最讲创造力的,所以,它的内容必然是常做常新的;
或是因为功能性,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有装修新房、改善住房的刚需,而《梦改》是全国最好的室内装修大师科普课,比如笔者自己,今年刚刚买房,就借鉴了《梦改》第七季第二期的设计装修了自己的阳台小书房,因此,这个需求是常新的。
但是,跟总导演探讨后,我才理解,《梦改》常青的秘密,在于人性。
这个人性,在于中国人精神深处对于「家」的热爱。恰如《梦改》设计师青山周平所说,「我们看《梦改》,可以看到中国人、老百姓,对生活的一种梦想」。
中国人不但对「家」有化不开的情愫,也对「家」有深刻的文化传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家国一体的思维下,《梦改》不仅通过改造,让「小家」变得更好;也通过纪录,见证「大家」越来越好。幸福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不竭动力,才是《梦改》常青的灵魂。
灵魂,在「小人物」中
如果你翻阅八年以来网友对《梦改》的评价,最高频词应该是「人文关怀」。
它的「人文关怀」是从始至末的,从节目里到节目外的,对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关照。
《梦改》人文精神的基础,是「公平」。
段红说,她最引以为傲的,是《梦改》从第一季到第八季,无一例外都是真实报名,有的通过书信、有的通过邮件、有的通过微博,「在这点上,我们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公平,是社会真实的底色。在真实而公平的社会报名下,我们看到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物,比如第八季中,有乡村教师、村委干部、海归精英、文艺世家、传统技艺传承人;八季以来,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家庭,《无法成长的家》()、《夹缝中的家》()、《纸片楼里的家》()、《小叮当的魔法之家》()、《舌尖上的家》()、《毫厘必争的家》(),《不再奔波的家》()、《园丁的家》()......八年纪录,你看到了无数中国家庭真实的存在与状态。
公平,是社会奋斗的起点。《梦想改造家》的「梦想」是「理想的梦想」而不是「空想的梦想」,所以,它想传递的是「家」与「奋斗」之间的关系,致敬每一个时代中的奋斗者。比如本季中的一对年近70的老夫妻,两位老人一直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他们一生育有五个子女,各个都很出色,都从大西北走到大都市。但是打动节目组的,是报名信件中这样一句话,老人说,「等我们俩走了,他们还愿意回来,还跟这块土地有一个精神纽带」。
「尊严」,是《梦改》的底线。
改造是有巨大空间的,给予人以尊严,让人有尊严感地生活,就是《梦改》所要实现的最低最低的下线,保证在底线之上,才有无限可能的上线。
《梦改》设计师王平仲说过这样一句话,让笔者分外动容:「《梦改》不仅仅是希望设计给人带来更多希望、更多可能,同时告诉人们,你的生存状态它其实是有选择性的。这才是人性的尊严,才是《梦改》的价值。」
这种人性尊严,最是在人孱弱、无力、贫乏时候,能不能有人予以援手,最能让人感受。《梦改》设计师赖旭东八季以来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季的老太太,他要为她改造房的动力是,「让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有自尊地活着」;设计师本间贵史,先后为自闭症、共济失调症、认知障碍症病患的家,用设计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体面与社会的温暖。
「美好」,是《梦改》的追求。
如果说,尊严是《梦改》需要保护的底线,那么,美好就是《梦改》不断追求的上线。
所以,《梦改》的改版、升级的原动力,就是来自这种「美好」的追求。比如,第八季中,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这一季的《梦改》更加多元,有中式的、简欧的各种装修风格;更加环保,结合国家碳排放的对外承诺;更加智能,大量使用各种智能化家居设施;更加讲究长期主义,不止看当下,更要看未来,有些技术现在看来很高端,但越到未来越适用,所以,超前的背后是对人长期主义的关怀。
而这些围绕着「美好」的升级,本质都是以人为本的。所有设备、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帮助人改善环境,帮助人改变生活,这才是这个节目最可贵之处。
「负责」,是《梦改》的良心。
负责,不只是改造期间的负责,甚至是「终身制」的负责。
甚至是第一季改造的房子,到现在还有联系,还有回访。比如今年第一期的《回访篇》,回访了不止第七季,还上溯到前几季的家庭,这不只是《梦改》与改造家庭,甚至也是《梦改》与《梦改》观众仪式感的约定与默契——当我们真正看到改造后的房子再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个总是离家出走的老奶奶,终于愿意待在家里了;那组自闭症母女的生活,终于有了一种安定了。
设计师谢英凯从年至今,每一年都在《梦改》改造一个家庭,每一年他都会跟这些业主聚在一块,这种远远超越节目本身的负责,令人动容。
所以,为什么《梦改》可以常青?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节目给人间带来美好,更是因为它是一个有美德的节目,公平待人、予以尊严、追求美好、负责到底,这种美德给它带来美誉,这种美誉才是常青的灵魂。
灵魂,在「大时代」中
「解读小空间在巨大城市中的意义,寻找让人更有尊严的尺度」,是《梦改》第八季至今,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旁白。
甚至,《梦改》解读的不只是小空间在大城市的意义,还有大社会、大时代中的意义。
通过八年以来的真实征集,八年以来的实地改造,《梦改》节目组用了八年时间,走过中国大江南北、山河表里,成为了最懂中国居民生存条件的一群电视人,最懂中国社会进程的一群电视人。
八年来,他们见证了中国人「居住条件」的进步。
做到第八季,段红发自内心地感慨,「中国人的居住环境真的发生了极大的改善,现在艰苦的、奇葩的、极端的案例已经大面积下行」,早年,我们看会看到很多零采光、极端潮湿、最小人均6个平方的房子,现在几乎不存在了。
站在「猎奇」的角度上说,也许不够「奇」了;但是,段红更多感到的是欣慰,要是我们的社会,再也找不到一套条件恶劣的房子,那才是好事呀!
春江水暖鸭先知,《梦改》已经感受到了这个趋势。在第四期中,设计师王平仲也有这种感受,他说,「以前都是15分改到60分,这次起点就有60分,可以好上改好,希望能够达到85分以上」。
也见证了中国人「居家需求」的进步。
以前,只要求「住得下」,现在要求「住得好」。尤其从去年到今年,段红团队感受最明显的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家的舒适、安全、环保、健康、审美,都有了更高要求。
同时,刚刚开始做《梦改》的时候,婚房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而到本季,适老化住房的需求量就在明显增加,第八季第一期、第二期,都谈及了这个问题。尤其是第一期,它的价值落点,就是要给老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城市居家养老的范本,从节能环保、健康舒适、治愈孤独三个方面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这些为社会贡献了一辈子的人们,能够体面地退休、养老。
这其实关照的就是我们如今的社会现实,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中国年即将步入老龄社会,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站到总人口的14%。那么,在这样一种人口结构变迁之下,如何去迎接这种社会性的挑战,便是《梦改》给自己立下的课题。
还见证了中国人「生活理念」的进步。
依旧延续适老化的问题,《梦改》也见证了迎接这个问题的到来,社会上所涌现出来的不同答案:
有的寻求「抱团养老」。比如第七季的那群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她们为自己在丽江置下了一幢养老山居,既有隐私空间,又有公共空间。这种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是非常新潮甚至超前的,以前的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而它会走向何方,段红表示会抱着这种期待和疑问,「我们准备多回访几次」——这,是以友情为连接的生活方式;
有的寻求「四世同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平均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这也意味着,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是渐渐消失在我们社会中的一种生存方式。但是,在本季中,却有这么一个家族,他们卖了三套房,买了一套大别墅,但他们会对空间有新的改造,既要有大家庭的团聚,也要有小家庭的私密——这,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进步、开放,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生活方式、解决方案的涌现,其实是通过房子去探讨人的存在问题、情感的连接方式,房子是活法的承载而已。
它更见证了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网友评价《梦改》,「多点这种节目,多点这种项目,中国会更美好」。
每季《梦改》有13期节目,如果说,前面12期是小层面的人间真情,并从个体的小层面聚沙成塔形成社会的大层面的关照;那么,每季最后一期就是直抒胸臆地反应时代变迁、媒体责任。《梦改》改造过希望小学、传统市场、医院、志愿者客栈、乡村公共空间......今年,要改造的「妈妈农场」,一个关爱儿童的公益家园。
《梦改》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的纪录者,也是主动的参与者。比如对重庆儿童医院的改造,它一方面纪录了社会人性关怀意识的进步,每周都有志愿者去陪护这些特别的孩子们,它把这种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纪录下来、传播出去;
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社会对于公共空间的观念进步,医院的空间理解,仅限于治病的地方,但是,《梦改》让我们知道,它还可以疗愈心理,不只是孩子的心理,还有家长的心理,它是有生趣的、有生机的。
而我们依旧发现,所谓社会的进步,仍然是围绕着「人」的,不管是关怀的意识、空间的理解,本质都是「爱人」。
1号结语
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网友这样的评价:
「审美、人文关怀、人的尊严,组合进一个房子,就叫『家』」。
一个又一个小家改造得越来越好,一个共同富裕的大家才会实现。
设计师沈雷的话,恰也道出了1号对《梦改》的寄语:
「《梦改》可以再走十年、二十年,让它变成一个以设计为主题,但更大的本质是可以带动大家都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样一个方向,这样一个节目。」
希望,在第十个年头、第二十个年头,1号也能继续对《梦改》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