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应该如何理解对于我

“心即理”是阳明先生心学的重要理论,更是三大心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阳明心学当下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心即理”呢?“理”是什么?单从字面理解:理作为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中,理,左半边(王,玉)+右半边(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为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在《易·坤》:“君子黄中通理”中理是规律,是说话办事的指导思想,是分辨是非对错的隐形标尺,是讲道理,明事理。在《韩非子·安危》:“先王寄理于竹帛”做法纪、法律的意思。理是一切行为的规范准则。“心”做何解?在《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曾有过一个说法,感觉对心的解释很妙:“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凡事随“心”,相由“心”生,除了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还引申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又引申为思虑、谋划。心脏在人体的中央位置,故“心”又有中央、中心、中间部位等义。人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均要受到“心”的指引。心是行动的出发点,理是行动的轨道线。所以,阳明先生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译文:心即理。天下哪里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呢?孝顺父母,只有当我们真心想要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孝顺,也只有做到了才是真正的孝顺,这样的道理难道需要去外界找寻吗?孝顺父母应该从心出发,而不是流于表面结交朋友,当我们彼此交心的时候,己心换彼心的时候,才能真正收获友情,你想要得到朋友怎样的对待,就自己怎样的对待朋友就是了,这样的道理难道还需要旁人的指点吗?相伴爱人,唯有彼此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携手,才能走入人生真正的幸福,作为陪伴一生的爱人,需要怎样相处对待,这样的道理需要他人的指手画脚吗?其实,在我们的心里,不管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有一个内在的判断准则的,这就是真正的“理”,而且这个理是不需要外界的影响或外人的品头论足的。不可否认,有些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更好的,这主要是我们的“心”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蒙蔽,也许来自外在因素,也许来自自我的内心欲望所致。例如:都知道偷鸡摸狗是不对的,一般人而言并不需要别人的告诫,自己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理进行判别,而那些实施投机模狗行为的人,是受到了利益的诱惑,关于正义方面的“心”被蒙蔽了,所以,才会铤而走险。如果我们可以摒弃内心的避障,就真正的是心外无事了。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也就可以真正做到“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了。“心即理”就是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内心,尽量摒弃欲望的蒙蔽,按照心中所想的理进行行事,就可以过上心理层面上健康幸福的生活。《富兰克林自传》:向富兰克林学自律,做到这4点就很厉害了《重生》秦驰为什么要重生,是对谁的重生?“美股熔断”: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普通人应该怎样应对?你真的理解“荷花定律”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