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常态化,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减少,还有放水的猝不及防。
恒大的暴雷,带来的不仅是房地产的阵痛,还有买房人的信心缺失。
很多人,在买房这个事上变得焦虑。
焦虑什么呢?
既担心贬值,又不知道该不该买房,
既想通过买房增加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又担心掉坑,
既有买房的需求,又不知道买什么样的房子才合适...
过去十几年里,房地产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一切地段、品质的要求在房价全面上涨面前都是浮云,
买错、买贵虽常有发生,但也不过仅是瑕疵而已。
然而,时过境迁,闭着眼睛买房不亏的时代已过去,
在“房住不炒”的时代,在地产市场几近冰封的时代,潮水退去,只剩下一群裸泳的斗士,新形势,新变化,必然对应着新策略。
住,是买房的核心
若要回答上述的三个焦虑,其实就是四个字:
顺势而为
顺应国家大势,顺应“房住不炒”这个国家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大势。
“房住不炒”是对整个市场的定义。而这个定义就是要房产回归本来的属性。
毫无疑问,是住。
这个想清楚,开头的前两个焦虑也就迎刃而解。
可以说,现在以及未来,真正适合居住的房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房子,也是未来有流动性的房子。
过去十年,我们常常讲投住分离,而未来,投住一体才是精髓。
从思维逻辑上来讲,房住不炒是道,怎么选房则是术。
房子作为一个大宗商品,有着和艺术品、古董同样的价值属性。
稀缺才是选房的衡量标尺,而这也是解决第三个焦虑的办法。
什么样的房子才符合“住”这个核心
不同群体对应着不同的购买力,同样也对应着不同的购房需求,但作为人的基础需求大抵都是相同的。
按照需求理论,底层需求是吃喝玩乐,高一层次则是教育,医疗,保值增值,就业发展,而我们选房则必须围绕着人的需求进行。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城建的规模扩容,能够提供吃喝玩乐需求的房子很多,但能真正提供教育、医疗、保值增值、就业发展需求的房子则很少,而符合这一需求的房子,毫无疑问是稀缺的。
单单稀缺是不够的,符合稀缺属性的房子也不少,如恒大悦府,如今面临无法交房的窘境。
同样,缺乏流通性也是不够的,毕竟要优先保障未来二手房阶段好出手,
概括来讲,一套符合“住”的房子,一定具备三个特点:
稀缺性+保障性+流通性
稀缺性
稀缺性是房产增值的决定性因素,稀缺,赋予了价格上涨的期许,但并不是所有的稀缺,都以“稀”为贵。
只有城市顶级资源、全维度生活配套的稀缺,或者可预见的城市发展范围内的稀缺,才是真的稀缺,而构成稀缺排名前三的要素则是:
地段稀缺、配套稀缺、产品稀缺。
01地段稀缺
好的地段,必定是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的,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好地段具有高价值和抗跌力的属性,在楼市形势好的时候,好地段的房价往往“领涨”整个城市,而在楼市不好的时候,差的地段房产率先跌价,好地段依旧坚挺。
02配套稀缺
配套的背后是资源,房产的价值,来源于资源的密集程度,资源越密集,价值越高,房价越高,地铁、商业、生态、教育、医疗等等都是资源。
03产品稀缺
房地产规划的人都知道,做产品特别是主城核心地段的产品。
粗暴“推平式”重建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城市发展的需求。
好的产品既要对旧城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达到改进城市规划结构、改善居民居住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也要将对旧城改造的思考植根于城市生活与生产的既有脉络之中,实现地段与品质的全面优势。
保障性
房产销售市场以期房为主,对于购房者而言,买房其实就是买一个两三年后的承诺。
可如今我们看到的房地产,更像是金融游戏,翻开近期行业分析文章,看到净是各种动态收益率、负债率、现金短债比等专业名词。
“三道红线”在去年推出,目的是防止信贷资源流入过度借贷的地产公司,推进房地产市场降负债、去杠杆的进程。
随着“三道红线”落地,房企融资环境再度进入收紧阶段,“去杠杆、降负债”成为多数房企的主要任务。
“三道红线“下,民企与国企、央企的分化逐渐加剧
从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对比来看,央企的优势显著,目前该指标表现前三位的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华润置地全都是央企。
随着今年众多民营房企的暴雷,选择一家国企央企背景的开发商至关重要。
流通性
在房子尚未收房进入到二手房阶段,很难直观判断是否具备流通性,新房销售阶段
判断流通性有个很好的指标。
即:销售得好不好。
销量好只是结果,背后反应的则是楼盘整体质素高,被大多数人认可。
而流通性好坏的直观判断标准同样也是是否被认可。
结语:房产初衷为住,自立于不败之地。而满足了以上条件的房产,相信也不会让各位失望。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图片来自靖哥地产新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
龙城房产百晓生,专注太原房产十余载,分享大家用得着的房产知识,感觉有用,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