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劳动资料是数字劳动的工具,也是数字化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绪论

劳动过程就是主体(人)借用一系列中介来作用于客体(物)的过程。整个劳动过程就被视为有意识、有目的、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劳动者运用一定的劳动工具作用于一定的生产资料的活动。作为一般劳动形式的数字劳动,它也遵循这一基本规程。

数字劳动本身

就数字劳动本身而言,数字劳动首先是劳动一般,他具有劳动的一般特性和一般要素。数字劳动作为劳动一般,是劳动主体借助一定的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自己的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对象化,生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的过程。

其中,劳动的主体是劳动过程中的“人的因素”,是劳动过程的现实参与者、设计者和控制者,是劳动中的“活”的要素。劳动中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物”的因素必须和劳动力这一“人”的要素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劳动主体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身体中存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能力结构中,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共同构成劳动主体的劳动力。在数字劳动过程中,劳动的主体是从事数字劳动的人,即高度自主力量的“数字劳工”。

在福克斯看来,数字劳工是一个广义概念,指以数字技术和ICT作为生产资料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数字劳动研究最初聚焦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数字劳工,他们一方面是传统机器大工业中的传统雇佣劳动者,一方面又被动的进入到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生产的ICT产业价值链中。

泰拉诺瓦将其定义为进行“无酬劳动”的新型的无产者,是未被雇佣的文化劳动者。尼克松认为受众劳动的劳动主体是平台媒介的“受众”、“用户”,可见,随着数字劳动的广泛化发展和演进,数字劳动概念往往包含更广泛的含义。

数字劳动呈现出“劳动(力)愈发广泛地被‘数字化’”的趋势。在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劳动主体”被纳入数字劳动过程之中,数字劳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网民规模的扩大,为数字劳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全球覆盖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全球网民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劳动的“主体”已经超出行业工人的范畴,成为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具有网络化、流动性的大众群体。

与数字劳动主体整体上的广泛性相对,数字劳动主体内部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一方面,数字劳动工作内容多元,外卖骑手、程序员、平台运营等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或者都属于数字劳工。

与此同时,“网络即劳工”,所有活动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网民都被赋予了“劳动”的特征。另一方面,数字劳动者人员构成复杂,他打破了雇佣关系的制约,数字劳动不仅包括“雇佣关系”下的“高科技无产者”,更包括不存在雇佣关系的网络用户。

为避免陷入“泛数字劳动者”的理论困境,我们认为数字劳工分为互联网专业劳动中的“高科技无产者”、数字平台零工(不稳定无产者)、互联网产消者三种主要形式。

数字劳动对象

劳动的客体是作为总的劳动对象的自然界,是劳动主体对象化劳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劳动的中介即劳动资料(劳动工具)是传递劳动主体对劳动对象的作用。

在此意义上,数字劳动的对象是异于常规的,“海量的数字、知识、信息、交往、关系和情感”在内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劳动对象。实际上,数字劳动是“资本尝试从知识、文化和情感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福克斯敏锐的感知到网络产消者的注意力和“创造力”已经成为数字劳动的新的劳动对象,“受众参与的商品化比在其他大众传媒上更容易实现”。

网络用户不仅消费内容,更贡献着自己的创意活动、信息传播,无偿为资本创造价值。他们进行社交活动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对象化为数据的过程,而依靠平台的线上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换取一个“好评”的数据。

一部分数字劳动者汇聚于互联网平台之上,在数字平台上转发内容、回复、分享、点赞与评论,在Google或百度信息搜索引擎、网页浏览、下载数据,网络邮箱的邮件收取阅读、发送回复等。

既是这部分劳动者的一般劳动过程,也是另一部分数字劳动者即互联网专业工人们提取、分析、综合运用的劳动对象。

互联网一般用户的行为会被这些数字平台转化为“数据原料”,成为互联网中的专业工人的数字劳动的对象。他们的劳动过程即分析“数据”的过程,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挖掘、编辑整合,生产出特定的数字化产品,为平台赚取大量利润。

数字劳动的劳动对象以非物质性,符号化、数字化特征。以数据(Date)为例,不同于统计学意义上表示数量、位置的具体的数值,作为数字劳动对象的数据是“现实内容”和“数字化形式”的统一。

在内容上,数据承载着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也是一定的文字、图片、音频的数据化表示。在形式上,数据则表现为“二进制信息单元0-1的形式”。总的来说,数据不具备物质形态,具有“非物质”特征。

数字劳动资料

劳动者具有改造对象世界的能力,但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限制的存在物”。数字劳动者在发挥自身的能力来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中,就要利用对象物的各种“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来完成改造活动。

马克思还指认道:“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在人类生活的时代里,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加工的木头和骨头、青铜铁器、土地、被驯养的动物和植物、矿石、煤炭、石油、机器、电脑、智能机器等都是劳动资料。

这些劳动资料也是我们借以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和历史时代的重要标志。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作为数字劳动的劳动工具,是数字化时代的技术表征和数字化劳动生产的指示器。

数字劳动是劳动者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劳动工具进行的生产劳动”,可见,数字劳动资料是数字技术、网络基站、数字设施、数字设备等,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和数据处理器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劳动资料。

除此之外,基于劳动工具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中介的理解,数字平台、数据算法也是数字劳动的劳动资料。

可见,数字劳动的劳动资料由有形的物质转向无形的符号,劳动者运用新兴的数字信息技术对平台上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加工创造、输出的综合性运用,创造数字化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数字劳动的劳动工具呈现“数字化、技术化”特征,但其数字化特征不等于“非物质性”,仍然以物质性基础设施为根基。例如各数字平台提供的“云服务”并未脱离物质环境。正如“云”的主要成分依然是来自地表的水,各种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云”技术仍然以物质性数字设施为基础。

互联网的一般用户要进入到其劳动场域必须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物联网更是将能记录人们衣食助兴的穿戴设备、家居、智能家电等工具都纳入到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也在自然环境中建立,强力运行更需要巨大的电力能源消耗。

数字劳动资料不仅是数字劳动的工具,也是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标尺和文明标志,网络基站、光纤、宽带等物质性基础设施是数字平台得以发展的基础,也逐渐成为整个城市或整个产业集群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特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