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到底遭遇了什么?
作者/慧超
(一)
“我决定放弃入职国家话剧院”。
因“考编”而深陷争议的易烊千玺,在各方兵戈扰攘的舆论交火之后,以一副深感困惑的口吻,站出来回应相关争议。他写道:种种谣言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荒诞与恐惧。此前,因为考编国家话剧院一事,舆论波澜四起。人们质疑作为明星的易烊千玺利用其影响力和财富杠杆,撬动了某一扇隐形的“后门”,在考试中享受了某种特权,走了非正常流程。争议起于斯,但远未止于斯。讨论逐渐汇聚成一股愤怒的情绪,这种愤怒的燃点指向不公平、不公正地攫取资源与财富的社会图景。尤其在《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下场为易烊千玺申辩之后,整件事已然变异为一场“小镇做题家”对“特权阶层”的声讨。于是,那句人们已经在评论区中敲烂了的话再次高频出现:“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吗?”千夫所指,万种情绪,其实无非都是一句话:你们这些锦衣玉食之人,为什么还要插队来分我们的“救济粮”?如今风波渐息,冷静复盘整件事,纵然是激愤者恐怕也不得不承认,在事关公平公正的社会讨论中,易烊千玺的案例远远称不上恶劣——他只是恰巧成为了公众情绪的泄洪口。而且,作为一个可供批判的对象,易烊千玺的身份,在某个维度上又是“安全”的。公众可以在这样一个靶子上,随意倾泻自己对其它愤恨镜像的子弹,而不必担心遭受铁拳的非难。(二)作为顶流明星,易烊千玺所坐拥的财富,早已可保他此生无虞。诸如户口、稳定、不内卷这些编制所蕴含的,之于打工人垂涎三尺的闪闪金光,在明星面前,编制所能提供的经济保障其实是非常黯淡的。但有一样,无论对顶流明星还是小镇做题家而言,都拥有着相同的吸引力:安全感。小镇做题家渴望免于“毕业即失业,就业,35岁被优化”的恐惧。易烊千玺们看重的,则是面对潮涌时,编制所象征的那道安全之堤。微博上的明星,如今一个个活得都像个机器人,除了转发商务广告之外,就剩下间歇性整齐划一地呼应官媒的特定宣传。如果你对舆论环境有基本的敏感度,就会明白,这是一种“政治性营业”。时代对“独唱”愈发苛刻,当一个人作为公众人物,迎头撞上连“沉默”也会被解读为阴阳怪气的大气候,除了加入到合唱之中,他们其实并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换言之,“国家话剧院”是不是真的是他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明星们是不是真的在意能在此提升演技,都是1后面的那些0。在这个词组中,真正重要不是“话剧”,而是“话剧”前面的那个庄严的词汇。在时代大气候悄然转变之下,相对于每一次眼疾手快地转发官方正能量的宣传语。主动去争取一个自带“正能量”认证和安全感光环的身份标签,可视为一种“识时务”的选择。即便在真正的危机和失德行为面前,它或许并不能提供额外的庇护。时代有一把尺子,但这把尺子的刻度,并不恒定。站在今天,公众人物已先人一步迈入“乱纪元”,如履薄冰之余,他们甚至难以揣测做错事之后,将面临何种程度的惩罚。当年范冰冰被罚了8个小目标之后,还可以出席活动,宣传商业品牌,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不老神颜。而仅仅是3年后,带货一姐薇娅因为同样的问题,却在一夜之间,全网消失,赛博死亡。大哥曾亲口承认自己“犯过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事”,道歉之后,依然拍电影接代言稳居江湖C位。李小璐和说唱歌手晚上出去“做了个头发”,却再也未能出现在任何一块公共屏幕之上。其实类似的例子,不用我说,你还能想起好多。我不想探讨对待公共人物违法或者失德行为,哪一种级别的惩罚才是恰当的,我只是想请各位咀嚼一个问题:到底是人们的道德水准陡然间改变了?还是那把隐形的标尺,悄然间收缩了刻度?同样都是婚内出轨,是女星出轨就恶于男星吗?同样都是偷税漏税,带货主播的行为就恶于影视明星吗?当然不是,至少不全是。气候变了,水温变了,风向也变了。你看不见这“风”,但每个身居其间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它的变化。因为风向变了,所以,大家本能地希望抓紧更大的树,本能地向更坚固的庇护所靠拢。自由诚可贵,安全价更高。(三)“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作为一种职业选择,编制所蕴含的身份标签,一直随着时代的激荡而转换着其所折射的群体意识。从“为人民服务”的愿景初衷,到“不会下岗的铁饭碗”,再由“清汤寡水一眼望到头”的鸡肋选择,重新成为年轻人心中“钱不少事不多,福利好不内卷,35岁不毕业”的dreamjob。或撩拨,或警醒,时代的律动左右着人们对身份的憧憬。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仅仅在几十年前,“富”竟是一个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词汇,“无产”、“八辈贫农”反而是令人羡艳且自带安全感的身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它鲜明又确凿,拥有着不容置疑的先进性。说起来,如此恍若隔世般的公众意识颠覆,其实刚刚过去没几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大环境恰如一部快速上升、无限扩容的电梯。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神话,而这样的神话,赋予了每一个个体闪光的生活与旖旎的憧憬。其中,更重要的是憧憬。信心,比黄金更珍贵。这句话,只有真正见过危机的人,才会领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上了“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月光族”成为媒体和商家共同追逐的时代宠儿。作为一种中国人极度陌生的生活态度,“月光”的本质与勇气无关,它更多关乎于信心——生活会越来越好,收入会越来越高,保障会越来越完善。还记得几年前全网刷屏的那些文章吗?它们的标题是这样的:《你所谓的稳定,只是在浪费生命》《你所谓的稳定,只是稳定地穷着!》彼时彼刻,体制内的“铁饭碗”在公众的观念中日渐生锈。它过于稳定,缺少想象力和一种全民都在试图阶层跃升的蓬勃张力。而体制外的空间则以一种前所未见的纵深感,呈现出天高任鸟飞的辽阔。不知道从何时,事情渐渐起了变化。那些照片曾遍布机场书店的“人生赢家、创业导师”们,渐渐变得面目模糊,与之呼应的,是“吸血资本家”之类的标签再次大规模出现在年轻人激愤的笔下。只不过,这一次的媒介从纸张粗糙的“大字报”,变成了5G手机中的一条条弹幕,一则则评论。从“马爸爸”到“万恶的资本家”,从“老公艹我”到“你工人爷爷早晚把你挂路灯上”……风起于青萍之末,人们又眼睁睁看它变成一股气势磅礴的风暴。很多事情都和经济有关。发展掩盖问题,平息矛盾,当经济引擎不再似往日澎湃,一些日积月累的沉疴,便在悄然中浸染成一种压抑的群体情绪。(四)从优质偶像到舆论箭矢所射向的“阶级敌人”,我相信,易烊千玺所产生的荒诞和困惑,是真诚的。“怎么就会被骂成这样?”我想,早上十年,甚至仅仅是五年前,如果一位顶流明星选择考编,在舆论场或许连一丝涟漪都不会激起。显然,疫情加速了某种“失速”。好消息不一定催人奋进,坏消息却一定会让人藏怒宿怨。“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新华词典》这个例句,曾可作为70、80一代的集体信仰。但这样的笃定,如今可能正在年轻一代的眼中逐渐黯淡。当房价涨到普通的劳动者“撑杆跳”也够不上的高度,当清北的研究生卷向街道办,当的名校生卷向带编制的流水线,碗里的鸡血就再也无法令人斗志昂扬了。对于个体而言,这种情绪分裂出两种全然不同的姿态,一种表现为佛系,一种表现为愤恨。本质上,“小镇做题家”是一群卑微又骄傲的人,他们卑微于自己的原生阶层,又骄傲于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笃行不怠。当打工人恍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就像一头拉磨的驴子一样,卖力奔跑,却一直都在原地转圈。试问,何驴不崩溃?“摆烂”、“躺平”由此成为一种群体性心理危机。这时如果还有人指责驴的苦涩境地是因为它跑得还不够快,驴就虚无了:你可以把我当驴,但你他妈能不能不把我当蠢驴?(五)写了《大衰退》的美国经济学家辜朝明,最近在接受《晚点》采访时说了一句话:“恐怕要经过一代人,才能走出对衰败的恐惧”。细细品味这句话,像我这样的80后,心中甚至会升起一股若隐若无的“幸运感”,因为在我们刚刚走出象牙塔之时,在我们最轻狂的那个年龄,从未恐惧于时代。如今,大家都恐惧于那个更逼仄,更封闭,更保守,更板结固化的“可能走向衰退的未来”。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何当下青年人热衷于考编,如果你问我为何体制内的铁饭碗再一次闪烁金光,为何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口中,竟再次频繁出现“文革式词汇”……所以,如果你问易烊千玺到底遭遇了什么?我很难解释这一切如何发生和裂变,我只能反问一句:你看见风了吗?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