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传统理想,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持续呼吁经济包容性增长,推动金融在公平与效率、普惠性与商业性之间平衡发展。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坚实的金融支持为群众解决发展问题,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广东金融行业力学笃行,以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为广东金融行业的新动向。以民利为原点、以民心为尺度,广东金融行业进一步构筑了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向坐标。
铸底色之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无处不蕴含着大写的“人民”二字。“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根本遵循。
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明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本固则基强,神凝则力聚。我国金融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就在于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始终依靠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群众是金融行业的源与根,唯有将金融资源和服务,与社会需求、人民向往有机融合,金融业才能真正发挥血脉的作用。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通知指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学史明理,力学笃行。广东金融行业迅速展开全面动员,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全省掀起热潮。
民心所盼,金融所向。广东金融行业推出一系列举措,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民生金融、优化服务流程、推动服务升温,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
谋民生之利
金融联通千行百业,牵系千家万户。新时代下,金融业要更好地服务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首先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东金融行业结合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的行业特性,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年上半年,广东金融行业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截至6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区(不含深圳)银行业总资产20.3万亿元,同比增长9.7%,保险业总资产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
金融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广东信贷结构更加优化,基础设施贷款接近2万亿元。
金融为机器开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1.5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1亿元。
金融为重点领域及薄弱领域锻长板、补短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32.4%和29.3%,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接近亿元。
金融为稳就业、保就业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
城市更新、老区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主战场,处处留下金融助力的印迹。
“首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批量化担保、专业市场商户授信成为广东金融业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切入点。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专属融资产品,则为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引入资金保障。
疾风知劲草。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为民排忧解难中彰显,金融抗疫的强大合力让经济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面对新冠疫情,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设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成为了广东银行业的普遍举措。保险业接连推出的“养殖饲料价格”“生猪价格”“鸡蛋价格”等创新险种,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抗击自然灾害,保险的“安全网”让群众有了保障。自6月开始,广东受持续暴雨天气影响,广东保险业第一时间开通巨灾保险绿色理赔通道,保险公司累计报损2.05亿元,已完成理赔案件1.03万件。
解民生之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件件“小事”都关乎群众幸福和社会和谐。
在广东,金融紧扣“实”字,走出了网点柜台,嵌入到教育、出行等各类民生服务场景中,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
在田间地头,农信社、农商行的“挎包小分队”日复一日走乡串户,宣讲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用脚步勾画出南粤金融服务区域图。
在街头巷角,银行网点变身劳动者的“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交通警察等劳动者提供公益惠民服务。
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最能见证这一变化的是在银行网点。在广东,银行保险网点的便民、适老化改造已有统一指引,实体网点创建改造如火如荼。
提供饮水、如厕、消杀等便民服务,提供老花镜、放大镜、计算器、轮椅、口罩、雨伞、应急药品等便民设施,提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各类暖心措施让每一个金融机构网点变身便民服务站、应急救援站、农产品销售柜台。
“更方便”成为群众的第一观感。增设个人信用报告代理查询点、客服热线开通银发通道、推出手机查询高考分数、提供金融社保卡激活启用上门服务、无介质服务让群众“出门不带卡”、加装ATM吞卡实时自助取回、个人手机银行完成资信证明开立申请……一个个“更方便”的细节背后,都是对民生实事难点、痛点、堵点的精准发力。
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住有所居,商业银行以住房租赁业务激活闲置房产。老有所养,“银龄安康”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全省超九成60岁以上老年人。幼有所学,政策性银行助学贷款覆盖全省个县区和所高校,惠及困难学生万人次。
涓涓金融惠民细流,正在汇成为民办实事的洪流。
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生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广东金融业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致力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没有终点。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金融行业继续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奋发有为,让群众在共建共治中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黎华联
策划:郎国华
统筹:王溪勇
采写统筹:谢美琴陈颖
编辑统筹:王长庚甘韵矶
版式统筹:彭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