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523/6600898_0.shtml
不认字,就一定是“文盲”吗?
非文字传承(如礼乐),不合乎文明的标尺吗?
没有文字或没有文字的民族,就算不上文明吗?
如果盲从西方的文明标准,很容易掉到“坑”里。
西方关于文明的三要素标准,包括文字、城市化和青铜器,不仅失之偏颇,而且文明视野狭窄,容易产生文化偏执,以至文化中心主义。
是到时间改改了。
其主要误区在于:
其一,厚今薄古。
西方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城市化”,骨子里以西方现代城市文明的立场,来观照和衡量世界其他民族的文明,包括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
厚今薄古的立场,目的是厚己薄人。
其二,“拉帮结派”。
天生带着西方中心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烙印,以英文为中心,操弄英文群圈,并为殖民主义披上合法合理的外衣。
“拉帮结派”的目的,在于打压异己。
其三,“刻舟求剑”。
一方面,历史上,对人类古老文明缺乏尊重,尽管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有年历史、玛雅文字有多年的历史,但都被视为“死了”的文字,犹如木乃伊;
另一方面,强调没有文字就没有文明,由此某种程度地矮化所谓“没有文字”或者“没有多少文字史”的“落后”民族。
甚至对于活到至今的伟大文字汉字,也被西方所谓的文明标准所矮化——
甲骨文只有00年的历史,那么好了,中华文明也只有多年的历史……
“刻舟求剑”的用意,在于似乎能抬高自己……
人类文明比考古已知已证的要悠久得多。
轻视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不仅是自我中心、画地为牢所致,更是源于对人类文明历史的无知。
以文字为例——
所谓文字文明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是个短周期;
文字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历史局限性;
文字也有“盛极而衰”的发展过程。
西方关于文明的三个标准,虽然很重要,但以偏概全,讲不远,讲不全,讲不透,讲不深。
这一标准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根本而言,所谓文明标准三要素都不是必要条件。
可喜的是,实践胜于概念,今天国内外有识之士对文明多有综合的把握,包括对非文字文化遗产的充分认可。
比如,目前尚未发现文字的良渚文明(暂时只发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被国内外权威专家共同认定为文明,由此进一步论证了中华文明中至少年的历史。
比如贾湖骨笛距今8多年,而且出土了40多支,远超人们对新时期时代人类文明的想象,得到了世界考古界的高度重视,而如果用所谓文明三要素来衡量,无疑是“胶柱鼓瑟”……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西方的文明标准一定要推倒重来。
其实对于文明而言,不是说要和什么人比,要和什么人较劲。
而是需要真正的科学精神,包括科学的质疑精神。
不能盲从、更不能“迷信”西方文化。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学术自信,学术自立,学术自强。
比如,要更加注重标准的制定,拥有理有据、权威有力的话语权。
在文明研究领域,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文明综合指标体系,包括概念、内涵、传承、发展、价值、影响力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标。
而更根本的是,需要抛开狭碍的文明观、历史观,站在大文明、大历史的高度,进行中华文明探源、世界文明探源。
简言之,没有什么中心主义,我们要拥有突破性的大历史观、大文明观。从大尺度时空来研究历史,认识文明。
因为历史本身是大历史,文明本身是大文明!
21世纪,尤其如此!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