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这种武器,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因为迫击炮不像榴弹炮、加农炮这种管退炮(即炮架装有反后坐装置、炮管可以前后滑动来抵消后坐力的火炮),它是一种没有任何反后坐装置的架退炮,后坐力由座板直接传递给地球,再加上大多数迫击炮都是前装滑膛炮,因此迫击炮的结构远比榴弹炮简单,基本就是分为炮管、座板、炮架这三个主体部分。
由于迫击炮简单、廉价、轻便的优势,其在3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十几年时间内就垄断了从步兵排到步兵团的曲射炮火支援核心位置——团级通常装备或mm迫击炮,营级通常装备81或82mm迫击炮,而到了连排一级,二战时期就有两种不同的流派,一种是英国/德国/苏联/法国/日本/波兰等国为代表的,把50mm口径级别迫击炮配置在排级(英国为51mm,波兰为46mm,日本掷弹筒虽然原理与迫击炮不同但是用途一样),另一种就是美国那样把60mm迫击炮配置在连一级,通常来说这两种配备并不会共存,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在步兵排装备50mm又在步兵连装备60mm迫击炮,只能二选其一。从马后炮角度来说,美国这种做法才是未来的主流,因为二战过后各国都是如此(其中也有M79和枪挂榴弹发射器冲淡50mm迫击炮影响的因素),但是在二战中前一种才是主流。
▲德国Grw36型50mm迫击炮与意大利45mm迫击炮、日本10式掷弹筒、英国2英寸迫击炮放在一起比较,可见Grw36比日本、英国货复杂不少,至于意大利货,这位更是重量级。
50mm迫击炮相较于60mm迫击炮,在射程、威力上都有逊色不少,因此只能发挥重量优势,通过疯狂减重来稳固自己的地位。然而,迫击炮虽然结构已经够简单了,但是传统迫击炮的结构缩小到60mm之后减重就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想要进一步减重必须进行大范围革新。法国的迫击炮奇才埃德加·布朗德(现代迫击炮奠基人,二战各国主流50、60、81、迫击炮几乎全是基于他的设计)决定在50mm迫击炮上面采取全新的结构。
布朗德之前研制德60mm-mm迫击炮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炮架调整火炮射击仰角的方法来调整射程,到了50mm迫击炮上面布朗德直接舍弃掉了炮架,迫击炮需要固定在45°仰角发射,炮管尾端的击针是可以升降的,当击针往上升之后,变相的就相当于炮管的长度缩短了,于是射程也就缩短了(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是布朗德首创,之前日本人在掷弹筒上就已经用了这种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迫击炮的射程,靠着这个设计,法国LaceGrenades37型50mm迫击炮重量大幅缩减到了3.6kg,甚至比一支步枪还要轻,相比于布朗德之前研制的19.7kg的60mm迫击炮可以说是减重非常成功了。
▲与德国货一比较,法国的50mm迫击炮就显得优秀很多,不愧是现代迫击炮之父布朗德的杰作。
年,德国军方也提出了研制50mm迫击炮作为步兵排支援火力的需求,然而遗憾的是,德国人似乎并没有去请教布朗德这位现代迫击炮之父的想法,因此在设计上,德国人非常粗暴地选择了直接照着80mm迫击炮缩小,仍旧沿用了炮架调整仰角以改变射程的设计,最奇怪的是德国人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选择了将炮管、座板、支架固定在一起不可拆解的设计,年名为Geranatwerfer36的50mm迫击炮开始量产,为了行文方便就简称Grw36。
从设计上来说,Grw36迫击炮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它的全重达到了14千克,相比于60mm迫击炮并没有明显的减重,在跟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同口径迫击炮对比一下:法国50mm迫击炮重3.6kg,英国2英寸(51mm)迫击炮重4.8kg,日本89式50mm掷弹筒重4.7kg,哪怕是不是很成功的波兰wz36型46mm迫击炮与苏联PM40型50mm迫击炮重量也不过分别为8kg和9.3kg,依旧不超过10kg,对比之下,德国Grw36真的是太重了,都快赶上60mm迫击炮了。
▲Grw36迫击炮的标尺刻度颇为精细。
然而尽管重量接近60mm迫击炮,Grw36的射程与威力却远远不如,比如说二战美国M2型60mm迫击炮,重量19kg,最大射程米,配套的M49炮弹重量为1.36kg,而德国50mm迫击炮重量14kg,最大射程仅米(而且最大射程下精度非常差),炮弹重量0.91kg,可以说是全方位完败,往上比不过60mm迫击炮,往下比不过英国法国日本等一票同口径迫击炮/掷弹筒,可以说是非常失败。
▲英国2英寸迫击炮明显要成功的多,印度现在仍有装备。
正因为Grw36迫击炮的失败,其从年就开始慢慢停止生产,年就开始逐步从军队中撤装,截至停产时共计生产门,跟二战其他著名迫击炮相比不值一提。不过离奇的是德国在撤装Grw36后也并没有选择仿制法国50mm和60mm迫击炮,而是研制了一种短管型80mm迫击炮配置于步兵连,只能说德国人的想法确实是与众不同吧。
▲Grw36迫击炮小组共有3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rw36的生产商莱茵金属公司曾经还想着挣扎一下,联合毛瑟公司和捷克斯柯达公司一起研制了改进型Grw40,号称是能够把射程增加到米,结果研制出来之后根本达不到这个指标(况且就算真到了米也就那样),结果就是凉得更透彻,很明显莱茵金属公司路走错了,Grw36的首要改进方向应该是简化结构、减轻重量而非进一步复杂化、增加射程,或许追求复杂化就是德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