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时间与计时已经非常习以为常了,我们利用手表、手机、钟表等等工具,甚至可以精确到每一秒,对我们生活、工作中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发现古代人对时间也是有概念的,并且以更、刻来表达时间,那么没有手机、手表的古代人是如何计时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与现代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古人的计时工具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圭表、日晷
这两种都是利用太阳一天从东到西的移动,物的影子也会随之改变,从而来显示时间的。且先说圭表,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它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照射后,产生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他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正南正北方向放着的刻度表,称为“圭”,一个是直立在地上测日影的标杆,称为“表”。
日晷也是通过日影,但是相对于圭表要使用更长时间,它形状是一个圆盘,上面有时间的刻度,中间立着一根“针”,当日影照在“针”上,在“表盘”上的投影,就是当时时间。随着太阳的移动,时间也在不断变化,这倒是有些像现代的手表了。
第二阶段:漏刻
这两种工具好是好,但是到了阴雨天,古人就无可奈何了,特别是南方的梅雨季节,雨一下一个月,那人们每天都生活得浑浑噩噩不知时间了。于是,聪明的古人又创造了一种计时器——漏刻。
漏刻是一种利用水匀速流动的原理。在漏壶里装好水,在漏壶的外面,有标有时间的标尺,水流动后,通过观察标尺上的刻度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由于他不受天气影响的优点,比日晷使用更长时间,在机械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使用最普遍的计时器了。
第三阶段:香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这种计时方法,不过看起来更方便当秒表用。其实这种方法一开始是寺庙里的僧人使用,当时的香规格大小都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大约是半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因为禅香不受白天黑夜的影响,慢慢的民间也开始使用起来,晚间打更的更夫就是用焚香来记录时间的。但是这香也有一些缺点就是,风一吹,这香燃的速度就快了,计时也没那么准确。
第四阶段:机械时代
公元前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后来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达到现代钟表的作用与便利。
到了明末清初,西方的机械表开始传入中国,它精准的计时、精美的外观,也决定着它的价格不菲,非权贵不能使用。所以每个城市开始有钟楼、鼓楼报时。
从发现时间到记录时间,利用各种工具,不断更新方法,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