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执行力上,具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其实少之又少。简单点来说,作为普通员工,能把领导交代的工作执行完毕,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执行工作,自然是需要对应的方法,所谓方法,就是技术能力、相关知识、操作经历、事故教训、关键点把握等等因素的合成。按说,作为企业,应对每件工作的执行方法都建立标准,让所有员工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不过,在现实情况中,却更多是没有标准,或是标准混乱,或是有标准,但员工不当回事,或是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标准(能人模式)~~~~。标准的缺乏和混乱,必然又会导致实际执行效率的低下,管理的混乱,乃至大量的内耗。
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
1.管理者认为标准都是些理论,没什么用,也懒得去建立标准。
2.有些管理者只要结果,至于中间的过程,包括相关推进工作的具体执行办法,管理层并不关心,“我不管你怎么做,反正最后把结果给我就行了”,甚至还能甩出“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话出来。
3.有些企业也建立了标准,但太过简单或是笼统,或是太死板僵化繁琐,让员工觉得这些标准要么没用,要么是给自己不断的找麻烦。自然又会舍弃不用。
4.有些管理层认为标准就是管人的工具,甚至是监控员工的标尺,所以,在设定标准时,是以上对下的姿态,处处以方便管理层监控为导向。
5.还有些管理层认为虽然当前没有做到全面的标准化,但是,还不照样有优秀的员工,照样产生了理想的业绩成果。所以,这执行工作,尤其是业务类的执行工作,最终还得是看人,看员工个人的悟性、本事、心态等等。
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再优化”,企业管理就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优化的过程,公司小,人少,实在没有时间精力和专业来研究标准化的问题,待到人多了,成本高了,开始要注重效率和风险的时候,员工在执行工作中的标准化问题,就必须要全面看待了。
1.标准化的核心是什么?
标准化不是单一的上对下管理工具,而是有效工作方法的提炼和集成。也就是不断研究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这“标准化”更多是针对“事”的,而不是针对“人”的。
2.标准化更多是针对过程。
虽然老板最终要的是结果,但结果是由过程决定的,若是弱化对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员工自然会出现各类投机取巧的搞法,设法走捷径,或是透支公司的信誉和未来的资源,甚至是伪造工作过程。为公司埋下了大量的风险隐患,最后虽然也取得了一些结果,但公司总体付出的代价太大。
3.是培养个别能人还是注重团队的整体一致性。
有些老板喜欢抓典型抓标杆,突出个人的优秀。从总体效率来说,一两个突出的能人对整体所带来的贡献有限,并且,能人必然就会有其自己的工作标准和推进节奏,与普通员工存在些差异。这样的话,在公司下达相关工作指令时,能人与普通员工的接受和执行力是存在差异的,必然会导致整体执行力和节奏上的混乱。
从整体效率的角度来看,员工队伍的整体一致性更为重要,并不强求个个都是能人,关键是一致,遵循同一标准,没必要刻意培养突出个体,也不能容忍落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个体。
接下篇:业务工作的标准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