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之文人画鉴赏

白癜风治疗周期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国画,也被称为“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的国粹之一。国画的绘画工具有毛笔、墨、颜料、宣纸等;题材广泛,有山水、人物、花鸟等;技法包括工笔、写意等。国画在我国古代没有固定的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代以来为区分于西洋画,而称之为中国画,故简称“国画”。而文人画,则属于国画的一种类型。

1.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从艺术特征上讲,中国画与西洋画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这里讲中国画的鉴赏,也就需要了解“作为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与外来的西洋画相比,有哪些独到之处”。简而言之,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画人物,着力表现他的精神和个性;画山水、花鸟、树木,则着力表现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意趣。因此,中国画在构图时特别讲究“立意”,即确立画家所表现的那个意境,而这种意境也是画家所追求的情趣所在。

写意山水画

2)在色彩的运用上,西洋画大多是依据一定的光源,表现客观事物的色彩变化,明暗的对比比较强烈,感性的描绘比较突出;而中国画运用色彩,并不依照自然的光源,它主要是为了表现事物的特性,同时也是为了加强作品的情调和气氛,追求一定的装饰效果,因此有时采用非常鲜明的对比色,形成所谓的工笔重彩。

工笔重彩画

3)西洋画在画法上,很注意描写对象的比例,高低远近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而中国画只注意线条的运用,以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刚柔来体现画中丰富的韵律节奏,从而造成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

2.中国画的分类

说起中国画的分类,就不得不提“国画三门”,即按题材将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其实,若详细划分,中国画的类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里是用艺术表现了一种观念和思想。

所谓“国画三门”实际上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物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而来的哲学思考,三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宇宙的整体,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捣练图》《桃源仙境图》《写生珍禽图》

从题材上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将人物画分为人物肖像画、人物故事画、风俗画等,将山水画分为青绿山水画、金碧山水画、浅绛山水画、水墨山水画等,花鸟画也可分为花卉画、禽鸟画、走兽画、草虫画、鱼虾画、蔬果画等几种。

青绿山水画花卉画鱼虾画

此外,若按技法划分,中国画也有许多类型,例如:

1)写意画,“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写意人物画

2)工笔画,“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与“写意”对称;

工笔山水画

3)白描画,“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白描人物画

4)没骨画,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没骨画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没骨山水画

5)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即以画家的指头、指甲和手掌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来蘸水墨或颜料在纸、绢上作画;

指画

6)界画,中国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历史悠久,晋代时即已出现。

界画

按创作思想及审美情趣划分,中国画还可分为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宗教画等。

1)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鸟等,表现手法以写意为多。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以表达画意,或以诗作画,以画表达诗意,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2)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院体画《五行昌隆图》

3)民间画,又称匠人画,在中国画中指除文人画家和专业画家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画。其作品不像文人画家和专业画家那样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是迎合了市井习俗,故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比起院体画,它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它又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它趋于朴实、热烈等优点又是文人画和院体画所不具备的,因而有时也为后两者所吸收。

4)宗教画,指的是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文人画的特点与鉴赏要点。

3.文人画鉴赏

如前文所述,文人画就是古代文人即士大夫们所绘的画作。但也并非任何一个文人所绘的画都属于“文人画”,它必须符合下面三个特点:

第一,绘画者必须学养深厚。要想胸有韬略,腹中需垒起万卷史书。这样的人画出画来,不叫“文人画”也会文气十足。

第二,画作必须言之有物。古代的文人画不是急吼吼画出来立马就要卖掉的,而是兴之所至,信笔拈来,承载的是亦忧亦乐的情绪,表达的是真性真情。

第三,格调必须高雅。翰墨丹青古来即称“雅好”,“雅”人之“好”的标尺,就是格调。这和画家的人品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画家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对格调的赏析与赏析者的品味有极大的关系,即俗语所说“好画还需识者看”。也就是说,文人画所以称为文人画,必须要有和文人同等格调的人来欣赏。

3.1境生象外

“境生于象外”是唐代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提出的中国画论中关于意境论的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境离不开象,又不等于象,而是超越于画中物象之外的深层意蕴。从上述三个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浓厚人文思想的绘画。学养和格调既依托于笔墨表达,又游离于笔墨之外,功夫要在画内看,在画外寻。这就是境生象外。

苏轼《偃松图》(局部)

文人画的作者大都是愤世嫉俗的雅士,从王维到苏轼,从黄公望到倪瓒、徐渭,从石涛到扬州八怪,他们借笔墨去宣泄心中的牢骚,借山水花鸟去做不求形似的自由写意,表现在绘画中是一种高傲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的气质。他们在画中追求意境,在笔墨中追求情趣。他们把诗、书、画熔于一炉,在意到笔不到的不求形似、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写意宗旨下,缔造了文人画的传奇。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为,不管画人物、画山水还是画花鸟,一件自成风格的作品总是要以笔墨、图式和章法表达意象或意境。其中的笔墨,包括既要精熟地运用这一历代积淀而成的艺术语言方式,又要有所发展有所增益地形成个性化的笔墨话语。其中的意象或意境,包括灌注了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人物画,也涵盖了情景交融、意在画外的山水花鸟画,都在题材的选择和意象意境的创造中融入了画家的精神指向和理想诉求。其中的图式,总是以对应客观物象为前提,可以“应物象形”,可以“不似之似”,也可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当我们今天欣赏文人画时就会发现,文人画的图式、笔墨和章法,是直观可视的第一个层面,而第二个层面则是通过想象联想映现出的意象与意境,最后一个层面则是画家在意象意境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的与观者交流的精神境界与艺术格调。所以文人画传统中最珍贵的深层追求就是:第一人品,第二思想,第三才情,第四学问。只有思想和人格才能产生意境与格调。

中国文人画的意境与格调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虚幻。中国古代佛道的“空幻”思想为文人画注入“虚幻”的元素。文人画家们认为,宇宙是一个气场,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是虚幻的事实,是人类根据已经得知的知识做出的一种判断。只有充分地意识到世界的“虚幻性”,才有可能了解世界的真实性。正是这种绘画思想,产生了画外之境的格调。

董源《潇湘图》(局部)

第二,拙丑。美与丑,巧与拙,是谁界定的?当然是我们人为的,是人所认定的。中国文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对美的质疑、对巧的质疑,对拙的追求、对丑的追求,一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三,寂寞。中国文人无论在朝在野,心灵往往都是孤独寂寞的。艺术上的寂寞,指的是空灵悠远、静穆幽深的境界。古人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

倪瓒《虞山林壑图》

第四,荒寒。中国文人画中多寒林图、寒松图、寒江图,多雪景、硬石、枯树、寒鸦、野鹤,主要是为了表现萧疏宁静、空灵悠远的意蕴。不独山水,在梅兰竹菊等文人画常用题材中,荒寒之境也成为一种广泛的追求。这与文人的独立孤傲、旷远放逸的襟怀是相通的,与空、虚、寂、静的禅的境界是相通的。

第五,淡雅。云淡风轻是文人心仪的境界,也是中国画尤其是近世中国人经常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简单、质朴的平淡之美,诗情画意的文人情怀,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画画的是景,但景色所指的是人的心灵境界。一个经历了狂风暴雨饱经沧桑的人,沉淀退省后已经人淡如菊,达到了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都不动心的境界,即中国人讲的“禅境”。要在山水画中表现这种“禅境”,就要求从浓墨重彩向平远恬淡转移,要求把“冲淡”、“淡远”、“典雅”当作最高的追求。

3.2遗貌取神

如果“境生象外”还在注重“象”和“境”,那么“遗貌取神”就是彻底放弃了“象”、“貌”,一心一意表达“境界”、“格调”、“神韵”了。这个神韵其实指的就是心灵之境。文人画家们认为,画家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站在世界的对岸来看待世界、欣赏世界、描绘世界,而是回到世界里,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一分子,世界上的一切都与自己的生命密切相关。由此就产生了心灵的感悟,产生了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便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境界。

画家所画的已不是眼睛看到的景物,而是在瞬间生命体验中的“发现”。心灵之境,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心灵之境自然是以心为主,文人画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遗貌取神”。看似画的是鸟,其实在说人性;看似画的是竹子,其实在说人品。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面上有一女子在对镜梳妆,其实是暗喻人每天要检点自己的道德行为。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画面上是一只今天已不多见的锦鸡。宋徽宗说,其实这幅画画的不是锦鸡,而是锦鸡的五种美德,我们人应该学习这种美德。

赵佶《芙蓉锦鸡图》

倪瓒的《六君子图》,表面上看画的是树,实际上是想通过挺立于水边的六棵树比喻远离世俗的“六君子”,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

倪瓒《六君子图》

沈周的《庐山高图》以庐山的崇高雄威,形象地隐喻他的老师的高尚品德,传达出他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沈周《庐山高图》

这就是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所谓的“境生象外,遗貌取神”。此时,画作本身的内容已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画作内容透露出的境界、格调和伟大的心灵。

参考书籍与文章:

《中华传统文化导读》

《中国文化要略》

《一书通识中国文化》

东方书画网——国画常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