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http://m.39.net/pf/a_4621610.html
导读
7月6日,在阿塞拜疆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和第37项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证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工作顺利进行,并实现对相关文物数据、地理信息的精确测量,相关部门运用新型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物联网+GIS”的实时监测系统,进一步确保了相关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为遗址本身完整和周边的自然资源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良渚古城遗址无人机航拍图
↑瑶山祭台和墓地无人机航拍图
自80年前良渚遗址被发现以来,这块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惊喜。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玉礼器被发掘,巨型建筑基址被发现;年,良渚古城被发现;年开始,水坝遗址陆续出土,这也让华夏文明有了同时期堪比埃及、两河文明的水利系统。
↑老虎岭坝体航拍图
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勘探调查,通过考古调查发掘,结合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手段,联合水利学科,确认了良渚古城外围存在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控制范围达平方公里,距今已有至5年历史,这说明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比大禹治水的历史还早了至少年!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
↑良渚古城11条坝体示意图(图片来源:浙江考古)
据介绍,良渚古城遗址实施的“物联网+GIS”实时监测,就是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位、降雨量、区域空气温湿度、局部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布设传感器,进行遗址和自然环境重点监测,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大数据分析。如分析地表径流水位与周边地下水水位的空间影响关系,降雨强度对土体不同深度温湿度的影响等,为超大范围遗址管理、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范例。而天、地、空一体化的日常巡查机制,则基于移动技术、GIS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研制“监测云”,以遗产地大比例地理数据为底图,叠加所有的遗产要素及巡查任务,形成了精确的网格化监测。这使得全方位监测成为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的有力抓手,遗产本体和环境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
良渚古城遗址文化遗产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
良渚文化的顺利申遗
离不开各类先进的测绘工具系统提供的精确数据
更离不开无数测绘人不辞辛苦流下的滴滴汗水
用标尺丈量大地用精准勾勒历史
测绘人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