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是连接主线和鱼钩的最重要一环,它的长度,柔软度,粗细直接关系着鱼儿吃口对浮漂的影响,不合适的子线可能会导致漂相不明显甚至是错失鱼吃口。今天,笔者就和大家来聊一聊钓鱼时子线到底该如何选择,我们主要从子线的特性,子线对鱼的影响,以及子线长度的确定。
一、子线的特性
子线的软和硬,是它的本身的重要特性之一。相同的线号,比如都是0.8号的子线,线号都没有超标,不同的厂家生产出来的柔软度一定会有差别。如果是老钓友,用手稍微的感受一下,都可以感受出它们之间的软硬度差别。所以,在相同的线号情况下,尽量选择柔软的。
另外,根据要垂钓的鱼的大小和不同的鱼情,选择不同号数的子线,比如垂钓小体型的鲫鱼,0.4或者0.6的子线足矣,而如果是垂钓一两斤的鲤鱼,0.8的子线是最好的选择,而如果是垂钓十斤左右的鲢鳙,子线则可以用到3.5或者4号,所以大线钓大鱼,小线钓小鱼,不同的线号所承受鱼的拉力是不一样的,其强度也不一样。
好的子线不管软硬都应该是摸着光滑、有一定的伸缩性和抗拉力。同时,不易缠绕,耐冷热也要具备。子线的软硬,对鱼的吃食入口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子线选择不正确的话,可能导致:
1,鱼吞食时存在障碍,特别是在钓灵的时候,鱼钩轻触底,鱼儿吞钩,如果子线过硬,可能会挡在鱼的外嘴唇,导致鱼钩无法进嘴;
2,浮漂讯号反映不清晰,不便于准确把握提竿时机;
3,利水性不好,涮水而惊吓跑了鱼群。质量好的软子线在冬天和夏天温度极端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很好的柔软性,但是硬子线就不具备这些优点。值得注意的是,软子线不可以用于钓钝,因为钓钝(比如跑铅钓法)本身鱼吃口信号的传递会很慢,所以软子线最好不用于钓钝。硬子线强度相对较大,而且硬子线一般不会出现缠绕,用于对付大鱼,钓钝的效果要好于软子线,但它的缺点是对鱼吞食的障碍加大。特别是在水温很低的条件下如用的是硬的子线,在鱼开口不好的情况下,鱼吸食就更不易入嘴,所以应视鱼情而定。
二,子线对鱼的影响
鱼有生口鱼、轻口鱼、猾口鱼和打连发之分。
根据我们钓鱼人的垂钓经验,通常按照这样分类:长时间几乎没有人垂钓过的,我们称之为“生口”,野钓的时候会遇到;
有的鱼有过被挂、被钓(吃口不深而逃脱或者因为小被放生的),我们称之为“轻口”;
逃脱或被多次放生的,我们称之为“猾口”,“猾口”比“生口”之鱼吃饵更加谨慎;
而在垂钓过程中遇到鱼群密度大,而且鱼吃起食来毫不迟疑,见饵就抢,中钩率高,上鱼快而多(在自然水域,鱼又有一定密度而且不喂食时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就是“打连发”了。对于打连发这样的鱼,用硬而粗点的子线就是首选,因为起竿频率高,上鱼快,所以首先要防子线弯曲缠绕。针对鲫鱼而言,一般用0.8(主线)配0.6号子线就最好不过的了。
但是要遇到轻口鱼,应该选用软点的子线,但号数要合适或者稍微偏大一号亦可,目的一是要便于鱼吸食,二是一旦中鱼,大一号的子线不容易被切,防止逃脱时惊吓了鱼群,不利于后续垂钓。三是碰到大鱼也能抗得住的冲击,将其钓获。
而钓猾口鱼,较软而细的子线是首选。精确找底以后,上钩竖着轻触底、下钩躺底,灵敏度正好,即使滑口鱼吃食谨慎,但是由于子线很柔软,非常容易随钩进口,无论它吸食哪个钩饵,信号都会很快地传递到浮漂上。
三、子线的长度的确定
其实钓友最关心的,还是子线的长度到底该是多少。通常来说,钓小体型鱼比如小鲫鱼或者白条应用12.5—15cm长的子线,钓大鲫鱼或者一两斤的鲤鱼应用20—30cm长的子线,而钓大体型的鱼类,比如钓草鱼或大鲤鱼应用40—60cm长的子线(对折后的单线的长度)等等,这是比较通用的长度选择,但决不是一定要严苛遵守的标准。
还是那句话,钓无定律。钓鱼人要能够根据作钓水塘的深浅、鱼的体型和种类、吃口的轻重、鱼口的慢与快等等来决定用多长的子线,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标尺。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钓鱼中要善于灵活变通,因鱼情和水情鱼而宜,适时调整,多上鱼少跑鱼才是最终的目的。
化氏一味鱼线主线子线超强拉力日本原丝尼龙渔线台钓钓鱼用品钓线淘宝月销量¥29¥3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