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有诗眼,好文有文魂。
就材料而言,文魂就是文章的思想性。
好的材料,能引发人的思考,激活人的思想,启迪人的思维,开阔人的思路。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文章的思想性?
政邦充电站推荐的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文章的思想性从哪里来。
文丨深流
常常有领导会说,你这个材料的思想性还不够。
但什么是“思想性”?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它的概念、它的定义。
我理解,“思想性”在这种语境下,更多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思想性不足”而言的。要让别人觉得,你有“更深一步的认知”,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触发人的启迪和思想。
并且,要具体落实到材料的观点、站位、立场、论述等各个方面,就好像无孔不入的广告,全方位地渗透体现。
那么,材料的思想性从哪里来呢?我个人体会有四条:
1
从深刻揭示本质特征中来
讲一项工作,有没有讲出本质的特点、有没有讲出内在的特征,是衡量一篇材料有没有思想性、思想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尺。
「案例1」
我曾经起草过一篇对地观测力量运用的材料,是为上级领导到我们单位参加年终总结大会而准备的,层级很高,很重要。
这之前,对该力量运用的表述,几乎是沿袭编制表上的“老三句”:
“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提供信息保障,为现实任务提供信息保障”。
这当然是对的。我当时在写作班子里头,一起研究了几次,认为在那种场景下,不能再沿用老三句了。
这么多年了,到底这个很牛的力量是怎么用的,得挖一挖,说出些“道道”来。
最后,是这样写的,四个角度:
坚持向常态观测要“强度”。合理调配各种力量和资源,科学统筹各战略方向需求,看紧盯死重热点方向。
坚持向动向信息要“速度”。要在全业务系统的快速反应上挖潜能,做到动向信息的快速获取、实时传输和高效传递。
坚持向分析处理要“精度”。对目标的分析解译必须精确精准,资料整编必须搞实搞细,真正做到实打实。
坚持向综合研判要“深度”。强化战略敏锐性和感知力,把小的、零碎的、战术性的信息成果长期积累下去,分析得出深层次的特点趋势,努力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从常态观测、动向信息、分析处理和综合研判四个角度,提出了强度、速度、精度和深度的要求,应该说,这样把力量到底该怎么用,着力点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放光点在哪里,比较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案例2」
最近公司有个项目组,搞了一个基于“对地观测+区块链”技术的“智慧政务信息系统”,集成了对地观测和政务数据。
数据既有历史的,也有鲜活的,宏观地看是一个地球,也可以选取局部,点进去看,能看到很多地面目标的细节和信息。
产品开发得差不多了,到了推广阶段,要面向基层用户推广。
一开始的宣传册是这样介绍的: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基于遥感影像及其他接入数据开展大数据的挖掘和融合,基于区块链对政务管理数据实施链表式存储和管理,通过系统后台对数据的计算和综合比对分析,自动实现信息管理与报表生成;并区分不同岗位、级别和权限,呈现个性化的界面与内容,辅助单元区域内管理者全面掌握区域态势,有效调配公共资源,助推形成智能化、高效便捷的政务管理运行格局。
他们觉得这样写不行,不抓人,用户也看不懂,不好记。
然后我们就一起研究,最后我们把这个系统的功能特征概括为“一图化、一体化、一键化”,并做了一个具体阐释。
“一图化”尽收眼底。系统以对地观测影像为底图,综合各类政务数据,叠加形成直观、动态、实时的“一张图”。
“一体化”融合共享。系统对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归口与功能集成,横向融合、纵向贯通。
“一键化”去繁为简。系统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兼顾功能完备性与操作简洁性,实现“一键获知”、方便快捷。
显然,“一图化”讲的是“特色”,一体化讲的是“功能”,“一键化”讲的是操作。
个人认为,这“三个一”,应该是很比较深刻、准确地揭示了这个系统的功能特征。
2
从精辟阐述主张观点中来
常常有这种情况,我们在材料观点上下了一些功夫,观点列得很好,与此对应的论述也有了。但是领导在审查的时候总觉得讲得不够、不准、不透。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把观点打开,没有说清楚、说明白、说到位。
我们常常讲,纲举目张。如果仅仅是“纲举”到位了,但“目张”还不够,那么好的观点就成了单一的“贴标签”。
一个材料,不仅要有好的观点,还要有精辟的论述来支撑观点。
「案例3」
曾起草过一篇以内部信息资源整合为主题的材料。
材料的大背景,是上级作出了“融合发展”的改革部署,有一些之前分散发展的单位,本来性质差不多、干的活也差不多,就“合并同类项”。
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看起来合并了,但只是一个简单的“拼盘”,远不是水乳交融的状态,再往深里走,就有了阻力,进行不下去了。
讲话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核心在“深度”。片段摘录如下:
前期,各有关单位密切协同,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不同来源的信息融合系统改造,标志着系统内部信息融合迈出了扎实一步。后续推进深度融合发展,要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原则和步骤:
在实现“信息融”基础上推进“产品融”,聚合各家能力特性,汇集各方信息,形成所有信息成果载体“一张图”;
在实现“产品融”基础上推进“运行融”,对原先各自运行的系统实施通用化功能改造,建立重大任务统一调度机制,形成高效协同运行的局面;
在实现“运行融”基础上推进“建设融”,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界限,推动建设“一套系统、多能多用”,并规划好内部架构和关联系统,把分散的力量聚合成有力的“拳头”。
就是将“深度融合发展”分别为信息融、产品融、运行融、建设融四个层级,这四个层级就像四个台阶,每到一个台阶分别展开论述,最终达到深度融合、力量聚合的最高台阶,有点“路线图”、“施工图”的意味。
这样写,思想性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如果是仅仅列一个“深度融合发展”的观点,观点当然很好,但打不开,深入不下去,思想性就会欠缺,就成了干喊口号、炒冷饭了。
3
从深入分析矛盾问题中来
问题导向,一直以来都提倡。事实上,问题导向也始终是机关公文的根本指向,是以文辅政的价值体现。
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矛盾问题的揭示和剖析。对问题的表述,是比较难把握的。
这是一个材料非常要害的部分,它直接体现出材料的思想性,更体现了一级机关的水平。
「案例4」
某单位承担了起草一位大首长讲授信息化建设的专题报告,用于一个高层次的研讨会。
在谈及外军信息化建设的弯路教训时,第一稿列出一个问题,“顶层设计不完善”。这个当然是对的,但是太浅了,我们对信息化研究了这么多年,认识应该深刻得多。
果不其然,在审稿时被批了,说“太表面化、层次太低”,要求重新挖掘提炼新观点。
为此起草组多次召开研讨会,找来相关的专家,研讨了几次,总感觉说不到点子上。
有一次,负责人就问,我们说外军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完善”,到底是什么情况,最大的问题,如果用大白话说,到底是什么?
有个专家回答,“最大的问题是统不起来,军种之间统不起来,要么统得过死,要么统得力度,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来回反复”。
大家觉得,这个说到了点子上。然后就根据这个,提取了一个观点:
各国军队在解决信息化建设“统”的问题上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这个观点就很深刻、很有力量,把矛盾问题点“透”了。
当然,仅仅有观点还不够,仅仅是把问题点准了,还不够,还要具体打开。然后,文中是这样进一步阐述的:
主要国家军队在信息化建设中,在如何解决“统”的问题上都走过弯路,有的“统”得力度不够,导致各行其是;有的又“统”得过死,导致职能分工不明。
这是一句解释性的话,对观点的适当打开,然后举了三个例子:
①外军军种和部门利益争夺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②某国军队在集成各系统中,有时是“水多了加面”,有时是“面对了加水”,使体系越来越庞杂,改造成本也越来越大;
③某国军队曾一度忽视实际需求和可能,对某战略力量建设“统”得过死,将某力量强行并入某体系,导致各自职能错位、顾此失彼。
通过这三个例子,就把现象、问题阐述清楚了。
可见,指出问题、点透问题,进而阐述现象、分析问题,这是体现文字材料思想性的重要方面。
4
从凝练升华工作要求中来
机关文字材料里,很多都要提工作要求,提好提准工作要求,也是材料思想性的体现。
「案例5」
一次召开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在研究起草领导讲话时,对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四个落实”要求,是这样论述的:
坚决落实,就是要强化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落实态度,不能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搞变通、绕道走;
及时落实,就是要强化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落实时效,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执行、第一时间报告,不能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了也不动;
精确落实,就是要强化有令能行、有禁能止的落实能力,准确把握主要环节和工作重点,拿出真招实策、精准发力,不能具备条件的就执行,遇到困难阻力就讲条件、撂挑子;
持久落实,就是强化持久作战、常抓不懈的落实意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真正把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到实处、不挂空挡。
对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从态度、时效、能力和意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抓落实,既强调应该怎么做,也指出不能怎么做。
这样讲,工作要求就不显得空,很实在,指导性、针对性很强,我们所追求的材料的思想性,自然而然也就蕴含其中。
总之,材料出思想,就要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形成观点,在形成观点的基础上深刻论述,在深刻论述的基础上透彻分析,在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就像降龙十八掌一样,环环相扣、延绵用力,文字材料就不愁没有较强的思想性。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