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文向宇/图
穿上工作服、带上记录表,近日,雅安市名山区马岭镇天目村村委会主任王忠均,从家里启动摩托车,骑行到几百米外的小海子水库,开始了日常巡查——他是该水库的巡查责任人。
小海子水库年过“五旬”,近段时间以来当地加大了对其安全隐患的巡查力度。和王忠均一起,记者体验了一盘小海子水库的日常“体检”。
巡查:
眼看脚踩“排地雷”,远程“巡”实时数据
库容万立方米、最大坝高28.1米的小海子水库,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服役时间长,近年其消力池又出现渗水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水库下游多米外还住着10户村民,通过巡查及时处置隐患,尤为重要。”名山区水利局驻马岭镇水利员、小海子水库技术责任人彭大军说。
绕着水库边走边看边记,一个多小时后,王忠均已是满头大汗。“怎么巡查?就是要把五官和四肢都调用起来。”他说,“比如大坝巡查,先用眼睛看哪里冒水、渗水没有,用手摁、用脚踩地,试探泥土有没有变松变软,就像排地雷。”
除了大坝,溢水坝、水标尺、消力池、库面及水库周边环境、设施等,都是他的巡查对象。在他看来,采用这种“肉测”的方式进行巡查虽然累,但是很直观、很细致,“汛期每天至少巡查一次,下雨天24小时值守”。
每年5月至9月是汛期,这段时间防汛的压力更大,王忠均常常带领巡查人员郭元斌、葛宋琴和他一起巡查水库。郭元斌说“我们家就在那里。”指着不远处,出门、回家基本都要经过水库,所以对他来说,巡查还算方便。
“水位有点高。”巡查结束,王忠均叫人送来水管,几人通力合作,从库中引水放出,降低溢库风险。
同一时间“巡查”这座水库的还有彭大军。不同的是,他手上有个“秘密武器”——手机上的水库动态预警系统,水库汛限水位、实时水位、当日降雨量等情况一目了然。“水库中安装了很多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传送到这个系统中。水库旁的监控设备,每隔一小时传回实时画面。”
“这种人员和机器同步巡查的方式,已在全市推行。”雅安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陈明忠说,雅安所有40座水库,均实现了远程监测全覆盖。“监测数据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部门和当地干部群众,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预案:
应急队伍随时待命,40余分钟完成群众转移
记者看到,彭大军手上捏着一叠资料,包括《马岭镇汛期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马岭镇应急抢险救援名单》及《天目村防御小组名单》,镇上公务车尾箱里还有水鞋、雨衣、手电筒等装备。
“村组干部和民兵队伍随时待命,责任包到户到人,做到闻‘汛’而动。”彭大军说,马岭镇按照要求,设立了三个责任人:除了他和王忠均外,还有小海子水库行政责任人——马岭镇镇长张龙。
根据流程,水库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巡查责任人即向技术责任人和行政责任人报告。行政责任人组织人员转移,技术责任人核查分析问题并向区水利局报告,进而研判处置措施,并与当地一起转移人,处理汛情。
充足的防汛救灾物资必不可少。为此,镇上长期储备了3辆农用车、1台铲车、两辆拖拉机、个防汛麻袋、10把钢钎、50把铁锹,水库附近也备了一些。
汛情说来就来。名山区水利局农水股股长余大庆回忆,8月16日深夜,小海子水库突降大雨,王忠均和彭大军立即赶往巡查。23时50分,大坝开始溢水,他们立即上报雨情,应急预案很快启动。
“村支书龚福祥带领村组干部,摇响报警器,提着大喇叭,敲着锣,挨家挨户组织转移。全部喊起走,喊不走的拉起走,拉不走的背起走,背不走的抬都要抬走!”王忠均说。
40余分钟后,水面已超过水库溢流坝20多厘米,接近此前划定的“准备转移水位线”。而此时,下游10户村民已全部转移到村委会安全地带。
为何这么快?名山区水利局副局长谢波说,早在汛期到来前,名山区就对全区23座水库相关干部群众进行了线上线下多次培训及应急撤离演练,他展示了一份培训合格证书。
“名山区水库数量超全市一半,是防汛工作重点区域之一。”陈明忠说,下一步,雅安将继续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抓实细节,防“汛”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