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好好说是吧!行!我来说!
遴选有没有黑幕基本上取决于这场遴选的范围有多广,越是大型的遴选考试,萝卜坑越少,比如中央遴选,越小的遴选考试,萝卜坑越多,比如市直遴选,甚至单位自己举行的遴选。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萝卜”进入了差额考察环节。
这个差额考察是遴选相较于公务员最特殊的地方,笔面之后,用人单位会派考察组到考生的原单位考察,重点考察工作实绩、道德评价还有岗位匹配度,用人单位会根据考察结果最终决定录用人选。
大多数情况下,落选之后只能得到一句“抱歉,你很不错,但你不是我们要找的人才”,而得不到更具体的理由,如果这里边的操作空间还不够你遐想的话,那我也不说什么了。
不过归根结底,也不是所有岗位都是萝卜坑,而且就算掉进萝卜坑也不是没有希望,只要把笔面拿下,甩开“萝卜”五分以上的分差,学历水平不比别人差,就能挤掉“萝卜”,笔面分数在最终决定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权重的,没有几个人敢一手遮天。
所以哪怕遴选有灰色地带,我建议还是去试试,毕竟这算得上是没有背景的基层公务员唯一的出路。
一、带你重新认识一下遴选
先来聊聊选岗
严格来说,遴选不是人选岗,而是“岗选人”,出现在职位表当中的岗位都是上级单位刚刚空出来的,他们要的就是“U盘式”人才,即插即用。
报名的时候一定要把岗位的底摸一摸,比如平时都干些什么,需要用到哪些领域的专业知识,简单评估一下自己是否合适。
再说说考试内容。
科级遴选全部都是材料题,具体可以细分为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大作文三个题型,看起来和申论没有什么区别对不对?
实际上,遴选的要求要比申论严格的多,案例分析的场景以及人设限定更细更严格,公文写作也不再只看格式,大作文的命题也更有倾向性和针对性。
所以啊,不要想着把备考申论的经验搬过来了,不顶用,有这种想法的人在遴选这座独木桥上绝对站不稳。
二、规避备考误区
?生搬硬套答题模板
申论答题有固定模式可循,但遴选没有。
对策建议题问的更细,不是简单起几句高调就能拿分,需要着眼于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意见;
工作思路题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出题人有时候会在材料中埋下陷阱,就看你回答的时候有没有把材料读透彻;
大作文也不再是固定的策论写作,还有可能考事务性公文,比如续写材料、写讲话稿、写提纲,这些题目考模板能拿高分吗?
显然不能。
?迷信参考答案
虽然有个别地方的遴选会考客观题,但主观题还是遴选的主旋律。
但凡是主观题,就肯定不止一个参考答案,这个道理初中写作文的时候就应该懂了。
我们备考遴选不能把某一家的参考答案当成标尺,而是要货比三家,从他们的参考答案当中挖掘共同点,找找思路上的差别。
如果陷入了偏听偏信的误区,你就会发现,冲刺模拟的时候分数挺高,真实成绩却远远低于你的期望值,这和公考考生说某某机构讲的差、没效果是一个道理。
?写作素材只背不用
很多人备考的时候喜欢犯懒,不喜欢写,只喜欢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积累的素材背了一大堆,但上了考场还是抓耳挠腮,半天憋出来一个词。
那些词句和案例得用起来啊朋友们,都说学习借鉴是写材料的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才迈出去一只脚,凭什么在考场上技压群雄啊。
一些结构严谨的对仗句要多用才能渐渐掌握造句逻辑,一些真实案例要多多引申才能挖掘出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用法,不要让他们躺在你的素材库中吃灰,正所谓熟能生巧,平时多加练习,上了考场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三、凭借硬实力通关笔试
?多看多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既然说到素材积累了,我们就接着说怎样通过素材积累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我个人认为主要需要搜集的素材有以下几类:精准严谨的词汇、生动朴实的比喻、构思精巧的结构、言简意赅的标题。
这些内容从哪来呢?
我的回答是人m日报,这个报纸当中的绝大多数文章都很优秀,尤其是各种评论文章,可谓是妙语连珠。
我读第一遍一般会把一些比较优质的词汇或句子划出来,读完一遍之后再回过头去,看看哪些素材值得积累,把最优质的内容挑出来,复制到我的素材库,平时做题的时候就把素材库打开,没有思路的时候翻一翻,总能找到一些灵感。
?多学多练,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思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清内因和外因,把问题的本质揪出来,对策自然而然就有了。
我知道这这时候很多人肯定在嘀咕:唱的比说的好听,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
我备考的时候是跟着姜宇遴选全课走的,老师讲案例分析的时候都是把思路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跟着他,我才找到了案例分析的诀窍。
就比如说组织调查的题目,组建调查组、展开调查、善后工作这些模板化的答案谁都会答,但都拿不了高分,为什么?因为没有抓住重心、没有抓住细节。
老师讲这类题的时候,都会先把材料中涉及具体问题的点圈出来,然后简单整理一遍,顺藤摸瓜,找到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制定调查方案。怎么调查、样本范围怎么定、关键标准有哪些,这些问题老师都根据材料讲的一清二楚,整个思路非常顺。
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
简单来说,具体分析就是要抓住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任何一个段落都不要放过,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不要想模板。
如果还没听懂直接跟课去,姜宇遴选讲的比我清楚的多。
?多思多想,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关于政策理论水平,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这不是简单背一背就能掌握住的,必须把理解放在第一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多去思考。
学习的时候要把求是这本杂志利用起来,上边有很多理论的深度解读,读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鞭辟入里的见解圈起来,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才能精准地把握住理论知识的内涵,做到活学活用。
如果对政策理论的了解不够深刻,最好不要在考场上“想当然”地大书特书,这样只会暴露自身的水平,绝对的低分没跑。
四、三大题型的核心技巧
?案例分析
这点其实刚才我说过了,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具体题型不同需要注意的点也不同,就简单再说说吧。
总结归纳题——这种题一定不能自说自话,所有的说明和论断必须围绕着材料展开,一步都不能走偏。
分析评价题——回答这种题一般都是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但也有例外,就比如各种启示题,写启示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现实情况,不能来者不拒,少说是什么,多说怎么办。
对策建议题——作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逻辑性,一条建议解决一个问题,针对性必须要强。
?公文写作
严格来说,公文写作没有什么技巧,所有的好文章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备考的时候最好把单位内部的各种公文用起来,想一想哪些地方值得改进,然后就同一个主题自己写一篇,对比看一看自己差在哪。
写完一篇公文之后,一定要花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改一改错,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单位前辈帮忙改一改,给点意见,没条件的话可以跟着姜宇遴选的讲义来,里面总结了各种公文写作的常见错误,一字一句慢慢来就行。
?大作文
不同文体需要注意的内容也不一样。
写策论文的时候,要以对策为主,每个段落至少要有70%以上的内容是在讲对策,否则就不能算是合格的策论文。
写议论文的时候,不能想怎么议就怎么议,要有一个核心观点,论证的时候要用事实说话,讲一条道理,摆一个事实,这样才不会显得空洞。
写讲话稿的时候,要注意站位,把身份带入进去,想想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在语言表达上,不能太过死板,要尽量做到平易近人,可以适当地用一用谚语或者俚语。
五、面试要稳中求胜
面试的话,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做到“两稳”,基本上不会被筛。
回答要稳:场下提前做好准备,好好研究一下该岗位的职责,预想一下可能会遇到哪些工作上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几套回答,这样能保证考场上的稳定发挥。
心态要稳:体制内工作,很多时候性格比能力更重要,考场上不要太过亢奋,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做到不急不缓,给考官留下成熟稳重的印象。
最后
我想说的就这么多啦,把这篇文章消化掉,认真备考,如果运气好一点,就算是萝卜坑你也能和别人拉开五分分差,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