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698984.html
抗战时期,国军装备的步兵枪械中,有两把枪械的作战性能,是在侵华日军之上的,一把就是大名鼎鼎且装备数量在10万挺以上的捷克ZB-26轻机枪;另外一把则是用当时的领导人命名的中正式骑步枪。
此枪是中国在引进德国毛瑟式步枪的基础上访制的,与栓动步枪的巅峰之作毛瑟98K是近亲,毛瑟98K就是在毛瑟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
中正式步枪,由当时的军政部向德国毛瑟兵工厂购得式步枪1万支,并索取了此枪全套技术图纸和资料,由兵工署交巩县兵工厂制造,年正式投入生产,定名为24年式步枪,此后改称中正式骑步枪。
枪长1.1米,枪重4公斤,口径7.92毫米,5发弹仓供弹,初速米/秒,标尺射程米,发射式毛瑟尖弹及重尖弹,弹药和捷克ZB-26轻机枪通用。
此枪由于量产较低,从年投入生产,到年期间,生产装备数量尚不足70万把,除了巩县兵工厂以外,金陵兵工厂、重庆兵工厂、浙江铁工厂、第一工厂、第四十一工厂等均有所制造,因此,导致枪械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发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S型重尖弹,弹丸初速高,弹道性能好,子弹不易受横风影响,打到人体重要部位上非死即重伤,因此,中正式骑步枪除了射击精度较高以外,还具备弹丸杀伤力大的特点。
此外,此枪有效射程米以上,具备射程远的特点,弹丸威力大于侵华日军同期装备的6.5毫米三八式步枪,后坐力要远大于三八式步枪,但后坐力在射手可控范围内,基本上不影响此枪在战场上技战术性能的发挥。
当时,中正式骑步枪,即便放眼全球,在5发栓动步枪领域,也是一把性能较好的步枪,只可惜由于战争爆发,兵工厂忙于向大西南搬迁,以及躲避日军的轰炸,导致整枪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只能装备国军中央军使用,且装备数量依然偏少。
其他军队还在持续使用落后三八式步枪脱胎于年式委员会步枪的汉阳造,甚至清代生产的已经陈旧不堪的老套筒,中国军队就是用如此低劣的枪械,抗击武装到牙齿的日军。
中正式骑步枪,枪长1.1米;三八式步枪枪长1.27米,装上长长的军刺肉搏时,由于枪长比三八式要短,因此,在拼刺刀时,中正式骑步枪就要明显吃亏,本身的拼刺训练,无论是难度还是强度,都要远逊于日军。
抗战题材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一名日军士兵连续刺倒三名国军,真较实体现了白刃战中双方士兵的差距;一般拼刺时,使用中正式骑步枪的国军,面对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日军,往往凶多吉少,这是历史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