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没有人有资格以自己的人生标尺去衡量

老子讲: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所谓“无常心”也就是没有主观观念和刻意的成见。

我们寻常人为什么不能称为“圣人”,因为我们寻常人的思维模式脱离不了“常心”,哪怕是那些智商很高的人也是一样。

比如前几天我跟几个朋友聚餐,酒过三巡之后他们便谈论起了教育孩子的问题。

有一个朋友说你们看看现在的高考制度,又是“3+3”模式,又是“赋分制”,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进好的学校,否则肯定考不上好大学。

现实中他确实也一直在考虑买学区房的问题,甚至还想让孩子去外省借读。

而另一个朋友则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市中心的学区房动辄几百万,而且孩子是不是学习那块料还不一定呢。

再说就算上了一个好大学,现在本科生不值钱,毕业以后也未必能有太好的发展,所以综合来看并不划算。

还有一个朋友也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不应该把孩子人生的全部赌注都压在学习上,而是应该从小多学习一些音乐、美术之类的特长,让孩子以后能多一条路可以选择。

总之大家各有各的道理,互不相让,听着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恍然间明白了,这就叫“常心”。

我无法赞同或者否认他们任何一个人的观点,因为如此不仅无益于结论的产生,恐反又多了一“心”。

确实,每个人都坚信着自己的认定走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这世上通过考学成就人生的人有很多,但依靠从小兴趣爱好生活的人也有很多。

有的人明明希望走学术的路子,但毕业后却阴错阳差偏偏在靠儿时的兴趣爱好赚钱。

这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

没有人能够完全归纳和总结人生,自然也就没有人有资格以自我认定的人生标尺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无知,每个人所秉承的观念仅仅是我们不同人生经历在内心形成的倒影,它不无道理,但绝非真理。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所有人都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未来。

所以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真正的圣人没有这些主观成见与观念,他们内心只保留人们最原始、最真诚的共同意志以及天下的共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朋友们观念之间的矛盾便化解掉了,大家既然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还争论什么呢?

所以老子又说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

因为当我们抛弃掉自我的主观成见与观念之后,也就没有了善与不善,信与不信的差别心了。

如此正如老子最后总结的一样: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圣人的心如同天地一样,能够包容万物,看待世间的一切善恶是非,都如同看待孩童一般。

一个天真无知的孩子只因为嘴馋吃了别人田地里的一个西红柿,我们就能将孩童定性为盗贼吗?显然不会,我们一定会教育他这样是不对的。

所以我非常反对很多人说老子的著作虽然名字叫《道德经》,但老子不讲“道德”,甚至不分善恶。

因为老子的这种看似是非不分的思路,才恰恰为我们明确了大是大非。

从历史经验来看,儒家是非分明,始终在推崇仁、义、礼、智,可有几人能够真心去修身呢?儒家的“仁义”千年来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被人们当成幌子以掩饰其背后的不仁不义。

所以老子早就强调过要“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因为一旦一件事物被作为善加以推崇,那么便势必伴随着同等的恶,善恶本是一体两面。

绝对的弃恶从善根本不存在,我们只能做到扬善隐恶,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方式,以“负阴抱阳”的姿态去效法天地,不去刻意对立任何人与事。

如此一切自然而然,阴阳调和,善恶合一,也就能够实现无为而无不为之大功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