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背后的国家兴衰与经济金融变迁丨财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赵宇、肖佳文、齐鲁骏、范亚琴、谈润青、陈燃萍

笔者曾经总结,科技创新有两条演化的路径:第一,可以做什么。因为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技术或创新的积累之上的,创新的本质是对已有创新的新的组合。去年开始热起来的元宇宙概念,就是六大模块的技术组合。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它能把一些最新的软科技包含进来,如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再比如智能汽车、万物互联这些赛道。

第二,应该做什么。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解决一些问题(满足需求),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到了某个时刻不得不解决。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双碳战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两百多年来,能源内部在不断地更替,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炭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石油化工,以及现在的新能源。从煤炭到石油化工都是高碳排放的,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而气候变暖只是其中一个表现。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近年来环境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居于首位,而且发生频率还在提高。该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本次书单的主题为“能源转型与经济变革”。就像新冠疫情可能催化数字经济一样,俄乌冲突也会催化能源转型。

书名:《增长的极限》+《: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乔根·兰德斯等(罗马俱乐部)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推荐人:陈达飞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主管

推荐语:对于预测,经济学家们众说纷纭,或将其作为判断理论是否靠谱的标尺,典型代表是弥尔顿·弗里德曼;或对其不屑一顾,认为经济系统是复杂系统,是非线性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有些认为短期可预测性较高,长期不可预测。从实务角度而言,预测的必要性不可置否,预测的准确性很难简单地依据时间长短而论,因为经济有短中期和长周期。3年短周期预测中,2年可算长;50年长周期预测中,10年也算短。

笔者喜欢丹尼尔·贝尔(DanilBll,又译为贝淡宁)的表达。上世纪70年代,贝尔开始虚构后工业社会前景时,写作了鸿篇巨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一版出版于年。半个世纪之后回看,贝尔在书中的描述可谓“八九不离十”。但他在导论中写道:“我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在撰写被德国哲学家汉斯·瓦格斯(HanVaihingr)称之为‘如果’的一种虚构,一种对可能逻辑的逻辑构想,它可以与未来的社会现实进行比较,以便观察在实际的发展中是什么干预、改变了社会”。事后看来的错误预测,往往只是人们根据事前预测而改变了行为。

《增长的极限》和《:未来40年的中国与世界》是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对进行长周期预测的经典作品,前者预测一百三十年,后者预测四十年。几位作者都是盛极一时的罗马俱乐部的成员,该组织旨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但经济学家们大多专注于稀缺性条件下的最优化行为,却较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