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30/9380729.html
“互联网+陇南”,一日千里迎风帆
——“我们这十年·陇南”系列报道⑤
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正在田间地头直播。张承荣摄
陇小南网货供应中心员工在直播带货。刘敏摄
礼县农民张加成正在田间直播销售苹果。李旭春摄
去年“双11”期间,陇南电商平台当日销售单.21万元。图为电商企业员工正在紧张地打包发货。李董摄
“不见面”审批的有效实施,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路”。图为工作人员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批网上申请事项。(资料图)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是一个坐标、一个符号,甚至是一个时代。
毫无疑问,从年到现在,这十年是陇南在互联网开疆拓土、异军突起、一日千里的十年。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年间,陇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以“鼎新”带动“革故”,抢抓互联网机遇,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让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乡村群众赋智、为产业发展赋能、为基层治理赋力。
十年间,“互联网+”成为陇南最鲜明、最突出、最靓丽的符号之一,陇南从藏在深山人不识的贫困小城,成长为西部农村电商的领航者,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网络成为新基建,村民“在线上”、隔空“能诊脉”、种地“望云端”、销售“网全球”、振兴“摸得着”……
信息流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政策流聚集流通在陇南大地上,让奇迹照进了现实。
数字经济,网销全球点燃“新引擎”
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礼县永兴镇龙槐村,张加成又开始了直播。
这位60岁的陇南礼县永兴镇龙槐村农民,从年开始,开淘宝网店、做微商、当直播网红,一次次刷新自己的人生。如今,张加成的苹果畅销全国,甚至漂洋过海出口多个国家。而仅去年礼县电商交易额达到6.1亿元,其中线上交易2.45亿元。
从年至今,十年,说起陇南电商,引以为荣。
作为陇南“数字经济”的代表,它让陇南成为“网红”,也让很多群众找到了致富“门道”。?
并从上而下,建立了一套组织推动新体系,培育了一批市场经营新主体,开辟了一条农产品销售新路径,探索了一种电商带贫新机制,形成了陇南电商产品卖到全国、卖到境外的“大循环”和自产自销的“小循环”互补发展格局,为这片大山里的人们带来丰厚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年8月,陇南全市开办网店稳定1.4万多家,累计销售多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2万人。
电商,更是重塑了陇南面貌,让其成为“世界的陇南”。
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全省电子商务工作暨同城配送现场会相继在陇南召开。电商“陇南模式”被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写进“陇南共识”,在全国乃至全球推广,同城配送经验在全省推广。电商扶贫案例,荣获“全球减贫案例有奖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陇南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脱贫攻坚交流基地”……
陇南的特色宝贝从人背畜驮、坐板车到赶汽车、上高速,再到乘高铁、登飞机,出口到美国、意大利、孟加拉、迪拜、泰国、荷兰……
不仅如此,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理念也倒逼陇南当地传统种植养殖业向规模化、高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全程溯源,有效提高优质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反哺、反育产业链和市场,倒逼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陇南电商平台,发展会员43.1万人,入驻商家家,商品总数2.18万款。大家在互联网上开眼界、学知识、增自信、找出路,许多当地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谋发展,以全新的方式,恢复乡村的活力。
陇南成为丰富多彩的网上“大卖场”,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和美丽风光的宣传,利用视频直播、网红代言、社交团购、电子竞技、众筹等多种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农旅融合、社会热点与电商营销融合的活动,从最初的农产品电商向全域电商、全民电商发展。
最终,造福广大群众。
数字乡村,“数”有所为打造“新家园”
农村发展的下一步是“乡村振兴”“数字乡村”。
从“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到“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陇南从始至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年6月,陇南乡村大数据再获殊荣,成功入选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案例,在此之前,该平台先后荣获全国“大数据+扶贫”和“中国网络理政”创新案例。
打开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基层党建、政务服务、农家乐、陇南赶集、培训就业、健康证明、产销对接、农技交流、陇南绿茶等板块清晰明了。“相当于建设了一个‘网上村庄’,村民们在上面交流、学习,村干部也会把村上最新开展的各项工作发在里面。”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党支部书记任华章说。
陇南乡村大数据自上线以来,通过不断更新,不断升级,触角延伸到陇南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
目前,已上线15个市直单位的30项小应用,开通个村级移动门户网站,认证用户万人,基本覆盖到每个家庭,系统日均访问量20万次,成为服务陇南乡村发展的“掌中宝”,为群众提供“掌上可看、移动可办、指尖可查”的便捷服务。在润物无声中促进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经营网络化,改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管理群众、掌握社情民意的方式,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家住礼县罗坝镇郭家村的杨良玉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村聊”群里发布了“村民将自家庭院改造成产业晾晒场可以领取元补助”的信息,杨良玉立即响应,让“泥巴院”变成“水泥院”;
为安全有序推进餐饮企业复工,该平台还开通企业线上备案登记功能,顾客在线申领健康通行证,“同城配送”服务也在第一时间上线,减少接触,方便群众,促进消费……
陇南不断推进信息惠民、数字乡村建设,弥补了广大农村的数字“鸿沟”,改变着广大群众的生活。十年间,越来越多的村民触碰大数据、玩转互联网。
“我们还与国网电力公司合作,建设了乡村振兴大数据,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指标个,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多个维度分析乡村振兴情况,辅助政府精准施策、科学决策。”陇南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董星说。
数字陇南,未来无限开拓“新格局”
加强数据统筹、推动数据共享、扩大数据开放、实现数据赋能……
如今在陇南,大数据变为这座城市的符号、群众生活的“刚需”。
十年来,陇南紧随“互联网+”发展大势,深入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在产业、政务、商业、民生领域的创新应用,立足建设全国一流的应用型大数据创新示范区,为推动精准扶贫、完善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一条以乡村和农民为主体的西部地区大数据发展之路。
走进陇南,大数据可谓“无孔不入”,地理信息、经济社会、人口法人、政务服务、乡村大数据、政务管理大数据、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大数据、电子商务、旅游文化、智慧停车、智慧农业、智慧养蜂、智慧医疗等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让“沉睡的数据”发挥出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效益。
“目前,我们已建成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和大数据运营体验中心,以及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乡村大数据平台,覆盖数字政府、社会治理、防灾减灾、新兴数字产业等各类大数据应用的‘三’‘二’‘+’工程。”董星说。
年3月12日,陇南数字政府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平台包括政务云、共享交换平台、大数据基座等12个系统平台,聚焦社会热点和堵点,推出新生儿出生、医疗费用结算、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等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纳入43个部门个事项,其中网办事项个,初步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协同”。
陇南山大沟深,大数据就像一个“魔法师”,一个个数据由点连到线,由线推及面,在空间上打破分割,在网络上实现互联互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为了加强信息传递,陇南开发了部署落实功能,实行信息红黄蓝三色管理,构建了快速响应落实体系,在陇南2.79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在崇山峻岭1.6万个村村寨寨间,在基层1.3万余名县乡村一线干部中,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中央决策、省市部署,实现半小时内精准传达,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上下联动、高效落实。
而防灾减灾“1+8”应急指挥体系打通了气象、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数据,实现数据汇集,实时监测,综合分析,预警信息发送。并通过视频监控、现场连线、高清地图、部署落实、应急电话、无人机、现场会商等各种“智能+”手段,让陇南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成为“智慧大脑”。
当“高质量”成为发展的新高度,陇南靶向提升传统工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抢抓青岛陇南东西协作机遇,依托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与油橄榄产业深度融合,建成“油橄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
“数字红利”加快释放,“互联网+”深入生活,深刻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从农村到城市,互联网早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成为人们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陇南18.5万人次通过“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系统,享受到自主选课、培训组织、培训监管、就业服务和数据分析的服务,提高了就业技能。
从2G落后,3G追赶,4G同步,到5G引领,陇南人更自信了,始终面向未来,实事求是、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力争将陇南建成西部地区一流的应用型大数据创新示范区,在信息化时代赢得先机,后发赶超、绿色崛起。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而远方亦不再遥远!
(文/陇南日报记者靳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