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永安镇蟹肥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渤海之滨,黄河口上蟹膏黄,探索出了产业升级的“永安模式”;稻田画上,绿色新城加速崛起,闯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民生路上,乡村颜值更加靓丽,呈现欣欣向荣的崭新景象。

时光见证不凡。今年以来,垦利区永安镇紧紧围绕“建设5个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一批批重点工程项目密集落地。

如今在永安大地上,“黄河口大闸蟹”已成“金字招牌”,连成片的旅游景点也正助力永安打造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永安镇正沿着更具成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向前。

一个项目育出一条产业链

眼下,正值大闸蟹大规模上市的季节,在位于永安镇的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闸蟹养殖园区内,工人们每天凌晨3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蟹池中成长完全的大闸蟹,被打捞上岸,个个膘肥膏满。捕捞出水后,工人们再对螃蟹进行冲洗、分拣、捆绑,最后按照订单将螃蟹发货。“今年的大闸蟹又遇丰收年,咱老百姓更加干劲十足。”工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

从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池旁向远处眺望,千亩蟹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美如画。总经理王英泽感慨道,公司成立前,永安镇的大闸蟹养殖还处于农户小规模散养的阶段,现在的精养涉及水体系管理、饲养用料配比、专业增氧消毒等专业技术,科技含量大增。

“为了打造高品质的大闸蟹品牌,我们让大闸蟹吃绿色食品,除了合成饲料外还有一些海鲜。”虽然今年夏天天气较为炎热,不利于螃蟹的生长,但黄河口大闸蟹还是如期上市,且品质喜人。王英泽告诉记者,如今螃蟹养殖均已实现了专业化、科学化,目前池里的螃蟹蟹膏肥美、蟹黄充盈,到了最佳品尝期。

近年来,永安镇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大闸蟹为主的水产养殖业,在引进龙头企业入驻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园区示范带动效应,进而引导村民共同走上特色水产养殖道路。目前,永安镇大闸蟹养殖产业的规模化不断提升,集聚效应正在加速形成。黄河口大闸蟹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已成为永安镇的“金字招牌”。

在永安镇政府驻地东南方向约15公里处,一只数米高的巨型大闸蟹雕塑巍然矗立,获名“敢为天下先”,其长度由黄河的长度微缩而成,高度由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微缩而成,凸显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效应。它的身后,正是东营市垦利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支撑项目: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正是永安镇大闸蟹发展的体现和见证。

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应运而生,上海海洋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将在养殖技术和管理上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和指导,一些前沿科研课题也将落户基地。帮助企业提升养殖水平的同时,也惠及周边群众,通过培训、经验分享等形式,带动当地养殖户的发展。

目前这里是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的驻地,在大闸蟹育种优选等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年产优质大闸蟹吨,产值万元。同时,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已完成大闸蟹雕塑及研究院、综合体、休闲屋建设,大闸蟹一个项目已育出一条产业链。

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提升发展的上限。除了黄河口大闸蟹外,其他重点项目也在永安镇同步推进中,永安镇正逐步成为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迈向了高质量发展。

沃土之上花自开。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落地开花。突出抓好“双招双引”,永安镇与中冷联集团、中农北斗等进行线上洽谈,共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活动50余次,与佰汇达集团等签约项目3个,与山东土发集团成功签约,与通威股份、中广国际传媒、中储粮集团等在谈项目6个。目前胜利村已被中组部确定为年度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围绕“七网”建设、现代农业等谋划专项债项目7个,大闸蟹水产品育种项目成功入库。

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穿越永安大地,喜看稻菽千层浪,在广袤田野间,农村发展的火热实践展现着乡村振兴的成果。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为此,永安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走乡村善治之路,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党旗高高飘扬。

在永安镇前二十五村,口耳相传的“村党员公约”如今有了新版本——

年,前二十五村以建设葡萄大棚为契机成立前坨子农业种植合作社,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引导村民流转土地40余亩,带动党员群众8人入社入股,走出了一条以推进“集体经济”强村为目标,引导“抱团”取暖,集智聚力谋求村集体产业发展的道路。

年,前二十五村迎来了喜人的丰收。葡萄亩产斤,阳光玫瑰最贵时更是卖到了每斤25元,“前坨一品”葡萄品牌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农产品,每年保底为村集体经济贡献3到5万元。从不见收成的盐碱地到供不应求的“甜葡萄”,前二十五村通过组建互助小组、功能小组,带动党员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建设,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一步一个脚印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种植的阳光玫瑰果大汁多、品质上乘,尝过的市民都赞不绝口,现在销路也不愁,每隔一天就有超市专车来拉走。”在葡萄大棚内,前二十五村党支部委员牛仕明指着阳光玫瑰向记者介绍道,棚内不时还有前来采摘的市民。

市民张先生已经是第二次来棚内采摘了。起初是通过朋友推荐,带着家人来采摘过一次,这次还计划去参观稻田画等景点,来一次永安特色游。

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红色传承,都需要牢固的党建根基。永安镇胜利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山东战略区清河区兵工厂所在地,具有水、田、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兵工文化等特色资源。近年来,胜利村牢牢抓住党建这条主线,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文化面貌都得到了极大提升,逐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的红色文化促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

如今,胜利村的兵工厂、黄河口胜利移民博物馆等地点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村民红色革命遗址更是成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为该村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人气,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以点带面增民生福祉

重点项目重在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强势带动有效投资的同时,惠民生的保障作用也在逐步体现。

那么,幸福是什么?在永安镇经二路商铺业主王先生看来,答案很明确。

“过去一下雨,这路上全是积水,雨大的时候都得趟水才能到我们的门头,今年永安镇把经二路这一片的雨排管线、下水井都进行了改造提升,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积水的问题了,真是给咱老百姓办了大实事。”细数身边的变化,王先生喜上眉梢。

群众的幸福感是丈量一个区域发展深度和广度的标尺,永安镇以突出群众实际感受、突出群众普遍受益、突出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导向,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积极回应居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其中,永安镇坚持“三个聚焦”,实施了教育设施提升、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道路维修改造、乡村文化样板等总投资1余万元9件民生实事,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走进永安镇二十师村,村口的白蜡树已经悄然换成了法国梧桐,走进村内,通过开展各项弱电管线下地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村内道路通信管线建设、经营、维护和管理,消除了空中各种线缆“蜘蛛网”,还村民一个整洁、优美的空间。

“本次弱电下地主要是光电、移动和联通网络下地,目前工程已经全部完毕,构成了安全可靠的通信地下共用管网,同时,我们还对村内所有道路进行了雨污分流,努力将二十师村建设成生态宜居、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二十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金龙介绍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仗。与此同时,永安镇以提升服务为标,以群众满意为尺,聚焦群众关心的“为难事”,化解群众担心的“烦心事”,建立机关干部联企、联村制度,围绕“居住环境、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社会帮扶、社会治安”六个方面,通过“敲门入户”,进一步了解群众诉求,深入推进“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大走访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与此同时,永安镇通过开展公益培训、全民运动会、音乐节、广场舞比赛、文化活动进景区、送戏下乡等,惠及群众万余人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满足了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让民生实事也更有温度。

浩荡征途风正劲,勇毅前行再扬帆。在新时代高歌行进的壮阔征程中,永安广大干部群众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城兴民富的壮美画卷,黄河尾闾、渤海之滨,掀起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

(记者闫雯雯通讯员王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