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口碑重灾区,服化道的审美标尺到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www.xxzywj.com/

前言:做了很多古装爽剧的于正,又出新作了。他之前凭“强剧情反转+大女主爽剧+精致服化道”炮制出不少爆款,这次主打合家欢的古装轻喜剧《玉楼春》,是不是能继续依赖爆款公式收割流量,市场给出了质疑的声音。

精致的服化道也有救不了的场

剧一开播,就因辣目洋子模仿洛神的剧情上了微博热搜,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不少人发现《玉楼春》的人物设计跟《红楼梦》很像。

人物家世,出身,性格,都挺像,几位主角的名字里也各有《红楼梦》中几位的字。林少春,林黛玉。孙玉楼,贾宝玉。许凤翘,王熙凤。

于正说《玉楼春》是他听蒋勋讲《红楼梦》的感悟,“是我对人生的态度和解读,更是我特别想表现的古画意境。”

只不过,肩负为父伸冤重任的女主,没有跳脱爽剧开金手指的套路。一曲琵琶一见钟情,世家公子苦追不放,没新鲜感,所以,剧情方面观众不买账。

也有不少人喜欢剧中服化道。明制汉服,精致大气。细眉浅黛,温婉秀气。台词中也会迸出一些增加古风感的用词,女子唇脂的颜色叫半边娇。

一些场景设计也还可以,初见,林少春台上弹琵琶,孙玉楼台下观看。由日光换成烛光,人物也由坐到站,一眼万年,恍若隔世。

孙玉楼约林少春寺庙相见,雨中,大榕树下,林少春撑伞转身,望见正淋雨的孙玉楼,构图精巧,宛如画作。

服装,化妆,道具,都为整部剧服务,它是决定一部剧质量的关键所在。那精致的服化道能救一部剧吗?答案是能,但前提是剧情不拉跨。

于正上一部爆款《延禧宫略》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有人吐槽魏璎珞的宫斗戏就是反套路的爽剧,但主线清晰,剧情上没有太多硬伤。

然后,以莫兰迪色的滤镜,精美考究的传统服饰,得到了观众的喜爱,还把绒花、压襟、护甲、点翠等诸多物件重新推到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这是服化道成为《延禧宫略》功臣的重要原因。

如果把一部剧比作一个人,那剧情故事和传递的内核可以看成灵魂,服化道则是外表。只有灵魂,很难让人一开始靠近。徒有外表,则留不住人。只有相得益彰,才是佳人佳作。

追求还原历史就一定对吗?

随着电影和电视剧制作上的成熟,整个流程的工业化都被纳入考核、审视的体系,服化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自然不能忽视。

作为普通观众,考量一部古装剧的服化道质量是否过关的标准,主要有四点,第一,有没有营造出该有的氛围感和真实感,这点能让演员和观众快速入戏。第二,制作够不够严谨,没有较大瑕疵,惹人诟病。第三,有一定美学追求,观众也可以跟着一起提升审美。第四,有历史背景的古装剧,是否尊重历史、还原历史。

尤其在第四点上,近年来一些非正剧类的古装剧,也开始追求还原历史和传递传统文化。这样做本没问题,像《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其中佼佼者,导演曹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全剧70%的经费都注入了精致置景、精确还原原著及历史细节的衣妆。

只不过有时候没有把握好尺度,有些过犹不及,甚至出现了一些观众接受无能的人物造型。

比如,关晓彤在《凤求凰》中的假髻造型,被网友戏称为“缝纫机头”,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确实追崇飞仙式的高髻,但是剧中假髻的比例出现了问题,让人物看起来头重脚轻,很不协调,本来是为角色服务的设计,反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还有电影《花木兰》中刘亦菲的额黄妆、重腮红,同样出现了观众无法接受的历史还原问题。鹅黄妆没错,贴花黄也没错,但艺术创作有时需要平衡观众的接受能力。

诚然,大众无法接受这些还原历史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文化教育背景高低的差异,但创作者不能强迫所有人以现代审美来接受那个时代的美。

归根到底,服化道的作用是服务整部剧,是为了让一部剧更吸引人,而不是阻隔一部分人。如果在这个层面就开始背离观众,就算百分百复刻了历史,也不一定能获得好评。

美出圈的剧,都不是只有美

如今,精致的服化道已经成为一部剧的宣传点,但纵观那些虽然是依靠服化道出圈的剧,真正传达到观众心中的东西,要远远丰富很多。

优质的服化道给人一种视觉盛宴般的享受。但这种优质与美,不是单纯的华丽、精致和壕,是在达到前面所述的合格线基础上,再拓展和提升了整部剧的舒适度,文化感。

李少红的《大明宫词》经典,除了充满人文主义和哲学意味,其实服化道方面也是高度贴合剧情的,美在恰到好处,形神兼备。

武则天的服装偏暗,侧重高贵的仪态。太平公主的服装风格唯美,她连最后的死亡也是一种极致的美。

其实,从国民度超高的《甄嬛传》就能看出影视剧开始在服化道上面下功夫了,一些剧情细节也很考究,例如,皇帝用膳,一道菜被动过三次筷以上,之后几个月不能再上桌。

造型设计师陈敏正也说过,"造型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妆面、服装、头饰都是为衬托人物性格。"

以甄嬛来例,她的妆面造型非常符合人物成长,层次分明。前期,清新,小家碧玉,中期,身份变化,去掉了刘海,妆容偏向精致。后期,气势更胜,妆容更浓。

很容易拿来跟《甄嬛传》与《延禧宫略》比较的《如懿传》,在服化道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它也做到了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借服装造型传递人物成长的层次感。

少女时期的如懿多着鲜绿、浅红,配饰有丝巾,俏皮灵动,成为侧福晋以后,多湖绿,浅紫,衣服上多绣有花纹,那也是她颇为受宠的时期,服饰中也有体现,后来在冷宫中直接变成素色,再到出冷宫一步步成为后宫之主,服饰更端庄大气,也越来越奢华精致,仙鹤之类的纹样也屡有出现。

经典的封后朝服,则是按照清朝皇后礼服进行了还原,包括朝冠,朝褂,朝袍、朝裙、金约、领约、耳饰、朝珠等,非常隆重正式。

除此之外,剧中很多摄影构图都在为人物的情绪、状态服务,以如懿倚门垂泪的那个镜头来说,导演用了剪影方式去呈现,给人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古典美感。

当然,一些影视剧也有不同层面的拓展。

展示唐朝风貌的《长安十二时辰》,圆领袍、仕女妆、宝相纹、散花纹,还原度很高,新鲜又惊艳,播出后还掀起一股仿唐妆的风潮。

主打后宅故事的《知否》,也细致展示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生活方式。

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输出,盛唐气象,大宋华光,可窥一二,且余韵无穷。

所以,此类剧圈粉的原因是创作团队的严谨,就像《长安十二时辰》对服化道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他们的印染是真正的纺织物,颜色也非常准。铠甲用真正的金属材质复原。圆领袍式作为所有百姓的便服和官员的常服,整体看起来大气磅礴。

但要想产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服化道,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专业知识,此前,冯小刚就曾谈过人才匮乏:“我们特别需要蓝翔技校……服化道这方面的,这些我们没有一所大学培养他们。我们能不能从好莱坞请制作道具的、制作特效化妆的老师过来,帮助我们培养技工。学习这个半年就可以毕业。”

人才不足,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整个行业都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挖掘,这也是影视行业应该是着手的一件大事。

结语:

艺术无小事,创作也是,看似只是一根钗簪,一件披风,一处场景的搭建,其实都需要构思和耗费心血。观众不是傻子,他们看得见那些付出。

创作还是要把根基打好,扎实的剧本,流畅的剧情,过硬的演技,再加上合格的服化道,四管齐下,才能做出一部精品。

一部好剧,优质的服化道是锦上添花。但遇到烂剧,再优质的服化道也无法力挽狂澜。

文/阿楚X十六X鲸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