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要做事的。“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可能无论何时,干活总是让人劳累,让人想要逃避,很怕一不小心就当了“冤大头”。俗语“多能多干多劳碌”,下句更显精华,那就是“不得浮生半日闲”,实为老祖宗经验之谈。似在描述“多能多干”之人的劳碌命,实则是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道理如何?且细听分说。多能多干多劳碌电影《蜘蛛侠》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能力愈大,责任愈大”,这句话对蜘蛛侠彼得帕克影响很大,故现实中人们也多有讨论。有人说这句话,分明就是“道德绑架”,凭什么能力越大的人,要担负的责任就越大,就越要“多能多干”呢?“多能多干”分为两种目的,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为了他人。先不说前者,可能很多人就不明白,凭什么自己要为他人多能多干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社会需要正能量。很多人在“为己”和“为人”的顺序上犯嘀咕,总觉得应该先“人人为我”,如此才能“我为人人”。这么一来,自己总不会吃亏。可若是人人皆这么想,那么社会上还有“为人”存在吗?资源分配总是不均的,大部分的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们的生活有好有坏,但这并不是为己不为人的理由,别人的钱、别人的地位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他人付出更多,这不是自己懒惰的理由。“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这些为富者,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大富大贵,他们的富贵在于其“多能多干”。《礼记》有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思是他人一次能做到的事,我要反复做一百次;别人十次能做到的事,我要反复做一千次。这句话还有后续:“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没有天生的强者,成大事者,无不是性情坚毅之辈。多能,多才能矣。所谓“才能”,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获得的,拥有才能却不肯下苦功夫“多干”,时间一长才能生疏,泯然众人矣。至于“劳碌”,做何事不劳碌?人,生来就是劳碌命。除了睡觉,其他皆是劳碌事。在读高中的时候,学校也有一行标语:“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走入社会后才发现,生前也很难久睡,大部分时间,都是要工作学习的。既然横竖都要干活,与其想着逃避,倒不如踏踏实地,“多能多干多劳碌”,在劳碌的生活中学会技能,一步一步向上走,如张衡所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不得浮生半日闲“浮生半日闲”极具诗意,语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忙里偷得的闲时,最是让人放松。但需要把握好度,一个不小心就成了“闲里偷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算是忙里偷闲。以“浮生”作为标尺,“半日闲”有些言过其实。一辈子忙忙碌碌,没有片刻休息时间。看来这句话倒像是一句抱怨的话语,当然不符合教导后人的宗旨。事实上,“浮生”是指空虚不实的人生。为何空虚不实?因为虚度光阴。所以“不得浮生半日闲”,又可解释为不在人生中浪费光阴。旧语新说,总要多出些新的味道。如今,法定工作时间是八小时,一天除去八小时,还有十六个小时可以“挥霍”。有的人就真的用来挥霍了,而有的人,则在这一段时间里“不得浮生半日闲”,完善工作后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当然,该有的休息时间还是要有的。常说: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无益于提高效率,且容易酿出祸事,所以要张弛有度,如此才能持久。结语“多能多干多劳碌”,不是客观的被动,而是主观的能动。能者多劳,达者为先。不光是为了他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了站得更高,看看更高处的风景。培根说:“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蜂蜜来。”香甜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创造,沉浸于“浮生半日闲”,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