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柯城区民政局围绕“民生保障更牢、服务水平更优”目标,从“主动发现—代办申请—享受待遇—服务提质”社会救助全流程角度出发,深化“助联体”试点建设,推广“统衢助”平台应用,打造社会救助“四度”标尺(四度是指:救助精度、救助深度、救助速度、救助温度),在救助程序上变群众“跑多地”“跑多次”为“跑一地”“零次跑”,在救助认定上变“人工识别”为“智能识别”,在救助机制上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在救助方式上变“单一”救助为“多元化”救助方式,兜牢民生幸福网,助力共同富裕。
精度标尺
“智慧救助”助力精准救助
以“智慧救助”的形式,利用数据赋能,协同推进“线上+线下”双轨复核程序。线上,通过“浙里救”或浙江政务服务网受理救助申请,依托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实现医保、人社、房产、工商、银行、车辆等26项数据信息共享,规范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认定程序,对救助对象做到“逢进必核”;线下,通过“组团联村、干部联户”工作机制,乡镇(街道)民政干部将大救助系统核对报告反馈到村(社)网格员,所有信息上门入户逐一核实,将传统入户调查和现代信息核对手段相结合,确保线上线下数据吻合。同时,严格落实救助公示制度、近亲属备案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机制,将骗取社会救助行为纳入诚信记录,提高救助资格认定精度。
深度标尺
“特殊救济”融入救助举措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高质量做好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衢州市柯城区针对部分低收入家庭暂时不符合现行救助政策,探索制定了《柯城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救济实施细则(试行)》方案,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特殊低保对象、特殊重病家庭三类重点人群,按照致贫原因、身体状况、劳动能力、收入上线(低于我区低保年人均标准收入为上限)等具体情况实施特殊对象分类认定,分类确定救助救济金额,不断提高救助深度,将“沉默的少数”纳入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救济对象。该项方案实施以来,已累计发放特殊困难救助金额.59万元,惠及补差对象人次,低保、低边等重病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十个百分点,惠及人。
速度标尺
“快进键”跑出救助加速度
实行两主动三服务,按“快进键”跑出救助加速度。转变救助服务理念,变被动群众上门为主动告知、主动发现;救助方式变为快速响应、即时救助、跟踪转介服务。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和大救助信息系统,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申请,区民政局完成救助对象确认后,按申请人勾选事项推送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按照办事事项时限要求进行审批确认,实现困难群众14个救助事项“一件事”集成办理落地。着力提高救助时效,主动发现或协助申请救助的困难群众,村(社)协助乡镇(街道)预判困难群众困难情形,3个工作日内启动家庭经济调查,不晚于15个工作日内形成初审意见并提交公示,公示期满后缩短为3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认定;急难型临时救助,24小时内先行救助,特别情况下可8小时内先行救助,事后补录备案,分秒必争跑出救助“加速度”。
温度标尺
“物质+服务”诠释民政温度
按照“五个帮”要求,充分发挥“助联体”桥梁纽带的作用,联合区社会救助成员单位、慈善总会、社会组织等单位开展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形成“区乡一体、条抓快统、信息共享、协同高效”的纵横联动帮扶体系。一方面,整合党建、社工等多方面力量,依托“一户一册一干部”、困难群众定期走访制度,开展结对帮扶“问需求、解难题”活动;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万向助学、添翼、圆梦助学等活动。针对社会救助对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鼓励和引导慈善总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开展类别化、差异化暖心救助帮扶,不断提升“物质+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采集电力户号户,开展幸福清单送达余次,探访关爱次,完成“统衢助”平台慈善超市捐赠和微心愿服务认领余次,链接帮扶资金20余万元,实现“微心愿”对接%,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柯城区将瞄准四省边际共同示范区建设目标,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物质+服务+创新”救助新模式。持续在智慧救助上“用力”,救助精准上“着力”,在提低增收上“发力”,在暖心服务上“竭力”,四轮驱动共同富裕幸福列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