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佛系最不鸡血的芬兰教育,为什么被誉为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611/7208874.html

这周训练营开课了,群里有几位妈妈关于鸡娃的谈话引发我的感慨,孩子们正在成为“优秀的绵羊”:我好好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但是人格和自我的发展却越来越差了…我悄咪咪发了个朋友圈。

有位学霸好友,给我留了这条言,觉得我一定会打脸。

NONO,为啥养孩子这事我可以这么佛系?亲妈,说不在意没期待,一定是自己骗自己。哪里有爹妈希望孩子一事无成,除了吃喝玩乐找不到生活目标的?

但是不鸡娃,是因为,我知道教育这件事,“效率”比“努力”更重要。做的多,不一定对的多!

熟悉的铁粉知道,我研究生课题是做比较教育研究的,我做了大概全球十几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对比。公号也系统输出过新西兰、新加坡教育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还有我的一手研究感受。

今天就来说说最佛系,最不鸡血,但是创造了教育神话的“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为什么被誉为神话教育

MYTHEDUCATION

有一个地方,最好的学校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

有一个地方,孩子学不好,老师会反思是不是教授方式不对;

有一个地方,没有语数外等课程,都是实际场景的主题教学;

有一个地方,兴趣班是学校提供的自愿且免费…

看到这里你可能不禁惊呼:这是什么神仙世界?

这就是被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和学者评定的,教育排在世界第一位的芬兰教育。

近年来,芬兰教育改革力求消除分科式教育,走向主题式教学——也就是说,芬兰的学生将告别数学、物理、化学等单科目学习,而课程设置将会变成:

“如何理解二战?”

“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

“如何不把妈妈气死?”

咳咳…最后一个是我瞎编的哈哈。

你是不是一脸问号,这样培养的孩子,不得是玩物丧志的废物?

恰恰相反。

OECD国际学生评估组织PISA,每三年针对全球各国的15岁孩子进行PISA测试中,芬兰在阅读、数学、科学、问题解决这4大领域始终傲视群雄。

那么芬兰教育到底好在哪?

(先上图,看看芬兰教育体系架构)

01

不考试、无竞争的教育理念

芬兰最注重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大学升学率达66%,全球第一。

积极推行的就是无差别教育理念,相比于讲授统一标准化的内容,区分优劣,他们更注重的是发现和挖掘孩子更感兴趣的东西。

芬兰师资力量非常统一且均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他们可没有所谓的学区房,正如游戏“愤怒的小鸟”联合创始人韦斯特巴卡说的,“最好的学校?当然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

芬兰社会的各职业差距很小,蓝领白领,律师工人,收入和地位差别并不大。

芬兰的小学没有任何形式的考试,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他们墙上贴的标语,是爱、公正、创造力、雄心、善良、毅力等词语。

教育评价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过程才能真的良心运转。

02

主题式教学的强大优势

芬兰教育部长Marjo-Kyllonen认为,大家熟悉的分科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整套系统都是19世纪确立下来了,已经使用了快年,为当时做出了贡献,但目前需要已不再相同,我们更需要适合21世纪的教育体系。

在《盗梦工厂》这本书里,也一直提到现代学校教育,其实是适应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大生产,为了培养“优秀的螺丝钉”。

然而,芬兰的主题式教育真的能PK传统教育体系吗?效果如何?

来看看研究里,以“为何爆发二战”这个主题为例,芬兰的学生们都需要做些什么?

思考问题

①诱发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②一些关键战役的成败因素有哪些?

③二战之后的国际体系是如何建立的?二战对今天的欧洲的人口比例、经济实力甚至是国民性格有哪些深远影响?

④二战对今天的启示有哪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研究历史史实、地缘政治、人物传记、统计学、经济学等等内容。

与此对比,是讲解一段二战史更有效果,还是进行充分的讨论更有效?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发现,形式上虽然消除了学科,但是效果上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全程引导。

机械式样的填鸭教学,掰开孩子的大脑,只能记住11%的信息,但体验和思考过的输入,理解和学习到的是%。

03

强大的教师队伍

老师素质,是点亮教育星星之火的根基。主题式教育看似取消了分科,但实际上对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一个人,就是一个项目经理,一座行走的博物馆。

芬兰教育署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师必须由赫尔辛基大学、于韦斯屈莱大学、阿尔托大学、图尔库大学、奥卢大学、东芬兰大学、坦佩雷大学和拉普兰大学等8所国际驰名的高等院校培养。而事实上芬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拥有教育硕士学位。

芬兰为教师设置的门槛极高,年,申请小学班级教师培养计划的高中毕业生共有人,最终仅录取不到人,报录比仅为1:7,其中申请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报录比低至1:22,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硕士报录比1:12。

跨入门槛后,每一名学生都要投入精力去学习目标规划、过程设计、领导力、社会情绪、合作科学、认知科学等诸多综合科目,且每年要进行1周到8周不等的实习才能毕业。

即便如此,教师行业在芬兰非常火热,据《赫尔辛基邮报》调查,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教师;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是教师;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才也是教师。

而教师行业火热的原因,不是因为收入,而是年轻人深信师资就是国力,教师素质越高,国家就越强大。

中国教育能参照吗?

CANWECROSS-REFERENCEIT?

这个问题,居住在芬兰19年,长期研究中芬教育的蔡瑜琢教授也回答到:

答案可能是,不能。

至少现阶段是不能的。

仔细看看,芬兰看似“去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它可怕的“全民精英化-----

1、严格的教师资格选拔,让各个学校师资力量高度平均,对于芬兰来说没有什么学区房,他们最合适的学校永远是离家最近的那个。

2、高度的经济发展,让各个职业的收入差距不大,地位差距不大,芬兰人可以随意选择自已喜欢的职业。

而对于中国来说,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让我们需要且只能依靠考试这把标尺。

这把标尺,既是对优质学生能接受优质教育的筛选,真正让智商高、能吃苦、肯坚持等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接受最为优质的教育。

这把标尺,也是平民跨越阶级的重要保证,有了高考这把标尺,才能确保即使部分人能够靠着优渥的家庭条件享有部分优势,但不努力、不专注的人依然会被高考无情地拦在大学门外。

这把标尺虽然不尽合理,但是这把标尺的名字,叫公平。公平,才是最大的正义。

但是变化,也在悄悄的进行着。

我们看到,大家已经适应了体育成了必考科目,北京东城区也开始了学区摇号,课外辅导班大面积遭到清理和审核,放学后增加课后活动时间虽然也被很多家长吐槽为写作业时间,但是课后兴趣小组的兴起也是非常可以期待的。

我们的教育环境,虽然缓慢,但也是坚定的一步步前进。

我们能借鉴哪些方面?

WHATCANWELEARNFROM?

看到这里,好多宝妈宝爸就挠头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难不成我们就得把孩子送去芬兰了?

当然不是。

透过现象看本质,芬兰主题式教育的核心在于,杜绝填鸭式教育,通过主题教学激发孩子兴趣来让其主动的进行学习,并根据个人喜好有侧重性地深入。

目的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成就更好的人。只有自驱、自主,才能培养足够“高效”的孩子。

道理都懂,父母可以怎么支持孩子?

如何支持孩子?

1.学会提问。“你怎么看?”“你观察到、发现了什么?”“需要妈妈帮助么?”“…你感觉怎么样?”

2.鼓励探索。“去试试呀!妈妈觉得你能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并且夸赞每一点小进步。

3.提倡孩子独立自主。放手让孩子去做吧!没有你的照料和帮助,ta可能会做得更好。

4.不以成绩,而是以孩子的兴趣和胜任感、成就感为导向。

5.做孩子的合伙人,在学校之外,给孩子“个性”化的家庭支持。

看上去是不是“胡闹”?看完这篇芬兰教育的分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教育,从来都不是拼努力,是讲“效率”的啊。

别让我们空心的孩子们,只是优秀的绵羊。

大环境下,看到选择,主动找到适合孩子和家庭的节奏,才是父母的功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